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 迫使蜀汉走上亡国之路的三大原因
三国时期,迫使蜀汉最终走向亡国之路有三个阶段,第一是从蜀汉确立自己地盘到先帝驾崩,第二是从后主登基到诸葛亮逝世,第三是,有人认为是后蜀汉时期蜀汉兵力不足,大将稀少 。也有人认为是宦官弄权,姜维力有未逮 。那么蜀汉为何会亡国呢?且看史书上记载蜀汉灭亡之时姜维的军事行动 。
【三国时期 迫使蜀汉走上亡国之路的三大原因】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蜀汉政权丧失了掌舵人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之后就直接是姜维接班,其实姜维的资历还差得远,在诸葛亮之后还有蒋琬和费祎两个重要人物 。在这两个人在时期,蜀汉政权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转而开始了休养生息 。但是费祎被刺杀之后,姜维成为了蜀汉政权的实际领导者,姜维军事能力很强,但是政治能力不足 。面对蜀汉内部出现了宦官专权问题,姜维束手无策,只能自己在外带兵 。
一、姜维改变了魏延的战役部署,最终导致了汉中的失守
公元219年,刘备取得了汉中大战的胜利,在此之后,刘备任命魏延负责防御汉中地区 。魏延这个人被黑了600多年,他的军事能力是相当强的 。魏延镇守汉中时,把很多部队部署在汉中外围的山区 。这样一来,魏军很难直接进攻汉中的核心地区 。这一政策从刘备时期一直沿用到了费祎时期,长达将近30年时间 。但是姜维上台之后,更改了这一计划 。姜维认为魏延的部署虽然稳妥,但是无法有效的歼灭魏军主力 。曹魏更改了这一部署,把所有的部队全部放进了城内 。这就等于把魏军放进了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姜维的计划是魏军久攻不下撤走时,自己率领大军及时追杀,这样可以一举歼灭部分魏军主力 。但是这一计划的前提是自己后方稳定,而且对方只能来一路军队,这就很难保证了 。
姜维的部署出现了明显的破绽,曹魏方面的司马昭也不是傻瓜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令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夹击蜀汉 。其中邓艾和诸葛绪主要是辅助作用,钟会的部队负责主攻 。钟会也看出了姜维的部署漏洞,他命令一部分军队牵制汉中地区的蜀军,而自己率领军队攻破了蜀汉政权的第一道门户阳安关 。阳安关失守之后,蜀汉政权所能依赖的也只剩下了剑阁而已 。姜维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放弃剑阁之外的控制区,急速撤回剑阁防御钟会的大军 。魏国的三个将领并不心齐,还没有取得胜利,钟会和邓艾就先联合陷害了诸葛绪 。窝里斗是曹魏政权的一大特色,从曹丕时期开始一直都是这个德行 。
二、邓艾选择了700里大迂回,刘禅主动选择了投降
面对姜维固守的剑阁,无论是钟会还是邓艾都无法从正面攻进去 。邓艾提出了迂回战术,而钟会则负责牵制姜维 。钟会的大军继续进攻剑阁,姜维自然是拼死守卫,两军相互厮杀,姜维占据地形的绝对优势,钟会根本无可奈何 。姜维的防守还是很出色的,几百年之后,宋军进攻后蜀 。宋军没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剑阁,这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但是姜维并不知道自己的身后出事了,邓艾从阴平小道开路前进,一口气迂回了700多里,最终直逼成都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进行了最后的抵抗,但是最终被邓艾击败 。邓艾的军队之所以有这么强的战斗力,除了邓艾自己的个人能力之外,还有当时的环境问题 。邓艾的军队一路南下,背后都是悬崖峭壁,根本就是有进无退,士兵们为了活命自然是拼死向前 。
客观的说,邓艾的军队根本没有能力攻下成都城 。为了翻越重重山岭,邓艾的军队连一匹马都没有 。至于什么攻城器械和武器辎重更是想都不敢想,邓艾缴获的那点粮食根本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只要成都能够坚守,邓艾的军队很快就会不战自溃 。此外姜维知道背后出事以后,一定会分兵前来增援 。到时里外夹击邓艾,那邓艾就是瓮中之鳖 。但是刘禅这个人比他的父亲刘备差得远,刘禅没有一点主见 。一会说要撤往南方,一会又说要投靠东吴,最后在西川本土官员的忽悠之下,竟然选择了开城投降 。邓艾也没有料到这突如其来的胜利,姜维和钟会更是感到十分意外 。姜维在得到命令其投降的命令之后勃然大怒,但是又没有丝毫的办法 。
三、姜维、邓艾、钟会最终都栽在了一个小人物的手里
姜维假意投降钟会以后,发现钟会这个人野心勃勃,姜维开始忽悠钟会谋反 。但要谋反必须先除掉邓艾这个绊脚石,钟会诬陷邓艾要割据西川,司马昭命令钟会捉拿邓艾 。敲到了邓艾之后,钟会逼迫各军将领谋反,但是被监军卫瓘发现 。卫瓘联络部队包围了姜维和钟会,最终钟会被杀、姜维自杀殉国 。
推荐阅读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汉朝时期的西域国 最小的国家只有27户194口人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芈月传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的一位公主
- 揭秘:民国时期上海名媛离名妓有多远?
- 三国蜀汉五虎将马超为何得不到重用
- 解密三国:赵子龙为何拒绝娶漂亮寡妇为妻?
- 刘备招亲故事 三国历史上刘备根本没有去东吴招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