项羽为何宁死而“不肯过江东”?其中有何隐情?( 二 )


面子,光环照耀下的英雄更讲究面子,比常人十倍百倍地在乎顾忌面子,这就是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真正心理症结 。好汉不比当年,宁肯销声匿迹于外,也绝不破衣烂衫回乡 。因此从本质上讲,项羽在我们心中应该是一个悲情的英雄,是一个可景仰而不可仿效的英雄 。提起他,我们只能是既表钦佩,又扼腕叹息;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也是个不识时务的小笨蛋;豪情壮举感天动地,莽撞虚荣自毁前程 。这才是有血有容的项羽 。
当然,人无完人,项羽虽年过而立即已谢幕,但人生总体是收获大于损失,当后人再把他的乌江自刎加以正面的不断演绎,一场因虚荣而选择的自我了断,对他也变成了意外的收获 。因为我们都渴望正直的人格,乐见道德楷模,都异口同声地唾弃见利忘义,于是宁愿拿他来做理想中的偶像 。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用尽阳谋阴谋最终得到江山的刘邦,自然就显得有些卑鄙猥琐了 。遗憾的是现实很“骨感”,芸芸众生一边颂扬项羽,一边却又都在仿效刘邦,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连最普通的田间农夫都深信,一张道德的空壳不能拿来当饭吃 。在这一点上,蒋中正给我们做了个榜样,委员长发现大事不好,不仅毅然过江,连那个宽阔的海峡也一步跨了过去,台湾虽小,可总是个活命的落脚地嘛 。
【项羽为何宁死而“不肯过江东”?其中有何隐情?】既然说到了项羽与刘邦这一对冤家,这里不妨再啰嗦几句:论年龄项羽能给刘邦做儿子,刘邦能给项羽当爹;一个是愣头青一个是老江湖 。子曰:姜还是老的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