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为什么你和你对象,都觉得自己做了大部分家务?( 二 )


只要有团队的地方 , 就存在夸大贡献(导致不合)的现象 , 动画片也不例外|tvseriesfinale.com
十年后的今天 , 艾普利对当初收到的数据进行了再分析 。 平均而言 , 随着论文合作者数量逐渐增多(从3人增加至6人) , 作者自我宣称的贡献率总和也会节节攀升 , 大致从205%上升至260% 。 但是 , 如果作者在评估自己之前考虑了其他合作者的功劳 , 那么夸大贡献的程度则会受到一定约束 。
注:由于只有不到半数作者回馈了调查 , 所以艾普利无法将一篇论文所有作者自我宣称的贡献率加总起来 , 只能对单个作者进行分析 。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指标:将每个作者所宣称的在论文构思、开展与写作三个方面上的贡献率平均计算 , 并将其乘以论文作者人数 。
成员越多 , 越是夸大
虽然上述调查说明了夸大贡献的普遍性 , 也发现了团体规模会抬高夸大贡献的程度 。 但因其问卷研究的性质 , 在过程中并不能实行严格的控制 , 因此它的结果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可靠 。 为了拿出更有力度的证据 , 艾普利与他的同事们又设计了现场实验 。
其中的一个实验被搬进了芝加哥市科技馆 , 研究者随机挑选了339名前来参观的游客 , 并将他们分成3人或6人小组来展开握力器比赛 。 在1分钟内平均握力最大的小组就是冠军 , 作为奖励 , 冠军小组中的每名成员都可以获得20美元的礼品券 。 在比赛结束后 , 每位选手还要对赛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 其中一部分人只需要评估自己对小组成绩的贡献 , 而另一部分人则要首先评估其他成员的贡献 , 之后再评估自己的贡献 。
最后 , 研究者将小组内所有成员自我宣称的贡献率加总 , 结果显示 , 绝大多数小组的总贡献率都突破了逻辑上线100% 。 而且6人组(113.6%)得到的贡献率要显著高于3人组(104.0%) , 团体规模对夸大贡献的助推作用得到了证实 。 此外 , 如果小组成员只考虑自己贡献的话 , 那么他们所宣称的总贡献率(114.8%)便会高于那些首先考虑他人再考虑自己的小组(102.6%) 。 由此可见 , 在论功行赏时从自己身上分一瓢注意力给其他人 , 将会是一个削弱夸大贡献偏差的有效举措 。
除了论文作者与科技馆的游客以外 , 艾普利等人还在MBA学员、网民群体中采用不同的任务形式 , 得出了与上述一致的结论 。 可见夸大贡献非常具有普遍性 , 而且团体规模对其的放大作用也非常稳健 。
就算两个人的团队也逃不开夸大贡献……
试试先考虑别人?
目前而言 , 团体中的夸大贡献可能存在诸多心理机制 , 比如人们存在自利性偏差 , 喜欢把好事都揽在自己头上;又或者 , 这是对百分比数字不敏感造成的 。 艾普利却通过他们的研究指出 , 夸大贡献可能仅仅是因为人们将关注点集中在自己而非他人身上引起的 , 是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的怪癖 。 在同一时间 , 人们只能将注意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 于是“我自己”理所当然就成为注意的焦点 , 世界也被划分成两个彼此独立的部分:“我怎么样”与“别人怎么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