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祛魅春节档:《你好,李焕英》迎来2021最具戏剧性一幕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何旭
来源:海克财经(ID:haikecaijing)
出乎意料 , 又在情理之中 。
2月21日22时08分 , 由喜剧演员贾玲执导的影片《你好 , 李焕英》 , 实时票房攀升至40.25亿元 , 对比同期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的实时票房40.24亿元 , 实现反超 , 迎来2021年春节档最具戏剧性一幕 。
春节假期已经过去 , 票房硝烟还未远离 。 能够看到 , 因2020年年初疫情爆发遭受重挫的中国电影市场 , 历经短暂蛰伏 , 不仅重现了生机 , 而且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 称其为报复性观影不算夸张 。
各社交媒体对这两部电影的比较和讨论仍在持续发酵 , 这件事本身事实上也精彩如一部大戏 , 它不断推高着双方的票房 。
热议话题五花八门 , 排在前面的包括 , 《唐探3》和《李焕英》到底谁更能值回这史上最贵的票价 , 《唐探3》中低俗梗、暴打护士等桥段在多大程度上惹怒了观众 , 《李焕英》的最终票房能不能奔向50亿等 。
耀眼的金山好像已远远可见 , 但显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抵达 。
2021年春节档的头部效应一如既往 。
据灯塔2月18日数据 , 从2月12日大年初一到2月17日大年初六 , 国内电影6日总票房78.22亿元 , 其中超80%的票房被位列前两名的《唐探3》和《李焕英》瓜分 。
一边是《唐探3》频晒票房海报 , 众人调侃贾玲如何瘦成一道闪电;一边是《人潮汹涌》导演在微博上求排片 , 粉丝讨论特效突出的《刺杀小说家》能否回本 。 果真几家欢乐几家愁 。
受市场升温影响 , 2021年多部新片时下已相较以往更为提前地打响了宣发之战 。 暑期档利用春节档映前几分钟投放广告也就算了 , 由沈腾挑大梁的开心麻花甚至已在抖音等平台宣传起了它的明年的春节档影片 , 可见争抢之激烈 。
01
惊喜不止《李焕英》
谈春节档 , 便不能不提贺岁档 。
春节档和贺岁档 , 虽然从字面看 , 都有辞旧迎新之意 , 似乎可统归为贺岁档 。 但在中国内地 , 一个是春节期间上映 , 一个是12月-1月上映 , 二者有着明显的时段区隔 , 并非同一概念 。
不过从诞生轨迹看 , 春节档脱胎于贺岁档 。
1997年12月24日上映的由冯小刚导演、王朔编剧、葛优刘蓓等主演的喜剧片《甲方乙方》 , 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内地首部贺岁档电影 , 贺岁片一词由此在中国内地热了起来 。
与更早出现的香港贺岁片的情况大同小异 , 中国内地自《甲方乙方》推出以来 , 多年间一直以喜剧为贺岁档主打 。 一部《天下无贼》成了贺岁档影片该有的品相:内地故事 , 港台主演 , 搭配一个极具本土特色的内地演员 。 而2010年3D大片《阿凡达》来袭 , 开启了贺岁片10亿票房时代 。
2012年上映的贺岁片《泰囧》把观众的目光吸引到了立足于内地喜剧语境的故事之中 。 这部一票难求的影片在那一年超越了3D版《泰坦尼克号》、电影明星云集的《画皮2》、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的《一九四二》等所有影片票房 , 成为大赢家 。
在这之后 , 港台导演热衷拍摄的改编电影 , 好莱坞传统大片 , 内地新锐导演作品 , 成为岁末年初主流 。
由2002年12月《英雄》的上映而在国内深入人心的大片概念 , 到了2015年 , 已得到进一步丰富:高超的拍摄手法 , 合家欢的故事内核 , 年轻向的表达方式 。 这当中较为典型的 , 是香港导演许诚毅拍摄的 , 与《速度与激情7》票房不相上下的奇幻片《捉妖记》 。
文章图片
图2/5
尽管《捉妖记》上映于2015年7月 , 并非贺岁片 , 但奇幻片由此成为贺岁及春节档的一大类型 。
这和奇幻片的特点分不开:它依靠奇绝的想象力 , 既在拍摄方式上满足观众对大片的要求 , 又适合带着全家老少一同观看 。
这一年 , 被《寻龙诀》《夏洛特烦恼》的成功所遮蔽的 , 是新人导演陈思诚获8.1亿元票房的新片《唐人街探案》 。 这部电影让不少观众感到了惊艳 , 其探案、推理元素在以往大片中少有 , 故事呈现方式也足够成熟 。 观众所不知道的是 , 这其实是一系列作品的序幕 。
随着市场的渐趋蓬勃 , 新的创作团体开始出现 , 正如武林江湖在发展中慢慢形成诸多门派一样 。
【|贾玲祛魅春节档:《你好,李焕英》迎来2021最具戏剧性一幕】徐峥、宁浩、黄渤被赞誉为华语电影“铁三角” , 同时他们也更注重培养新人 , 2018年声名大噪的《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 , 就来自宁浩的新导演计划 。
陈思诚之后在酝酿的 , 也是这种“抱团”合作 。 2017年准备拍《唐探》网剧时 , 他去台湾寻找新导演 , 认识了柯汶利 , 后者在2019年年底拍出了口碑爆片《误杀》 。
以《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为代表的主旋律影片也逐渐成为贺岁及春节档常客 。 执导过动作片《狗咬狗》的香港导演林超贤深谙此道 , 打斗精彩、情节紧凑是观众对他的电影的最多评价 。
以往在贺岁及春节档战无不胜的美国大片 , 也在试图以好莱坞的方式讲述更多中国本土故事 , 但《长城》《花木兰》的接连失利却又说明 , 这类模式其实很难成功 , 创作者和演员费尽心机 , 却往往只获得了个水土不服的评价 。
2018年、2019年年终几大影片可谓都是以上这些门派的对决 。 随着春节档市场越来越成熟 , 大制作大成本的玩家正在淘汰掉大量中小玩家 , 这一市场最终变成了两三位强者间的较量 。 2018年的胜者是《红海行动》和《唐探2》 , 2019年则是《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 。
2020年本是对决的延续 , 奈何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 。 陈可辛、陈思诚、徐峥在2019年年底金鸡电影节上表示 , 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档上 , 绝不互黑 。 有无准备互黑的手段 , 无从考证 , 这段表述倒是看得出彼此都在摩拳擦掌 。
尽管春节档的本质 , 已成为成熟电影创作者的巅峰之战 , 但2021年《李焕英》的成功逆袭则又表明 , 依旧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中国电影市场 , 永远会给行业带来惊喜 。
02
贾玲靠什么赢?
对比徐峥在鼠年春节到来前将《囧妈》版权卖给字节跳动 , 陈思诚把《唐探3》延期一年上映可谓豪赌 。 从当前回报看 , 他好像赌赢了 。
2020年陈思诚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他完全没想过院转网这件事 , 这个片子从成本到拍摄手法全部都是针对院线进行的 。 实际上 , 别的不说 , 从《唐探3》最大投资方万达的身份也可看出 , 这注定是一部院线电影 。
但同时 , 也正是这长达一年的等待 , 拉高了《唐探》系列观众的预期 , 也直接影响到了之后的口碑评价 。 在灯塔负面舆情热词上 , 很多人提到了“失望” , 而“比不上前两部”是观众感到失望的主因 。
客观而言 , 和前两部相比 , 《唐探3》是一部定位不再清晰的电影 。 豆瓣某高赞短评调侃了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构成:110分钟的跑路戏 , 10分钟的推理 。 对唐探粉来说 , 预期中的解谜剧情并未出现 , 大量时间留给了搞笑桥段的营造、各种酷炫镜头的展示 , 电影“杂糅”的特点突出 。 电影的内容部分并未实现预期 , 负面舆论很快占领了社交媒体 。
对这种变化最为合理的一个解释可能是 , 这部电影的主要表达诉求 , 已由讲一个推理故事 , 转向了制造一个适合春节期间观看的合家欢电影 。
尽管口碑不佳 , 豆瓣评分一路下滑 , 截至海克财经本文发稿 , 已跌至5.6 , 即及格线以下 , 但片中热闹的情绪传达 , 使得它的票房成绩依然高高在上 , 并很快破了40亿 。
文章图片
图3/5
和《唐探3》相比 , 《李焕英》并非专业选手 。 真情实感是它收获的第一波好评 。 和2016年的原作小品相比 , 电影还原了更多故事细节 , 增加了更多搞笑段落 , 更依靠结尾的一波反转打动了大量观众 。
《李焕英》的成功很难复制 ,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 , 它来自导演独特的人生经历 。 但它成功的特点却有迹可循:和好莱坞大片、黑色幽默、推理探案类型片相比 , 它有着更低的观影门槛 。
低门槛不仅体现在故事的讲述背景及主旨上 , 更体现在故事的讲述方式上:喜剧内容大多通过语言或单一动作形象的反差来呈现 , 直观 , 好理解 。 这显然和三位主演贾玲、沈腾、张小斐多年来在春晚舞台上表演小品的经验分不开——比起电影喜剧演员 , 这三位可能更知道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把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逗笑 。
尽管影片有着不少刻意搞笑的情节 , 一些似乎并不清晰的剧情设计 , 但它所要达成的效果一目了然 。 贾玲大量的情感流露 , 比如一直念叨的“哪怕让你高兴一回” , 以及最后想象开着敞篷车载着妈妈看央视大楼的情节等 , 无不在向观众传达一个巨大而沉痛的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 。 这一主旨的成功传达 , 是它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重要原因 。
贾玲是80后 , 出生于1982年 , 而来自猫眼平台的数据显示 , 在116万想看该片的用户中 , 20~29岁的观众占到了54.4% 。 由此可见 , 该片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所高扬的孝道思想 , 依然受到大部分年轻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同 。
影片对这一观念的诠释并不迂腐 , 也并不引人反感 。 贾玲的母亲在片中说 , 只希望你健康快乐就好 。 这等于在孝道这一层上 , 又做了升华 , 可见母爱之伟大 。
文章图片
图4/5
《李焕英》和《唐探3》是截然不同的两部电影 , 前者的内核是亲情与孝道 , 后者则杂糅了日式、港式、美式等各种元素 , 试图讲述一个全球冒险乃至世界和平的故事 。
这当然来自两位导演完全不同的创作意图:贾玲只想把她对母亲的思念拍成电影 , 而陈思诚构思的是一个类似漫威的唐探宇宙 。
市场通常更为倾心的是后者 , 较少关注前者 。 《李焕英》的爆发或许表明 , 讲述本土故事的影片 , 其票房之争 , 已从花里胡哨的形式 , 走向了直击人心的内容 , 而贾玲找到的正是其中的一个最大公约数 。
03
尚有巨大空间
破10亿 , 就跳女团舞;破30亿 , 就瘦成闪电 。 或许贾玲自己都没想到她的这部电影处女作竟能冲到40亿 , 甚至正在奔向50亿 。
尽管并非出于本意 , 但就结果看 , 《李焕英》在动作、科幻、冒险等各种类型片之外 , 为春节档电影在一个新的方向上做出了探索 。 对于创作者来说 , 这可能是一片水土丰饶之地 。
陈可辛曾表示 , 《我不是药神》的成功 , 让他看到了中国观众在想法上的进步 , 这样一部相对文艺的现实题材收获了商业成功 , 在全世界其他任何市场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 这也是他选择继续待在行业的重要原因 。
与看似广阔的市场相对应的 , 是实现成功需要逾越的各种障碍 。
2020年曾被寄予厚望的《夺冠》《一秒钟》等影片 , 票房哑了火 , 而这些影片曲折的上映过程说明 , 繁多而又难以预知的困难始终存在 。
主旋律影片也正面临着观众更高的期待 。 2020年12月上映的《紧急救援》 , 在口碑和票房上都不如预想 , 观众较为集中的吐槽是 , 创作者已陷入套路 。 试想 , 当创作团队在叙事内容和方式上并没太多发挥空间和意图时 , 套路就变成了一个很容易掉入其间的陷阱 。
将故事设定在较为自由的发挥空间中 , 也是《唐探》系列和《李焕英》成功的地方 。
《唐探》IP的亮相 , 是导演陈思诚精心设计的结果 。 他曾在采访中表示 , 选择外国唐人街 , 可以很好地规避以往创作中不能拍的东西 , 同时 , 唐人街又代表着中国文化 , 国内观众容易接受 。
文章图片
图5/5
再说《李焕英》 。 尽管剧情的开展与特定时代有关 , 但其讲述又将时代背景做了淡化 , 落脚点更多地放在了具体的场景及活动之中 , 不存在不可碰的元素 。
据贾玲后来对媒体讲述 , 自己目前没有继续拍片的计划 。 陈思诚则说 , 这是自己执导的最后一部《唐探》系列电影 , 他已经没有更多的东西想表达了;如果有第四部 , 更多会启用新导演 , 他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了暑期档 。
陈思诚提到 , 电影产业“只卖电影票”的单一盈利模式 , 很难扛过下一次未知的风险 。 和多数电影人一样 , 他所想到的解决方案是 , 打造中国的迪士尼 。
就《唐探3》和《李焕英》的比拼过程看 , 口碑对票房已越来越重要 , 而在宣发层面 , 短视频的作用已越来越凸显 。 随着影片宣发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依赖性的增强 , 有心打入电影产业的字节跳动及快手 , 或将成为产业上游不容忽视的两股力量 , 想象空间很可能会大过猫眼及淘票票 。
春节档的高票房点燃了行业热情 , 也让无数人看到了温暖讲述本土故事的力量 , 这是好莱坞和香港导演相对不容易理解的领域 , 也是吸引更多新观众走入影院的契机之所在 。
数据显示 , 截至2月23日 , 春节期间观看《唐探3》的人次为8383万 , 观看《李焕英》的人次为8977万 。 两部影片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 不过 , 即便如此 , 相较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同样庞大的潜在电影消费人群来说 , 行业还有很多尚待开掘的空间 。
过年时看春晚的越来越少了 , 去影院看电影的越来多了 。 人们愿意为好电影买单 , 哪怕它的票价又贵了几成 。 由此观之 , 一切还在路上 , 中国电影春节档的更大奇迹 , 还远远没有到来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测评|【横评】5年前的老机型测评 苹果华为三星小米魅族一加现在卡吗
- Meizu|魅族:Flyme云备份功能将于明年3月停用
- 手机|魅族:Flyme 手机云备份功能将于明年 3 月 31 日停运
- 独角兽|魅族 PANDAER「独角兽」iPhone 13 磁吸手机壳开售:129 元
- 生命科学学院|科技馆内感受科技魅力
- 变化|魅族Flyme新功能“流光快门”上线
- 该公司|“三零手机”出现广告,魅族被监管部门开出罚单
- 该机|黄章想通了!魅族新机曝光:5600mAh+屏下相机,512G版或3字头
- 最新消息|中通、韵达、德邦三家快递公司宣布“春节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