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的疑问 项羽不杀刘邦的决策是否明智?

项羽杀了一辈子人 , 只鸿门宴一次正确地选择了忍住不杀 , 还被后人讥笑为“妇人之仁” , 人做到这份儿上 , 真是太失败了——当然 , 也有范增这样“智者”的误导因素在其中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名篇 , 也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材必选的名篇 。然而 , 因为大多数学生并不会去看原文和相关的刘邦、张良、樊哙等人的纪传 , 所以大家望文生义 , 往往把项羽当做庸人 , 把刘邦当做奸人 , 把范增、张良当聪明人 , 把项伯当小人 , 把樊哙当莽撞人 。
其实 , 如果细读《史记》的相关篇章以及后来学者的分辨 , 大家的上述印象恐怕就将动摇 。下面 , 我就帮大家翻检一下 。首先 , 简述一下鸿门宴之前的大事件 。始皇帝死后 , 秦虐 , 民反 , 英雄逐鹿 。项梁、项羽叔侄起兵 , 推楚王孙熊心为怀王 , 恢复楚地 , 沛公刘邦率众来投 。此时 , 秦国主力军 , 一在南越拓土 , 一在长城守边 。所以 , 六国诸侯军得以复兴而坐大 。但 , 秦少府章邯率军分别平定 , 先破斩陈胜、吴广、项梁 , 又邀击诸侯于赵国 , 战局迅速变得对秦有利 。
此时 , 怀王召集宋义、项羽、刘邦开会 , 议定兵分两路 , 一路北上 , 消灭秦军主力 , 并慑服诸侯 , 再一同取道函谷关入关中;一路西进 , 经武关进入关中 , 取咸阳灭秦 。怀王与宋义、刘邦约定 , 谁先入关中 , 就可以在关中称王 。其中 , 西路主将是刘邦 , 北路主将是宋义 , 项羽是宋义的副将 , 范增是宋义的军师 。花开两朵 , 先表一支 。北路军走到半路 , 宋义勒兵不进 , 隐隐有坐观天下成败 , 拥大军以自立的意思 。于是 , 项羽、范增合谋 , 干掉宋义抢占了军权 , 然后破釜沉舟 , 渡河与秦军在巨鹿一战而破之 , 秦军败降 , 诸侯畏服 。于是 , 项羽率众进军关中 , 在路上 , 发现秦军投降的士卒不服、生了贰心 , 遂坑杀秦军将士二十万 , 只留章邯等三降将以备后用 。
但兵临函谷关时 , 联军发现刘邦已经先入关中 , 并派兵守备了函谷关 , 于是破关而入 。项羽部众共40万 , 驻扎在新丰鸿门 。其中 , 项羽本部有十几万 , 剩下都是诸侯的部队——其中有些心存观望 , 并没有真正归附 , 还有的甚至处于被解除了武装的状态 。刘邦的军队10万 , 驻扎在霸上——注意 , 这一点非常重要 , 刘邦没有据守咸阳 , 这是鸿门宴那晚项羽不能贸然杀他的最大原因 。刘邦出发之后 , 一路智取力夺 , 兴仁者之兵 , 行诡谋之用 , 才打进关中 。而且他入咸阳之时 , 对父老约法三章 , 对故吏安置妥善 , 不抢秦宫的女人 , 不杀降顺的将士 , 不贪府库的财宝 , 把一切都安置停当 , 才老老实实地退军霸上 , 等诸侯军队的到来 。所以 , 说他“劳苦功高”是一点也不为过 。他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是个愚蠢的小人 , 认为挑动项刘争战 , 自己能得到项羽的信任与赏赐 , 于是 , 到项羽那里告密 , 说刘邦图谋不轨 。于是 , 有鸿门宴的故事 , 事情经过课文已有了 , 不再赘述 。
鸿门宴上 , 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是因为他的“妇人之仁”吗? 不是 。项羽此前杀宋义 , 有范增与全军将士的支持;坑秦卒 , 有诸侯军队襄助 。现在要杀刘邦 , 但是诸侯会帮助他吗?不会 。因为那时候项、刘都是怀王手下的将军 , 都是楚军 , 而且矛盾没有公开化——受阻函谷关 , 曹无伤告密 , 令项羽感觉刘邦有敌意 , 再加上范增一顿故弄玄虚的教唆 , 才使他一怒要攻打刘邦 。项羽当时的年龄很小 , 只有20多岁 , 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岁数 , 战场上很厉害 , 政治上却还很稚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