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数码|Redmi K40/K40 Pro简评:性价比仍是第一诉求

你相信改名可以改运么? 至少Redmi是相信的 , 从“红米”改成了“Redmi” , 不但名字洋气了 , 也甩掉了低端入门货的帽子 。
当然 , 这是玩笑 , 一款产品背后的努力 , 离不开团队和策略 。 Redmi跟“小米”品牌分家后 , 小米的性价比大杀器交到了卢伟冰手里 , K20 , K30 , Note 9等产品都靠着它成功出道 。
如今 , 轮到了K40家族了 。
昨天Redmi一口气发挥了三款手机 , 两款电脑 , 一款86寸电视等多款新品 , 成了年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发布会 。 主角当然是三款手机 , 而三款手机的核心竞争力 , 依然是性价比 。
外形
K40的外形大体轮廓跟小米11一致(嗯 , 现在手机正面也都这样了) , 但是背面的镜头的布局甚至比米11还好看一点 , 三颗镜头放在一个圆角矩形里 , 比米11的两颗挤在一起成一个正方形更好看 。 毫无疑问 , 至少在这个细节上 , Redmi的审美是要好过小米的 。
因为没有正代旗舰的包袱 , K40的配色甚至也更大胆一点 , 尤其是K40 Pro的墨羽配色 , 灵感来自大马士革钢(虽然是转印的效果)——不过有一个问题是 , 大马士革花纹是属于直男的审美 , 不理解的人以为是肥皂泡花纹之类的 , 熟悉的人会明白这种特殊的铸造型花纹是强韧+锐利无比的合体 。

新浪数码|Redmi K40/K40 Pro简评:性价比仍是第一诉求
文章图片
图1/3
嗯 知道这张图 , 也就会懂大马士革钢
如果觉得这种颜色过于直男 , K40系列当然也提供了更多配色 , “晴雪”之类的名字 , 以及颜色可能对多数人来说更容易接受 。
大概是为了跟旗舰拉开点差距 , K40没有使用屏下指纹 , 而是侧面实体指纹+电源键设计 , 为了给这个按键留出足够大的空间 , 中框做了一点下沉设计 。 其他部分则没有过多可介绍的 , 都是差不多的USB-C口 , 差不多的扬声器和差不多的双卡插槽 。 不过整体上看 , 这手机的身材保持的非常好 ,
屏幕
K40采用的是6.67英寸直屏 , E4 AMOLED材质 。 去年E3材质的屏幕广受好评 , 也被多家厂商使用到自家产品上 。 今年全新的E4材质得到了升级 , 峰值亮度达到1300尼特 , 色彩和对比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 这些升级让K40 Pro在屏幕测试机构DisplayMate的测试中 , 获得了A+的评级 。
当然 , 像120Hz刷新率 , 360Hz三指触控 , AI超分算法 , MEMC运动补偿等等 , 这些你能想到的规格 , 在Redmi K40系列上都能看到 。 另外 , 新机还加入了True Tone真彩显示 , 与苹果的原彩显示差不多 , 可以根据不同环境光进行色温调节 。
拜三星所赐 , 曲面屏幕曾在过去几年是高端手机的象征 , 而今年K40系列特意选择了直屏 。 这当然是为了照顾游戏玩家的感受 。 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 和同门兄弟小米11做个区分 。 Redmi K40系列的直屏三边边框做得足够窄 , 屏幕上方挖孔也足够得小 , 唯一遗憾的是下巴还是和其他三边不等 , 不过视觉上的影响不会很大 。
拍照
K40三款手机的镜头是递进升级的关系 , K40是4800万像素的主摄+800万像素超广角+500万像素长焦微距的组合;K40 Pro则是6400万主摄+800万超广角+500万长焦微距的组合;这两者其实主要差别就主镜头上;
这差别并不仅体现在多出来的1200万像素 , 在将近黄昏的傍晚 , 用它们俩分别拍摄三个不同场景的照片 , 能看到如下差别:颜色渲染更少 , 紫色的花和红色春节装饰可以看到 , 对过曝的压制 , 在第三张图可以看到 。

新浪数码|Redmi K40/K40 Pro简评:性价比仍是第一诉求
文章图片
图2/3
左侧为K40 , 右侧K40 Pro
对了 , K40 Pro+则是1亿像素主镜 , 另外两部分一样 , 这款要稍后发售 , 因此并不是我们这篇的主角 。
配置
骁龙870 , 是K40标配 。 而K40 Pro系列则是骁龙888 。
看到这颗CPU , 熟悉手机产品的用户心里也大概有数了 。或许为了给“友商”的米11稍微让让路 , K40不像K20那么猛了 。
虽然今年骁龙888表现尚可 , 但第一批产品发热量略翻车 , 补位的骁龙870芯片是一个平衡的选择 。 如果从跑分上看 , 它确实离更极致(也更发热)的骁龙888差了一点 。 但从实用角度考虑 , 显然 , 870是一个更实在的选择 。

新浪数码|Redmi K40/K40 Pro简评:性价比仍是第一诉求
文章图片
图3/3
左边K40 Pro , 右边K40 , 骁龙870和888似乎没有预期差那么多
当然 , 这也是K40能争取更明确性价比的原因之一 。 而骁龙888的出现 , 在我们看来更多是为了体现K40“Pro”在了哪 。
另一个给米11让路的设计是无线充电 , K40系列三款都没有 , 是个不小的遗憾 。但也因为没有 , 机身能做到7.8毫米 , 电池还能保持在4520毫安时——与之相配的是33W充电 , Redmi官方宣称交33W Pro , 嗯……大意是虽然我33W , 但其实对比一下友商的55W , 我33W给4520毫安时的电池充满时间是52分钟 , 跟55W的差距只有几分钟 , 而不是33/55那么大 。
当然 , 要说的是55W也并不是厂商的虚假宣传 , 快充是一个电池、充电系统、协议多方合作的工程 , 并且有三星这个前例 , 一切的前提是安全 。 发热等因素则会明显干扰速度 , 所以55W是肯定有的 , 只是不是一直55W , 33W当然也有 , 虽然总功率比55W差 , 但单位效率其实并不会差距那么大 。
NFC部件 ,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门卡模拟 , 公交卡功能等都没有缺席 , 这点应该会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
总结 高性价比 但并不意外的产品
Redmi K40继承了K20以来的优势 , 在性价比部分继续发挥 , 并且为了覆盖人群更广 , 还三款一起发 , 给更多人选择 。 这是个好产品 , 也可以看作是米11的细节精简版本 。 1999元起的价格也让不少用户直呼够狠 。
只是一切都显得很平淡 , 这一切放在一起 , 像是笔记本厂商们的一次常规升级 。 用户买K40 , 并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新奇的功能 , 而是因为性价比明显 。
【新浪数码|Redmi K40/K40 Pro简评:性价比仍是第一诉求】最后 , 可能还有个略显恼人的问题 , 喜欢它的用户 , 能不能买得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