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说这是最熟悉的呢?因《流浪地球》啊……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国产科幻片 , 《流浪地球》大概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了 , 地球为什么要去流浪呢?就是为了躲避将要发生的太阳氦闪
据《流浪地球》说 , 氦闪之日即人类毁灭之时 , 因此人类必须选择尽早逃离 , 几经权衡 , 他们选择带着地球去流浪 , 即使冒着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各种可怕的灾难的风险也要逃离 。
一但温度达到一亿至二亿K , 并且开始了氦元素的核聚变, 温度就会快速的增高 , 这会进一步提升氦聚变的速率和反应区域 , 但不会增加压力 , 所以核心不会稳定的扩张(和冷却) 。 热失控的反应使恒星释出的能量很快的(只要几秒钟)超过正常恒星的一百万倍 , 直到增加的温度使热压力再度掌握优势 , 可以忽略掉简并压力 。
对中等质量的恒星而言 , 重力塌缩造成恒星的核心密度很高 , 所以当核心的氢耗尽之后氦闪就会发生 。 在收缩期间 , 核心温度变得越来越高 , 直到外面的壳层向外膨胀 , 开始红巨星的阶段 。 当恒星因为重力继续收缩 , 最后成为简并态物质 。 简并使得恒星的温度升高 , 并且氦燃烧开始接近爆炸的结局 。
当氢从伴星累积至白矮星后 , 氢通常会聚变成氦 。 这些氦在表面构成氦的壳层 , 而当氦的量足够多时 , 氦闪便可能发生 , 成为在热失控融合下的超新星 。 一般认为I型超新星就是氦闪的结果 。
壳层氦闪是相似的氦燃烧 , 虽然不需要依靠简并态物质 , 但会在渐近巨星分支恒星核心之外的壳层周期性的发生 。
两个4He核聚变成的8Be的原子核极不稳定 , 若在它衰变之前幸好与另外一个4He融合 , 就能形成12C 。 这个过程又称为3α反应 。 因燃烧过程较氢燃烧而言极短 , 氦燃烧过程被称为氦闪 。
【宇宙最可怕的十大事之氦闪:太阳氦闪是否能闪瞎眼睛尚有争议】其实太阳氦闪是否能闪瞎我们的眼睛尚有争议 , 因为氦闪发生在恒星里面的简并态核心里 , 爆发的失控核聚变要经过厚厚的恒星壳层到达恒星表面 , 那时基本上把大量高能的伽马射线降到较低的能量状态了
推荐阅读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星爆图像,恒星正在形成?
- 一个神秘物体,既不像超新星又不像脉冲星:它是什么?
- 一百多颗恒星“消失”,是什么原因?科学家怀疑是外星文明干的
- 美国碰瓷也没用!中国成功问鼎世界第一后,太空又传来好消息
- 断肢能重生?科学家用药物使青蛙断肢重生!什么原理?人行不行?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
- 土壤农业化学家朱兆良院士逝世
- 地镜:全地球望远镜,史无前例的巨大望远镜
- 宇宙漆黑一片,为什么太阳光照不亮太空?光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