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探访风暴中的货拉拉:狂奔、融资、搬新楼


界面新闻|探访风暴中的货拉拉:狂奔、融资、搬新楼
文章图片
图1/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采访人员/戈振伟
编辑/林腾
似乎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 陷入“跳车事件”漩涡中的货拉拉 , 是一家深圳创业公司 。
2月25日 , 界面新闻采访人员辗转多地 , 终于找到了货拉拉在深圳的办公场所——深圳龙岗坂田星河WORLD 。 这是货拉拉在深圳的最新办公地点 。
深圳龙岗坂田区是以工业厂房为主的区域 , 货拉拉所在的写字楼 , 算得上是该区域顶级的办公场所之一 。 在园区招商海报上 , “货拉拉”已成为对外展示的优质企业之一 。
货拉拉成立之初 , 还是在深圳另外一家老旧的产业园多丽工业园区办公 。 然而在2020年下半年 , 货拉拉租下了星河WORLD这栋崭新写字楼的其中三层 。
也就是同一时期 , 货拉拉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多轮融资 , 合计超过20亿美元 。
货拉拉客服中心总监林颖美还在在2020年12月份的一个行业论坛上骄傲地表示:诚挚邀请大家去货拉拉参观 。

界面新闻|探访风暴中的货拉拉:狂奔、融资、搬新楼
文章图片
图2/3
福田多丽工业区科技楼 , 货拉拉仍有部分业务在八楼办公

界面新闻|探访风暴中的货拉拉:狂奔、融资、搬新楼
文章图片
图3/3
坂田星河WORLD园区 , 货拉拉深圳办公地点之一
在“顺利”通过两道门禁后 , 采访人员进入货拉拉公司 , 办公区宽敞明亮 , 脚下的地砖能倒映出人影 。 货拉拉的员工们都在繁忙地工作中 , 似乎并未受到“跳车事件”的影响 。
然而 , 采访人员亮明身份并提出采访需求 , 对方以“需要提前预约”“采访对象不在公司”“我们没有联系方式”等为由拒绝 。
采访人员经过一番沟通仍然无效 , 货拉拉工作人员随后催促采访人员离开 , 否则会采取强制措施 。
在2月24日发布的公告中 , 货拉拉恳请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整改工作随时进行监督 , 语气诚恳甚至卑微 。
但对媒体这次的“上门”的采访 , 却搪塞再三 , 拒之门外 。
采访人员离开后 , 货拉拉华南公关负责人致电界面新闻称 , 目前不接受媒体采访 , 全力做好眼下事 。
发展一路狂奔 , 一月融资超20亿美元
货拉拉是一家有着传奇经历的公司 。
创始人周胜馥 , 香港新界史上第一个十优状元 , 曾做过7年德州扑克职业赌徒 , 坊间说法是 , 他的创业启动资金便是从牌桌上赢回来的 。
2013年 , 周胜馥卖掉了所有房产 , 全部押注到EasyVan(啦啦快送)上 。 用户通过EasyVan的App , 可以一键呼叫附近的货车 , 完成同城即时货运 。
彼时 , 货运O2O开始萌芽 , 并在此后两年内野蛮生长 , 在最高峰时 , 全国的货运O2O平台接近300家 , 竞争之残酷堪称“百团大战” 。
成立的第二年 , EasyVan就将业务扩展到东南亚 , 进入泰国和新加坡市场; 2014年底 , EasyVan进入大陆 , 更名为Lalamove , 从此有了一个大众熟悉的中文名:货拉拉 。
货拉拉北上落地最早的 , 便是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华南重镇 。 初期 , 货拉拉的模式并不被司机师傅们认可 , 产品总监 Joel 为了取得司机们的信任 , 跟几十位司机成为了好兄弟 , 经常一起“混迹”深圳和广州市郊的大排档 。
2015年 , 货拉拉先后获得两轮千万美元级别的融资 , 并将业务从单个城市扩展到了深圳、广州、北京、上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南京等 。
在资本的助力下 , 货拉拉迅速扩张 。 2017年 , 货拉拉订单突破10万单 。 创始人周胜馥当年在公司群里狂撒红包 。 同年 , 货拉拉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 。
截至2020年9月 , 货拉拉业务范围已覆盖352座中国大陆城市 , 平台月活司机48万 , 月活用户达720万 。
“势头很猛 , 野心勃勃” , 货拉拉前员工徐强用了八个字形容他对货拉拉的整体印象 。
在他眼中 , 货拉拉的车贴营销策略很成功 , 入驻司机必须贴车贴 。 这也是外界对货拉拉最直观的认知——印有超大字号的“货拉拉”车满大街跑 。
“很早就盈利了 , 2020年喊出的营收目标是300亿 。 ”徐强补充道 。
自2015年起 , 货拉拉先后获得8轮融资 。 上个月 , 货拉拉刚刚完成15亿美元融资 , 投后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 。 而一个月前的2020年12月22日 , 货拉拉还完成了一轮5.15亿美元融资 。 短短一个月 , 融资超过20亿美元 。
模式饱受诟病 , “跳车事件”或成拐点
不过 , 发展迅猛 , 其模式却饱受诟病 。 据各家媒体报道 , 货拉拉暴露的问题中 , 包括缺乏人身安全保障、司机审核不严、司机私自议价等 。
货拉拉诞生之初 , 主要是运输货物 , 确实不涉及乘客人身安全问题 , 但 2018 年之后 , 货拉拉开始载客 , 当业务已经从 to B 的货运业务扩张至 to C 的搬家业务时 , 货拉拉的运营调整却没有跟上 。
【界面新闻|探访风暴中的货拉拉:狂奔、融资、搬新楼】2018年8月 , 有媒体报道《杭州女孩遭遇货拉拉司机性骚扰 , 吓得有家不敢回在酒店住了20多天》 , 事件让货拉拉上了热搜 。
据徐强回忆 , 经过货拉拉的“努力” , 上述事件最终平息 。 在一次分享中 , 这被当作一个正面例子 。 当时有同事就暗中吐槽 , 为什么事情小的时候不解决?
据黑猫投诉 , 截止到2月24日 , 货拉拉的投诉数量为3272条 。 其中涉及内容包括客户投诉司机服务态度和司机投诉平台等方面的问题 。
货拉拉客服中心处理各种投诉 , 会分成几道线 , 第一道线 , 你打过去之后 , 客服人员只是记录相关问题 , 如果是一些咨询类的问题就直接解决了 , 如果是一些投诉类的问题就只是记录下来 , 然后下达一个工单 , 下达的工单会传到第二道防线 , 所以就容易产生投诉处理不及时的情况 。
“因为这种流程比较慢 , 之前又没有相关的应急方案 , 于是就出现了近期新闻中货拉拉跟进缓慢的事 。 ”徐强说 。
尽管货拉拉存在的问题肉眼可见 , 但依然挡不住资本对其趋势若骛 。 除货拉拉外 , 滴滴货运、快狗打车、满帮等相继获巨额融资 , 但竞争激烈、缺乏监管让这个行业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 这次“跳车事件”敲响了网约货运的安全警钟 。
2月25日 , 货拉拉对澎湃新闻称 , 货拉拉在总部注册地深圳持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 但货拉拉的主要业务模式不适用于办理线下的道路运输证 , 当前开展的车货匹配主体业务性质属于撮合业务 。
交通运输部则表示 , 无论是传统道路货运物流企业 , 还是依托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成长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 抑或是涉足到物流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 , 都应当牢牢坚守安全发展的底线 , 始终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
2018年 , 国内最大网约车平台滴滴遭遇两起女乘客被杀案件后 , 引发了对网约车的安全监管强烈关注 , 并推动了交通监管部门、网约车公司内部对行程安全的整改措施 。
在网约货运平台逐步进入精细化管理竞争的下半场 , 这次“跳车事件”或将成为货拉拉及网约货运公司发展史上的拐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