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民族的来历一直是谜 被轻蔑地称为“蠕蠕”

魏国在北方的敌人是柔然 。如果把双方比作拳击手的话,柔然看起来更加高大、健壮,体重远超过魏国 。但在拓跋焘眼里,对手就是虚胖,不堪一击 。于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大胖子”柔然被打得乱跑,“小瘦子”魏国在后面疯追 。
柔然的来历一直是谜
柔然的来历一直有争议,像个“混血儿”,也搞不清楚“爸爸”究竟是谁 。可能是鲜卑、敕勒、匈奴、突厥等多民族、多部落的大融合,内部有60多个姓氏,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阶层,包括少量的汉人 。
“柔然”这个名字不知道谁起的,意思也模糊,就像路边捡了个没名没姓的孩子,大家随口叫的 。有人认为含义是“聪明、贤明” 。他们自称为“茹茹”,“菇”是汉人的姓,可能是他们汉化以后取的,找了一个和“柔”读音相近的字 。但在拓跋焘这个“文明人”看来,柔然只是还没有开化的原始人,轻蔑地称他们为“蠕蠕”,意思是不会思考的虫子 。
柔然本来就属“杂交”,所以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姐妹,扩张的速度非常快,最强盛的时候,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西边到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还进入过塔里木盆地 。
北魏拓跋珪在位时,两个邻居的关系就极差,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明元帝拓跋嗣时,北魏被打得差点“残废”,只好在平城的北方修筑长城,从此死死“顶住大门”,双方消停了几年 。
双方交手了三个回合
拓跋焘即位后,咽不下这口气,拳打夏国时,还脚踢柔然,忙得不“歇火”,和柔然交手主要有3个回合 。
第一回合:初露锋芒 。
柔然的可汗叫大檀,听说北魏的“新领导”才16岁,大喜 。秣马厉兵大半年,得到消息:拓跋焘像猴子似的坐不住,上台5个月,就拔腿跑到东边去了,晃悠了3个月,才回到平城 。
大檀决定给这个年轻人一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老前辈的厉害 。
他派6万骑兵迅速穿过阴山,突然出现在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 。拓跋焘下令全国总动员:各地部队全部开往云中 。让对手明白“少爷”不是好惹的 。
但是,他的性子实在太急,没有等到其他部队集合到位,自己带着驻守京师的几千骑兵就风风火火地出发了 。马不停蹄,经过三天两夜赶到云中 。魏军一看傻了,柔然的骑兵铺天盖地,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 。柔然看到送上门的肥肉,个个狂热亢奋,蜂拥上前 。这支孤军被围了50多重,淹没在惊涛骇浪之中 。
短兵相接开始了,柔然的骑兵一度冲到拓跋焘的马前 。魏军极为震恐,但拓跋焘神色自若,周围的士兵才镇定下来 。
奇怪的是,柔然很快撤兵,如同潮涨潮落 。直接原因是:柔然的统帅于陟斤在乱战中被一箭射死 。但大檀还在,也不至于全面溃散 。可能的原因是:柔然并不知道拓跋焘就在军中;同时,北魏的其他军队陆续赶到,柔然害怕遭到内外夹击 。
总之,拓跋焘逃过一死,留下了惊险又带着谜团的“处女作” 。
第二回合:重创对手 。
到了425年,夏国的赫连勃勃死了,这年10月,拓跋焘分5路大军推进,到了漠南,丢掉辎重,每人携带15天的口粮,深入漠北 。这是千里迢迢的偷袭,柔然没料到拓跋焘这样玩命,还没反应过来,就连遭重击,负伤后仓皇逃跑 。
这一战,柔然被打怕了,从此躲得远远的 。
第三回合:彻底击垮 。
又过了4年,拓跋焘带领大军卷土重来,再次向北挺进千里,手法和上次一模一样,突然出现在柔然的腹地栗水(今蒙古国翁金河)流域 。柔然被吓得四处逃窜,大檀飞身上马,只带着少数随众向西逃跑 。
拓跋焘在东西5000多里、南北3000多里的蒙古草原上,疯狂屠杀和抢掠 。这次的战利品有:30多万顶帐篷,几百万头牲畜,100多万匹战马 。
魏军扫荡了两个多月,下面的人劝说:收获也差不多了,离开京城时间太长,还是回去吧 。
拓跋焘这才班师 。后来,魏军抓到投降的柔然高官,他们报告了实际情况 。柔然不堪一击的原因是:大檀得了重病,国内已经混乱 。遭到袭击后,身边只有几百人,只能仗着熟悉的地形和追杀的魏军“捉迷藏”,最近时只隔100多里,已是弹尽粮绝 。
凉州的商人也证实了这一点,说:魏军如果再坚持几天,就能活捉大檀,把柔然残余全部消灭 。
拓跋焘听了,长叹一声,100步只走99步半,后悔不已 。
【柔然民族的来历一直是谜 被轻蔑地称为“蠕蠕”】这次战役后,北魏民间的马匹、牛羊以及皮货的价格都大幅度下降 。不久,大檀病死,柔然再没有还手的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