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川藏救援英勇牺牲,军嫂照顾公婆12年:儿子考上国防科技大学( 三 )


回到家后 , 朱红红对公婆说:“耀武为国家效忠 , 如今他走了 , 我替他向你们二老尽孝 。 ”
简单的一句话 , 朱红红说得也很云淡风轻 。
但她到底会不会这样做 , 谁说得准呢!毕竟她还这么年轻 , 何苦守着这个残败的家 , 苦熬一辈子?
公公袁仲兴心里也泛起了嘀咕 , 不是他不相信儿媳 , 只是按常理来说 , 儿媳是没有这个义务照顾他们二老的 。 所以 , 当武警部队将袁耀武的烈士证送到家里时 , 袁仲兴接了过去 , 收了起来 。

朱红红对此毫不在意 , 她一个弱女子 , 从此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
袁耀武牺牲后 , 公婆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 家中的十几亩庄稼地落在了朱红红一人身上 。
一到农忙季节 , 朱红红每天忙得连口水都喝不上 , 一大早她就出门去收庄稼 , 到了中午回来给孩子和二老做饭 。 匆匆做完饭 , 她来不及吃上一口就又去了地里 。
有一次 , 眼看快要下雨了 , 朱红红加快速度挥动镰刀 , 想趁下雨前把麦子收割完 。 结果 , 锋利的镰刀却划到了她的手 , 朱红红疼得龇牙咧嘴 , 但她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
收完麦子 , 朱红红又慌张赶回家 , 给孩子和二老做饭 , 吃完饭洗刷完 , 来不及歇一下的朱红红又开始烧水给婆婆洗头发 。

“妈 , 水热吗?”
“刚合适 。 ”
“头发一哈洗净 , 轻松的 。 ”朱红红给婆婆洗完头后 , 用力地将婆婆扶上了床 。
这时 , 婆婆看到了朱红红受伤的手指 , 粉嫩的肉芽都露出来了 , 朱红红竟然还给她洗头发 , 伤口碰着水该多疼啊!
婆婆的眼睛泛红了 , 她看着忙里忙外的儿媳妇 , 眼里有心疼 , 有欣慰 , 更多的是难过 。
过了农忙时节 , 朱红红又开始张罗着出去打工 , 多赚些钱给孩子和二老 。
自从丈夫去世 , 婆婆的病就需要每天靠药物维持 , 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变得更加艰难 。
但朱红红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 为了让婆婆吃得起药 , 她不辞辛苦 , 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干活 。

2009年 , 朱红红还跟着村里一些年轻人去了上海当机床工 , 为了多拿加班费 , 她每天都会加班到深夜 , 日常生活也是能省则省 , 身上穿的衣服还是丈夫在世时买的 。
想起那段日子 , 她脑海里浮现出来的 , 只有昏暗的工厂车间 , 和一排排的生产线 , 以至于当儿子打电话问她上海什么样儿时 , 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
2011年 , 朱红红的母亲因摔伤住院 , 她又匆匆回了家照顾母亲 。 那段日子 , 她一边要去医院照顾母亲 , 一边要照顾家里的公婆 , 还要对儿子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教育 。
女儿、儿媳、母亲 , 这三种身份的责任重重地压在她身上 , 她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

为了更好的照顾家里人 , 她不再外出打工 , 而是选择在县城找一些临时工来做 , 护工、保姆、工地工人 , 什么脏活累活她都干 。
父母见女儿这么辛苦 , 都劝她改嫁算了 , 甚至连相亲对象都给她找好了;好朋友也说何必守着这个家 , 你带着儿子离开也能轻松点儿 。
但朱红红却说:“我丈夫做了这么伟大的事 , 他是英雄 。 我作为他的妻子 , 不能给他脸上抹黑 , 我要替他向二老尽孝 。 ”
儿媳做的这一切 , 公公婆婆都看在眼里 , 婆婆逢人就说:“红红好得很 , 跟女儿一样 , 我就是太心疼她了 , 既当儿子又当媳子 , 不容易啊!”

公公袁仲兴也早已把烈士证给了朱红红 , 让她保管 , 还说:“我这个儿媳妇真是没的说 , 既要养活我们这两个不中用的老东西 , 还要供孩子读书 , 难得很呐!”
最美军嫂 , 感人肺腑朱红红以柔弱的双肩 , 挑起家庭的重担实在不容易 , 不过 , 国家没有忘记袁耀武这位烈士 , 绝不会让英雄流血再流泪 。 原武警交通第四支队二中队的所有战士也没有忘记自己昔日的战友 , 他们都向烈士家属朱红红伸出了援助之手 , 帮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

朱红红也说:“这些年的日子是难过 , 不过好在我丈夫生前的战友们都在帮助我们 , 关心我们 。 ”
每年到了袁耀武的忌日 , 朱红红都会带着儿子袁斌去川藏公路 , 为袁耀武上坟 , 带他看看父亲曾经工作的地方 。 受军人父亲的影响 , 小小年纪的袁斌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 。
西藏就是朱红红的第二个家 , 因为丈夫葬在这里 。 而且这里的战友们也让朱红红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 朱红红说:“部队从来没有忘了袁耀武 , 也没有忘了我们家属 , 有什么好政策 , 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跟我说 , 我回西藏就像是回自己家一样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