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在虚无之外,如何理解存在?

文章图片
\">
因为存在等同于物质 , 所以存在和思想的关系就变成了物质和思想的关系 。 在物质和思想的之间的优先性上 , 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 , 就是唯物主义 , 凡是认为思想是第一性的 , 就是唯心主义的 。
■ 文| 彭富春
【彭富春|在虚无之外,如何理解存在?】存在除了被理解为与虚无相对之外 , 还与思想相对 。 思想泛指一切意识、心灵和精神的东西 , 它或者以主观的形态 , 或者以客观的形态 。 与思想相对的存在就是思想之外的万物 , 是被思考的 , 并因此是被思考之物 。 在这样的意义上 , 存在就不再包括思想 , 而只包括自然和人类 。 作为如此 , 存在甚至被理解为物质和物质性的 。 因为存在等同于物质 , 所以存在和思想的关系就变成了物质和思想的关系 。 在物质和思想的之间的优先性上 , 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 , 就是唯物主义 , 凡是认为思想是第一性的 , 就是唯心主义的 。
当然就唯物主义自身而论 , 如果从自然物质出发 , 那么就形成了所谓的自然本体论 , 一些旧唯物主义就是如此;如果从人类物质出发 , 并且强调人与自然的差异 , 那么就形成人类(学)本体论 。 其中 , 如果将人类物质理解为人类物质生产 , 那么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 就唯心主义而论 , 把主观精神作为出发点的 , 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将客观精神作为出发点的 , 就是客观唯心主义 。
不管何种的唯物主义 , 也不管何种的唯心主义 , 它们都追求存在和思想的合一 。 这就是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真理问题 。 思想和存在的符合就是真理 , 否则就是谬误 。 由此而来 , 真理是“是” , 谬误是“非” 。 也正是如此 , 真理是存在的 , 且必须是存在的 , 而谬误是不存在的 , 且必须是不存在的 。 但真理如何可能?也就是存在和思想的同一如何可能?这根本上在于首先存在自身是真的 , 显明真相 , 然后思想归属于存在 , 而成为真知 。
在比较了存在和虚无、存在和思想之后 , 我们还要进一步描述存在与变化、存在与现象的关系 。 变化不仅是从一物到另一物的转变 , 而且是从无到有的生成和从有到无的消失 。 因此变化所说的:创造就是毁灭 , 毁灭就是创造 。 但存在不同于变化 。 如果说存在就是变化的话 , 那么它一方面可能是:存在产生于存在 。 但如果存在产生于存在 , 那么就是存在产生于自身 , 它与自身是同一的 。 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当然它另一方面可能是:存在是从无到有 , 和从有到无 。 但从无到有意味着存在曾尚未存在 , 从有到无则意味着存在将不再存在 。 这两者都是和存在的本意相矛盾的 , 因为存在既不可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 , 或者不存在又存在 。 存在作为存在是一个不动的静止的整体 。 它不可能产生于虚无 , 并归于虚无 。 存在不仅不同于变化 , 而且也不同于现象 。 现象当然是存在的显现 , 但它却不是存在自身 。 因此现象具有几种不同的形态 。
现象一般被理解为假象 , 它似是而非 , 看起来如此却并非如此 , 或者反过来看起来并非如此却是如此 。 于是作为假象的现象遮盖了存在自身 。 现象也被理解为表象 , 它如同疾病的某种症候 , 显示出某种自身不显现的东西 , 这样现象就成为了某物的现象 , 亦即存在的现象 。 这两种形态的现象都与存在自身是具有差异性的 。 只有第三种现象 , 即现象学意义上的现象才与存在是同一的 。 这种现象被理解为显现 , 它是作为显现自身的显现者 。 而它正是存在自身 。 在此存在和现象的矛盾得以克服 。 \u0002\u0002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 , 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 , 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 。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
推荐阅读
- 人贩子彭洪菊反被他人拐卖,12年间受尽丈夫虐待,归案后被判死刑
- 彭博公布中国绿电采购企业排行榜,阿里为2021年中国最大清洁能源买家
- 科学家彭加木的失踪,和“双鱼玉佩”有关?
- 拐卖大案主犯彭洪菊神秘失踪,12年后在山西窑洞找到,被打成偏瘫
- 江西“首富”彭小峰:凭2万元起家,身价达400亿,如今却被捕入狱
- NFT及加密货币登上彭博商业周刊封面
- 建国后最大悬案: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40年,他究竟去了哪?
- 彭富春:作为大游戏的世界共生
- 彭雪芬:丈夫遭绑匪勒索1亿,她果断甩开警察独自携赎金成功救夫
- 科学悖论还是“鬼打墙”?没有尽头的彭罗斯阶梯,原理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