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慎到变法 慎到变法体现了依法治国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大爆炸的时期,无数的贤人大才横空出世,引发了一场文化风暴,诸子百家层出不穷,而在这之中,慎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慎到他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被后人尊称为慎子 。
慎到大概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他早年的时候曾经在稷下学宫之中讲学,是当时学宫之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时候他精研道家学说,但是和老庄不同的是,他看到天地自然的伟大的同时也看到了人类无限的可能性,相信人类能够处理好自己和自然的关系,从道家思想之中逐渐脱离开来,将道家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是法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因为慎到的思想有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的痕迹,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道法家 。
根据史记来看,他有着《十二论》但是很多都已经失传了,就连在汉书中收录的《慎子》42篇现在也只能找到其中的五篇,可以说慎到的绝大部分著作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之上 。慎子的思想不仅是法家思想的开端之一,也深深的影响了道家学说,自他之后,中国的道家正式走上了参与政治的道路 。同时他基本的建立了法术势的体系,为后来法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慎到将自己的“法”和道家的“道”联系起来,认为为人君主也需要守法,是国家存在所以才需要国君,而不是国君存在才有天下,这样最基础最朴实的法治观念也影响了无数后人 。
慎到是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法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思想家 。虽然现在他的很多著作都已经遗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那些残篇之中就可以看出慎到对于法家思想有着很多深入的研究 。
慎到的年代已经是战国中期了,当时一些有见地的诸侯国都纷纷开始了变法改革,随着新的封建地主阶级的逐渐强大,他们走上了政治舞台,为了增强自己的统治力,压制奴隶主们,他们积极通过变法来增强自己的权势而慎到的思想就是在这么一种历史潮流之中诞生的 。对于当时的这种变革,一般称之为变法 。虽然慎到的各种资料很少,几乎没有多少记载他在某个国家掌权开始变法的资料,但是他的思想对于同时代乃至之后的人的变法都有着很深入的影响 。
无论是哪个阶级,要想真正掌控权势,拉拢君主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慎到提出要“尊君”,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增强君主本身的权威性,然后通过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来推行法治,慎子认为只有君主有了最高的威严,受到所有国民的尊重,国家才能安定,法治才能推行 。而且慎到反对儒家墨家的尊贤的观念,认为百姓尊崇贤人,这将君主放在何地,这是国家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
但是慎到的尊君的根本其实还是为了重法,是为了能够保证变法的进行,保证法治的实施,所以即使是君主面对法律的时候也需要严格的遵守,也需要维持法律的公正性 。何谓“势”有权势、声势、气势等等,而在慎到眼中,“势”就是法治的核心观念,在当时“势”主要指的就是君主的权势,就是君主的权威性,要求君主执掌大权,威严无比,令出如山,也算是中央集权的一种雏形 。
慎到虽然早年的时候学习黄老学术,但是他的思想却摆脱了道家黄老之学的羁绊,形成了自己的法家思想,是韩非子之前法家的代表人物 。当时正是奴隶制度像封建制度转变的时候,根据当时国家的政治环境,慎到提出了需要“重势”,即加强君主的权势,因为当时一些地方上的贵族势力很强大,慎到认为要想反对这样的贵族势力、实行变革,就只能依靠君主,通过加强君主的权威来强行推动变法 。
慎到主张要加强君主权威,要让君主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臣子百姓都要无条件的服从,这样法治才能更好的实行,他觉得儒家倡导的“德治”,追求的“贤者”对于国家来说都是不安分的,只有加强君主的权威,将权势尽可能的集中在君主的身上才能保证法治,为此他还特别举例说了如果尧是一个老百姓,那么他就连三个人都管不了,而桀是天子就可以惑乱天下,这就是有没有权势的区别 。
慎到虽然重势,但是他并不是对于君主没有任何的约束,他的法家思想最初是从道家理论中发展出来的,所以认为君主需要利用自己的权势来顺应时势,需要根据局势来做适合当时客观环境的决定,这一点还是比较可贵的 。
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重要时期,当时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发展到了一个高潮,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诸子百家都在探讨该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一统天下 。
推荐阅读
- 历史上被裸刑处死的三大美女 她们都国色天香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青面兽杨志到底有没有历史原型 杨志的性格特点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齐桓公宴群臣管仲摆谱 迟到 把半杯酒当众倒掉
- 解析宋美龄长寿之谜 宋美龄为何能活到106岁?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红颜祸水”究竟是指历史上哪位绝色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