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下发现巨大神秘空间( 二 )


魏文博一行科学家分析了几种可能性 。 “通常来说 , 固体岩石的导电性差 , 高导体物质一般为金属、石墨、水等 。 ”一开始 , 科学家们认为是地下金属成分增多了 , 但探测结果却表明没有如此富足的矿藏 , 而石墨层在青藏高原的分布也被排除 。 或者地下有一些类似于水的液态物质 , 并溶解了很多盐分 , 但这一点也很难得到观测的证据 。 最后 , 科学家们判断 , 在深层的地壳下 , 水一般以形态特殊的水分子存在于岩层中 , 出现如此集中的高导电性则证明青藏高原东部有可能存在广阔的地下海洋 。 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 , 有多种不同的假说 。 延迟俯冲假说(1987)又被称为“千斤顶模型” 。 专家认为 , 印度板块以每年50mm的速度插入到青藏高温粘性的(牛顿体)下地壳中 , 产生的抬升力作用于脆性的上地壳底部 , 使青藏隆升 。 这一过程类似于液压千斤顶 , 印度板块相当于插入欧亚板块的活塞 , 把力传递到整个青藏地区使其上升 。 与假说一最大的不同是 , 大陆块体并非俯冲于青藏地壳底部或上地幔软流层内 , 而是插入到了青藏下地壳中 。 “这就像撑起的帐篷 , 俯冲地壳之下的刚性地幔很可能与俯冲地壳发生折离 , 并且构成了广阔的地下空间 。 青藏高原东部表现出高导电性 , 即是地下空间内的海洋造成的 。 ”“地下海洋沿青藏高原东侧的地壳弧形构造分布 , 位于青海的阿尼玛卿山之下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地下空间 , 初步估算面积约在10-15万平方公里之间 。 ”赵铭博士称 , “柴达木盆地原本是高原 , 其下也存在地下空间 , 后来坍塌就构成了柴达木盆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