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常遇春为何爱屠城 徐达常遇春为何命运不同
【探秘常遇春为何爱屠城 徐达常遇春为何命运不同】明朝名将常遇春英年早逝 , 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 , 有人认为 , 常遇春的早逝是一种天谴与报应 。虽说这种因果论不能全然让人信服 , 但常遇春的杀降与屠城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
元至正十八年九月 , 常遇春与陈友谅大战 , 活埋投降士兵4000人 。洪武元年 , 常遇春收取泰州后屠城 。带病北上灭元时 , 下令将鲁中重镇潍县的全部元军及大部分城内居民杀死 , 又在北伐时 , 东昌屠城 , 城内和附近村庄几近断绝人烟 。1369年 , 征讨平饶 , 血腥屠城 。
如此行径在常遇春行军途中大量发生 , 不胜枚举 。常遇春杀降屠城也成为人所周知的一件事 , 连朱元璋也常常叮嘱他不要嗜杀 。
古语言之 , 杀降不详 。然而一代名将却为何对“杀降屠城”情有独钟?一方面 , 对于放弃自己阵营转而投靠自己的士卒 , 常遇春的心中有一种疑虑 , 认为可能是诈降 。为了免除后患 , 便一气杀死 。此外 , 某些城池久攻不下 , 损失了常遇春大量的士兵 , 也极大的激怒了常遇春 , 破城之时便是泄愤之时 。还有一种说法是 , 降兵亦要大量粮草养活 , 且收服不易 , 为了不给敌人留下翻盘的机会 , 常遇春选择将降兵杀掉 。
不过即使身后白骨累累 , 也不能否定常遇春的赫赫战功 , 他永远是乱世用兵如神的一代名将 , 是朱元璋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 , 亦是明朝军功卓卓的开国功臣 。
徐达常遇春为何命运不同
徐达、常遇春二人跟随朱元璋数十载 , 分别列于明朝开国功臣的一、二名 。历史上对于这二人的英雄事迹流传甚多 , 据了解 , 徐达用兵如神 , 多有谋略 , 常遇春骁勇善战 , 仿佛生于沙场 。两人都被封王 , 但结局却大有不同 。
常遇春性情孤傲 , 且嗜好杀戮 , 在沙场上战无不胜 , 却常常杀降 , 即杀掉投降过来的士兵 。后世对他的这一行为颇有微辞 , 古有云“杀降不详” 。继而常遇春英年早逝 , 其大儿子常茂死于龙州 , 二儿子常升在朱棣靖难之时战死沙场 , 三儿子常森也不知所踪 , 常遇春戎马一生 , 在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夕 , 死于归途 , 其子孙也未能享受到开国功臣该享受的荣誉 。
与常遇春恰恰相反 , 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 徐达不仅骁勇善战、治军严明 , 还足智多谋 , 善于学习 , 懂得采纳不同意见 , 拥有大局观 。徐达不仅得到朱元璋的重赏 , 富贵一生 , 其子孙后代也在徐达的庇荫下 , 享受了无上的荣耀 。史载 , 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 , 并世代沿袭;次子徐添福早年就死了;三子徐膺绪世袭指挥使;四子徐增寿靖难之变时暗助朱棣 , 为建文帝所杀 , 后代世袭定国公;长女后来也成了明成祖皇后 。
常遇春小说有哪些
中国古代较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 , 都会在很多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出现 。常遇春作为明朝一代猛将 , 单以他为主角的小说却相对较少 。其中较有名气的 , 当属历史长篇小说《常遇春传》 。此外 , 小说《倚天屠龙记》《大明英烈传》中 , 也有常遇春的人物形象 。
《常遇春传》这本文学作品出版年代比较久远 , 在网上也鲜有卖的商家 。这本书详细的讲解了常遇春的生平以及常遇春后代的一些情况 。但因为是文言文版 , 比较晦涩难懂 , 所以看的人也比较少 。历史上的常遇春 , 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大将 , 戎马一生 , 战无不胜 , 虽然英年早逝 , 却似烟花般 , 绚烂一生 。
长篇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也有关于常遇春这个人物的刻画 , 倚天屠龙记中的常遇春 , 以历史人物常遇春为原型 , 刻画了一个性格色彩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倚天屠龙记中 , 常遇春是明教的一员 , 对人忠肝义胆 , 重情重义 。在张无忌的危难时刻 , 常遇春把自己获救的机会让给了张无忌 , 最终导致自己折阳寿四十年也不后悔 。
推荐阅读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风尘才女寇白门为何不惜与出轨情人玉石俱焚?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浑身是胆赵子龙 为何被老婆用绣花针扎死了
- 西门庆为何要花巨资买朋友情义?
- 吕洞宾墓中疑云 道士墓穴为何男女合葬
- 蠢笨如猪的安禄山为何能成为大唐军界第一人?
- 刘姥姥与巧姐的联系 巧姐为何也是十二金钗之一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殷素素为何要自杀 殷素素和俞岱岩的恩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