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位皇后为何只有两位陪葬?乾隆的皇后简介( 三 )
皇后在这次东巡时,确实在济南微感寒疾,可是经过数天将息已渐愈,是在德州舟上忽遭“变故” 。乾隆帝又称皇后之死为“事故”,可见这变故或事故都说明皇后不是病故,而是有其他原因的 。落水说:皇后为落水而死,这是广为流传的说法 。除皇家修史之外,也有人写些清代历史,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二月帝奉皇太后及皇后东巡至德州,皇后崩 。是月,帝奉皇太后及皇后东巡,驻赵北口,至曲阜,谒孔林 。至泰安,诣岱岳庙,幸历下亭,回銮至德州 。帝在舟中夜宴,后在他舟闻之,恐滋事变 。后素性严重,虽在行次,不忘永巷之规 。是日至帝舟,因事进谏,语颇激切 。时帝已被酒,怒后颇加诟谇 。后羞忿返,失足蹈水死 。帝醒乃大悔,命庄王、和王,奉太后缓程回京 。自留德州,亲视殡殓毕,扶榇回京,饰终之典,视他后独隆 。
也有的书中记载:
高宗孝贤皇后,傅文忠公恒之妹也 。相传傅恒夫人与高宗通,后屡反目,高宗积不能平 。南巡还,至直隶境,同宿御舟中,偶论及旧事,后诮让备至,高宗大怒,逼之坠水 。还京后,以病殂告,终觉疚心,谥后号孝贤 。
另有野史小说,也谈及高宗与傅夫人之事。虽然这些野史不足为证,然而孝贤后忽遭“变故”,称其死为“事故”,其中是有隐情的 。乾隆帝对孝贤皇后之死耿耿于怀,多次酹酒作诗 。诗句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乾隆帝无限内疚的心情 。
第二位乌喇那拉皇后,是乾隆帝对之绝情的皇后 。乌喇那拉皇后,满洲正黄旗人,为佐领那尔布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1718年3 月11 日),比乾隆小七岁,为雍正帝所赐皇四子侧室福晋 。乾隆即帝位,于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命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为正使,内阁学士岱奇为副使,持节册封庶妃那拉氏为娴妃 。由于她性情温顺,颇受皇太后喜爱,乾隆十年十一月晋升为娴贵妃 。乾隆十三年皇后死于德州舟次,皇太后选中娴贵妃接替皇后主持六宫 。乾隆十三年七月一日谕旨:
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 。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兹奉皇太后懿旨,皇后母仪天下,犹天地之相成,日月之继照,皇帝春秋鼎盛,内治需人 。娴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赐侧室妃人,亦端庄惠下,应效法圣祖成规,即以娴贵妃那拉氏继体坤宁,予心乃慰 。即皇帝心有不忍,亦应于皇帝四十岁大庆之先,时已过二十七月之期矣 。举行吉礼,嘉儿嘉妇行礼,慈宁始惬予怀也,钦此 。……朕以二十余年伉俪之情,恩深谊挚,遽行册立,于心实所不忍,即过二十七月,于心犹以为速,但思皇后大事,上轸圣母怀恩,久而弥笃岁时令节,以及定省温情,朕虽率诸妃嫔及诸孙问安左右,而中宫虚位,必有顾之而怆然者 。固宜亟承慈命,以慰圣心 。且嫔嫱内侍掖庭之奉职,待理者甚众,不可散而无统 。至王妃、命妇等,皆有应行典礼 。久旷不举亦于礼制未协 。册立既不忍举行,可姑从权制考之 。明太祖淑妃李氏、宁妃郭氏相继摄六宫事 。国朝顺治十三年册立皇贵妃,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升殿,命使翌日颁诏天下,典至崇重 。今应仿效前规,册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于以整肃壸仪,上奉圣母,襄助朕躬,端模范而迓休祥顺,内治有厚望焉 。所有应行典礼,大学士会同礼部、内务府详议具奏,钦此 。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初二日,命大学士傅恒为正使,大学士史贻直为副使,持节赍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 。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寅时生皇十二子永璂 。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寅时生皇五女,三岁殇 。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璟,三岁殇 。皇十二子永璂于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丑刻卒,年二十五岁,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葬朱华山十二贝勒园寝 。
乾隆三十年正月随乾隆奉皇太后南巡 。二月初十日,在途中为皇后庆贺生日 。闰二月十八日,至杭州蕉石鸣琴处进早膳,皇帝赏给皇后等膳品 。
“蕉石鸣琴”为浙江名胜,在丁家山,当湖之西,上有冈阜,俯瞰全湖,与北岸之鸟石峰、栖霞岭相拱揖,奇石林立,状类芭蕉,题曰:“蕉石山房” 。其下有池,泉从石罅出,虢虢作琴筑声,磴道之南,有石壁高丈许,卓立如屏,遂称蕉屏 。屏内庋石床、石几,莹润无滓,时携焦尾作梅花三弄,古音疏越,响入行云 。当日奉旨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由水路还京 。乾隆帝至四月二十日才还京 。
推荐阅读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宋高宗赵构宪圣慈烈皇后简介 宋高宗吴皇后生平
- 中国历史上喜欢与和尚私通的四位皇后
- 乾隆何故对圆明园情有独钟 念念不忘其发迹处
-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凤儿上官小妹生平简介
- 中国古代史上的那些好色皇后
- 明成祖皇后 明成祖朱棣的得力助手
- 哭笑不得!他竟敢和乾隆皇帝争称号
- 与乾隆皇帝争古稀老人称号而丢命的糊涂虫
- 清朝姑娘出嫁为何要坐轿?与乾隆皇帝有何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