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场的“耳目” 坐探背后的隐秘政治文化
镇守一方的地方官以“坐探”作为搜集情报的“耳目”,则让我们看到一种层级化、隐秘性的政治文化 。这种“耳目文化”所指向的一个核心问题就在于确保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性及其准确性,以利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1900年,受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举荐,试用县丞李景枚入职上海文报局,参与该局日常事务 。供职期间,他的公开身份是上海文报局的驻局委员 。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另外一个身份——浙江巡抚衙门的驻沪坐探 。
“坐探”,亦称“坐探委员”,简言之,即为官员派驻某地的探员,专事各类信息与情报搜集 。坐探非幕友、长随,充任者多为候补官员,但他们又并非正式职官 。因此,清代各类会典和政书对这个群类的人并无着墨 。所以我们今天对坐探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在晚清官场、政局中的位置与影响亦知之甚少 。
如果说幕友、长随为地方官的手足,为其排忧解难、鞍前马后;那么坐探则不失为其耳目,为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895年,候补知县曹和济奉河南巡抚刘树堂之命前往天津探听中日战争的军情 。对所担角色,曹和济有一番自述:“乙未春,奉巡抚刘公檄,作谍津门,五阅月,耳目隘,粗得闻见 。时会集江、浙、闽、蜀先到之刺探诸君,又采诸舆评,当日搆衅偾事各缘由,稍稍悉梗概 。”(曹和济:《津门奉使纪闻》,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作谍”、“耳目”,这是曹氏自陈,亦是作为亲历者的他对坐探这一角色的归纳 。
就“耳目”的性质来讲,清代还有两种与之类似的群体:“坐省”与“坐京” 。“坐探”与“坐省”、“坐京”既有相似一面(有时,甚至是同一类人的不同称呼),也有不同之处 。“坐省”亦称“坐省家人”、“省友”,多由州县书吏、长随家人或佐杂差役等充任,常年驻守省城,沟通督抚部院、藩臬两司,为州县探听信息,包揽钱粮解领、投文解犯、刑命案狱等事务,在地方行政机构运作中起居间协调的作用(参见裴丹青:《清代“省友”初探》,《中研院近代史集刊》第八十八期) 。“坐京”亦称“坐京家人”,一般由封疆大吏派驻京城,刺探朝廷动态 。例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即为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坐京”(参见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在制度上,官职中本有提塘一职,负责中央部院与各省之间的公文往来 。提塘官由各省推荐咨送兵部,“凡抄刊章奏事件,寄交各省敕书印信物件,以及各部院寻常咨行外省公文,俱交给递送”(《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七〇三,《邮政·塘务》) 。但由于同为朝廷命官,提塘官与督抚之间私通信息多有不便,“坐京”则无此顾忌 。李鸿藻之孙李宗侗曾对“坐省”与“坐京”有一概括:
坐京者,等于民国初年之各省驻京办事处,不过后者为公开挂牌之办事处,而前者极为秘密,各省督抚皆有之 。“坐省”为府县派驻省城的人,见于雍正朱批谕旨,则“坐京”一名称亦必甚早 。“坐省”、“坐京”皆指其人而言,并无机关,其职务以向省中报告京中政府的动态为主 。
事实上,“坐京”的存在也并非秘密 。乾隆皇帝曾申饬两淮盐运使伊龄阿在将其调任粤海关监督后并未及时谢恩,言语中即提及“坐京”:“前朕明降谕旨已经四十余日,两淮盐政向有坐京家人,得信甚速,原不待接奉部文,况前月二十七日,又经降旨令其据实回奏,计此时亦应接奉,乃伊龄阿仍佯为不知任意迟延,是其因调任监督,意存不满即此可见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千一百二十四)由此可见,至少在乾隆朝,地方大员派遣“坐京”已是公开之事,并得到朝廷的默许 。
与“坐省”、“坐京”相比,坐探并没有处理公务的职能,而“坐省”与“坐京”有时则兼具坐探的侦查功能 。从外延上看,坐探要超过“坐省”与“坐京” 。那么,作为官员的“耳目”,坐探的委派遵循着什么样的逻辑,诸多的坐探又有怎样不同的种类呢?
坐探的委派,并非大员特权,上至督抚、下至府县,无论文武,皆可派遣亲信驻守某地探听信息 。1894年,中日甲午期间,浙江巡抚廖寿丰以南京信息传递太慢,特派候补县丞熊儶前赴天津坐探军情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北交通不畅,浙江署温州镇总兵白海珊委任候补县令李承渊赴上海坐探防务 。1906年,安徽与浙江交界地区匪患不断,两江总督周馥、安徽巡抚恩铭饬令皖南诸州县严加防范 。时任芜湖关道童某为侦知土匪动向,即委任佐杂程子秋为坐探,赶赴浙江建德调查匪情 。前举诸例中,坐探委员的身份有都是公开的 。但根据委派官员的目的,坐探有许多时候又都是秘密委派的 。比如,庞栋材被控一案,我们即可得知,坐探的隐秘性 。庞栋材原为上海寓言报馆的馆主,化名庞芝林,因中法药房控诉一事被判罚洋一百元 。此事一出,贵州巡抚庞鸿书即致电上海道台询问案情,称已委任庞栋材为驻沪委员,不知庞芝林是否即为庞栋材 。经道台瑞澄的调查,庞芝林确为贵抚的坐探委员 。有时,坐探也会替上司处理一些秘而不宣的事务 。例如,李景枚就曾为时任浙江巡抚张曾敭转递闽防同知的一封信札及茶叶两箱、燕窝四匣(《张曾敭档九》,虞和平主编《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九十七册,大象出版社2011年版)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