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青作物成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 , 启东农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方针 ,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 按照“发挥各自优势 , 培育主导产业 , 形成区域特色”的总体要求 , 不失时机地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 加大了四青作物(青蚕豆、青玉米、青毛豆和青豌豆)等蔬果生产的发展力度 , 产品供求关系、农业增长方式、高效农业结构不断调优 , 四青作物产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 对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 在充分发挥启东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区位优势基础上发展四青产业 , 对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 锁定上海和省内外农产品中高端市场 , 发展壮大四青作物产业链前伸后延主导产业 , 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建设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启东市把传统的收干蚕豆、干玉米、干毛豆改为收青 , 作为蔬菜鲜食之用 , 将种植面积较大的青蚕豆、青玉米、青毛豆和青豌豆等收青作物 , 通称为四青作物 。 四青作物生产目前覆盖了全市14个镇区 , 2020年启东市四青作物种植面积22.688万亩 , 播种面积52.11万亩 , 总产量46.59万吨 , 总产值达到 20.89亿元(具体数据参见表1) , 占种植业总产值44% , 产品畅销上海、武汉、北京、郑州和江浙地区等大中城市 。 启东的四青作物生产已成为农业生产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 , 启东市四青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提升 , 形成了规模生产和区域优势 。 目前 , 四青作物播种面积52.11万亩 , 占全市蔬菜总播种面积76.38% , 总产量46.59万吨 , 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39.07% , 平均亩产量0.894吨 , 平均亩产值超过4000元 。
表1.2020年启东市四青作物生产情况统计表
启东市重视四青作物特色蔬菜产业发展 , 作为本地区优先发展的农业产业 , 通过出台支持政策、编制发展规划、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措施 , 积极开展区域蔬菜产业营销推介活动 , 推动四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为提高四青作物产业科技水平 , 市财政对与我市共建四青作物等经济作物研究的科研院所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 。 在四青作物产业发展过程中 , 启东市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品种资源的同时 , 积极推广应用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农机 , 使产业规模和种植效益逐步得到提高 , 为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四青产业是启东市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 , 种植习惯深入千家万户 , 全市从事“四青作物”从业者73300多人 , 全市面积超过52万亩 , 总产值超20亿元 。 亩均产值超4000元 , 每年给从业者带来平均近2.85万元收入 。 启东市近年来通过实施改进种植模式、增加复种指数、扩大规模种植等措施 , 使得四青作物产业规模和种植效益逐步得到提高 。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 , 通过大力发展四青作物生产 , 农民收入步步走高 , 产品供求关系 , 农业增长方式、运行机制、市场竞争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形成了具有启东特色的高效农业结构 , 为种植结构调整、复种指数提高、农民增收、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新路子 。
启东市计划在下一步发展中提升青玉米、青毛豆、青蚕豆、青豌豆种植比重 , 青玉米新增4万亩至6万亩 , 饲料玉米28万亩调减至24万亩 , 青毛豆、青蚕豆、青豌豆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 。 在近两年青毛豆全程机械化采收示范工作的基础上 , 加快全市范围推广 , 争取每个乡镇不少于1000亩的全程机械化采收规模 。 以公用品牌运营平台为抓手 , 构建启东青玉米的线上线下运营平台 , 解决好农户青玉米销售半径短、渠道单一的问题;打造一个千亩青玉米的全产业链项目示范基地 , 配套冷库和成套设施设备 。 加大力度培植龙头企业 , 解决好加工产能建设问题 。
加快冷链设施建设 , 促进四青作物初加工的提档升级 , 创新引入冷链物流 , 在汇龙镇四青作物加工集聚区建设一个占地20亩左右以鲜食四青作物加工、精包装、冷藏为一体的加工冷链物流中心 。 到2022年 , 四青作物加工产值超10亿元 。
继续优化茬口 , 推进四青作物的产业化 , 适度压缩多熟高效茬口组合 , 增加双熟机械化采收茬口组合 。 尤其是青玉米、青毛豆 , 通过“江苏省农科院启东四青作物产业研究院”等途径引进优质、高效、口感好、适合机械采收的品种和种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