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被人民日报点名,被强制执行1087万,咖啡界“天花板”在中国翻车】文/有鱼 审核/子扬 校对/知秋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连锁咖啡品牌 , 星巴克可以说是咖啡界的天花板 , 这部件是因为它一杯普通咖啡的价格就达到30-40元 , 更是因为他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着金标准 。
但最近一段时间 , 这位咖啡界“天花板”在中国市场却屡屡翻车 , 不仅被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点名批评 , 还被强制执行超千万元 。
那么 , 这段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 , 究竟经历了什么?
12月27日新浪财经报道 , 广东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 , 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 , 执行金额为1087万元 。
据了解 , 事情的起因是广州银行将涉案房屋租给了万基恒泰公司 , 而万基恒泰公司又转租给了曜一城公司 , 曜一城公司再将房屋分租给星巴克、汉堡王、招商银行等 。
这起案件的判决书显示 , 广州银行和万基恒泰解除了合同 , 而曜一城公司和星巴克、汉堡王等商家 , 要将纠纷期间欠下的租金交给广州银行 。
法律界人士何海峰认为 , 星巴克此次被法院强制执行 , 很有可能是判决结果出来后没有主动补交租金 。
因为拖欠房租被强制执行 , 星巴克再一次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不久前星巴克旗下门店存在食安问题的风波还未平息 。
12月13日 , 新京报报道称 , 有在星巴克无锡两家门店卧底的记者发现 , 星巴克部分门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 , 篡改原料保质期 , 偷偷上架承诺开封不过夜糕点等问题 。
事情一经曝光 , 在网络上迅速引起热议 , 星巴克也因为食安问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 前文提到 , 星巴克一杯普通咖啡售价就超30元 , 因此星巴克使用过期食材的事情 , 引起了消费者强烈的不适 。
而星巴克也被多家官媒点名批评 , 其中人民日报评价“提供过期产品 , 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长久保鲜” 。
需要注意的是 , 这并非是星巴克首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 而且在中国市场 , 也并非只有无锡这两家门店存在问题 。
星巴克此前还曾出现过“食品中发现蟑螂/苍蝇”、“售卖过期三明治”等问题 。 在黑猫投诉平台 , 关于星巴克的投诉数量达上千条 , 其中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投诉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
另外 , 在星巴克无锡门店食安问题被曝出的第二天 , 苏州市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了226家星巴克门店 , 结果发现有18家门店存在开封食材未封闭存放、仓库食品与非食品混放的情况 。
要知道 , 中国已经成为星巴克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 , 截至今年10月3日 , 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境内开设门店5358家 。
而从营收来看 , 星巴克(中国)在2021财年实现总营收36.5亿美元 , 折合人民币约233.8亿元 , 同比增长42.14% , 是星巴克仅次于美国市场的第二大市场 。
如今 , 星巴克被负面新闻缠身 , 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 进而对星巴克(中国)的业绩产生影响 。
其实 , 除了食品安全受质疑外 ,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还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 , 多家新咖啡品牌店崛起 , 给星巴克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
据新浪财经报道 , 今年以来Manner、Seesaw、M Stand等新品牌获得资本的大力追捧 , 同时加速开设线下店 , 几乎每个月都有20+家咖啡店新开业 。
除了这些新品牌外 , 瑞幸咖啡在今年也成功翻身 , 并且凭借着比星巴克更低的价格、不输星巴克的品质 , 赢得了不少年轻人的芳心 。
总而言之 , 2021年的国内咖啡市场十分热闹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星巴克作为购买咖啡的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