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长达1000光年的磁场隧道,将我们困在其中?为何无法看到它?( 二 )


但是现在隧道的发现竟然将毫不相关的二者串联起来 , 使其变成了包裹太阳系及地球的隧道 , 这就说明它们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 。 根据数据来看 , 北银极支和扇区跨越的长度大约为1000光年 , 因此科学家直接将这条由它们组成的神秘隧道的长度限定为1000光年 。

科学家们在过去对二者展开了多项研究 , 经过分析之后表示它们与银河系中心的关联不是特别密切 , 他们推测这一结构实际上和半人马星相关性更大 。
这之后 , 又有不少科学家对于这两个明亮又特殊的结构保持了长时间的跟踪和关注 , 比如加拿大的学者珍妮佛·韦斯特博士和她的团队 。


珍妮佛·韦斯特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长久以来 , 天文学家一直对这些结构是什么感到困惑不解 。 如果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射电光 , 那么它们会填满大部分天空 。 ”
太阳带着地球在隧道中狂奔虽然目前科学家们无法解答这条隧道到底是什么 , 又会通往何方 。 但是这个具象性的隧道出现之后 , 倒是为太阳带着地球狂奔这件事找到了一个形象的描述 。 此前人类即使已经知道我们所处的星系一直处在移动当中 , 对它移动的状态或者方向却很难想象 。 毕竟在宇宙当中我们很难定义“东南西北” , 但是“隧道模型”的出现使得一切变得生动起来 。

假设太阳是一个大型的拖车 , 我们的地球就处在拖车斗上 。 地球和太阳系其他星球作为拖车斗上的一员 , 正被太阳带着穿越这条磁场隧道 , 其速度大约是220公里/秒 。 有了隧道这一模型 , 我们就可以认为地球是在向前驶去了 , 相较于之前“无头苍蝇”式的前进 , 现在好像是找到了确切方向 , 虽然终点在何处还是无从得知 。
值得一提的是 , 虽然这个奔跑的速度看起来很大 , 但是对于宇宙的距离而言 , 实在是算不上什么 。 因此即使我们站在地球上 , 身处隧道中 , 也从未感受到什么变化 。

但是科学家指出 , 在这样狂奔的情况下 , “日新月异”的变化虽然不存在 , 但是头顶的星空确实是处在不断变化当中的 。 这就意味着现在你仰头看到的某颗星星 , 过段时间可能就看不见它了 , 它与地球之间大约只有一瞬间的缘分 。
射电天文观察法从北银极支和扇区这两大重要结构的发现来看 , 人类单凭肉眼能够观测到的宇宙十分有限 。 因此现在常用的观察宇宙的方法实际上是射电天文观察法 , 这种方法需要利用无线电技术来接受、测量、分析天体的无线电波 , 将相关数据整合之后再进行研究 。

射电天文观察法当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射电望远镜” , 可以说在射电望远镜出现之后 , 我们才真正看到了宇宙的样子 。 射电望远镜是观测和研究射电波的基本设备 , 它不仅能够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还能测得其频谱和偏振等多项数据 。
学界认为在20世纪60年代时天文学有四大重要发现 , 分别是脉冲星、宇宙微波辐射、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 。 从字面上看它们和射电天文望远镜并无关联 , 但只要仔细探查就会发现 , 多数都是通过射电望远镜观测发现的 。

射电望远镜的外形与我们看见的家用卫星锅极为相似 , 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体积要庞大得多 。 它的基本原理与光学反射望远镜差不多 , 所以其天线也是抛物面 。 像我们熟知的大国重器“中国天眼” , 就是一个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
射电天文当中天体及各种宇宙结构的成像和光学天文当中为它们拍照的方式基本相同 。 主要通过射电望远镜对天空中某个区域进行扫描 , 在逐点扫描之后 , 就能够得到射电图像了 , 听上去还是比较简单的 。

从上文的发现结果就能看出 , 诸多电子组成的丝线包裹着我们形成了隧道的模样 , 这种奇观只有利用射电望远镜才能观察到 。 可见 , 假如没有射电望远镜的存在 , 人类恐怕永远都不会意识到我们已经身处宇宙未知隧道当中 。
射电望远镜发现的宇宙枪手看过刘慈欣小说《三体》的人一定对其中描述的黑暗森林法则十分熟悉 , 更让人感到恐惧的是隐匿在森林当中的那些神秘枪手 。 它们可以在不露面的情况之下 , 直接将另一个文明毁灭 。 不少人觉得这是想象中才存在的东西 , 却不知道射电望远镜在多年的观测当中 , 确实发现宇宙中有这样一位神秘的快枪手 。

这个宇宙枪手正是高能射电暴 , 科学家称这种信号为FRB 。 为什么说它神秘呢?因为根据观测到的数据来看 , 它射出一颗子弹之后就再无动静 。 不仅如此 , 这个射电波的持续时间也异常的短暂 , 大约只有几毫秒左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