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发生在什么时期?七国之乱是谁平定的
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 , 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 , 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 , 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 , 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 。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建议 , 但是这必然会遭到早已权力膨胀了的诸侯的反对 , 于是有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 。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 , 吴王刘濞在现今的扬州起兵 , 以“清君侧”为名义 , 向西进发同西面的楚君会合共同朝着长安奔去 。会合后的吴楚两军是这次叛乱的主要军队 , 同时的齐王守在临淄不出 , 赵王则勾结匈奴意欲共进长安 。得知叛乱后的汉景帝开始准备出兵镇压一事 , 此时有人建议诛杀晁错以应付七国的“清君侧”之由 。汉景帝批准了 , 于是倒霉的晁错被满门抄斩 , 晁错本人也被腰斩在东市 。然而这并不能平息七国之乱 , 因为七位诸侯只是打着“清君侧”作为幌子而已 , 实际上要清的就是皇帝本人 。最后汉景帝终于以晁错为代价 , 决心扫除七国 。吴楚等国的联合军队遭到了处在长安和东边诸侯国之间的梁国的顽强抵抗 , 虽然吴楚竭尽全力攻城 , 却始终不见成效 。就在叛军攻打梁国的时候 , 周亚夫率领的汉军暗地里阻断了叛军的粮草供给 。不久吴楚等国的联军因为粮草不足 , 士兵饥饿导致战力不足 。于是被朝廷的军队大败 , 吴王率残军难逃到东越的境内 , 却反被越王杀死 , 献给汉朝 , 其他的诸王都像楚王一样自杀身亡 。七国之乱也就此结束 , 汉王朝的中央集权也极大地增加了 。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 , 刚登基不久的景帝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建议 , 开始对已经实力膨胀的诸侯王进行削弱 。然而早已坐拥广袤土地和众多人口的诸侯王们不同意中央的削藩政策 , 于是有了起兵造反的征兆 。在中央朝廷有了削弱诸侯国的动向之后 , 早就觊觎皇位的吴王刘濞北上同胶西的刘昂密谋造反 , 说事后二人平分天下 。同一时间 , 刘濞也派心腹到其他如楚、赵等国通信 , 告知起兵造反的事 。由于七位诸侯王的利益一致 , 所以立马达成了协议 。在景帝剥削了吴王的部分封地后 , 刘濞就诛杀了中央王朝在吴国设立的多为官员 , 并召集了青壮男丁三十余万 , 正式起兵 。当汉景帝得知吴王刘濞带头起兵造反消息后 , 还听取了袁盎的建议 , 诛杀了御史大夫晁错 , 试图以此来安抚打着“诛晁错 , 清君侧”旗号的刘濞等人 。但是晁错是被诛杀了 , 吴王等诸侯王们并不罢兵 , 而是继续举兵西进 。于是无奈的汉景帝派周亚夫为大将军 , 率领十万军队东下征讨叛军 。
吴王刘濞的三十万军队同楚王、胶西王等诸侯王的军队会合后 , 立马增至五十万 , 在军队数量上远远压倒中央朝廷 。但是叛军在梁国境内遇到了抵抗 , 吴王刘濞采取了错误的战术 , 在梁国费时费力攻打城池 。这被绕后的周亚夫抓住机会 , 切断了叛军的粮草 , 并同梁国守军合力击败了叛军 。吴王刘濞逃到东越境内 , 但是被越王诛杀 , 并将头颅献给了汉朝 。其他诸侯王们也都无一例外地自杀身亡 。七国之乱就此结束 , 周亚夫率领军队前前后后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 就平定了声势浩大的叛乱 。
西汉景帝初年 , 同是刘姓的诸侯王因为不满中央削弱地方势力的做法 , 打着“诛晁错 , 清君侧”旗帜开始了实际上的叛乱行动 , 史称七国之乱 , 或是七王之乱 , 最后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刘武据守的梁国军队一同消灭了 。有说引发七国之乱的就是当年发生在长安宫中的奕棋事件 。汉文帝时候 , 年幼的吴王长子刘贤来到长安 , 陪同太子刘启也就是日后的汉景帝玩耍 。一日两小儿在下棋 , 那刘贤为了赢棋对刘启态度不恭顺 , 被刘启拿棋盘砸死了 。刘贤的尸体被运回吴王刘濞那里 , 但是刘濞说天下都是刘家 , 就葬在死去的地方 , 于是又被运回长安 。吴王刘濞自此对朝廷怀恨在心 , 最后借削藩一事 , 起兵反叛朝廷 。
推荐阅读
- 叔孙豹和一女人发生了一夜情 引发了一场血案
- 宋朝哪个地方最容易发生爱情?
- 永嘉之乱后经过了多少年隋朝才统一天下?
- 澶渊之盟发生在什么时候?澶渊之盟因何闻名于史
- 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 给后来的五胡乱华提供契机
- 发生在辽国的横渡之约的历史史料有哪些?
- 娶妻得贤:诸葛亮娶了黄月英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 颐和园中发生的历史事件 光绪曾被软禁于此
- 安史之乱为何能让正当盛世的大唐几乎亡国?
- 狗血叛乱史 揭安史之乱的两大奇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