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当年的北洋水师为何会失去招架之功?

甲午黄海海战后 , 躺在病床上的丁汝昌察觉到了气氛的异样 , 他传令下去 , 将方伯谦予以处斩 。方伯谦在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中两度扮演逃路冠军的角色 , 丁汝昌希望能杀鸡儆猴 , 然而此举恰得其反 , 管带们不仅没有受到威慑 , 还为方伯谦鸣冤叫屈 , 乃至“军中冤之” 。
潜意识中 , 仿佛每个人都站在了方伯谦一边 , 逃跑也变成了有理 。
丁汝昌再也坐不住了 , 仅仅治疗了一个月 , 伤还没有痊愈 , 他就强撑着回到舰队 , 可这时候的北洋水师提督已经完全变成了虚设 , 命令根本得不到执行 。
(电视剧《走向共和》 , 丁汝昌)
这说的是进攻命令 , 退却命令例外 。
北洋水师从旅顺退到威海 , 第二天凌晨进港时 , 噩耗传来 , “镇远”铁甲舰触礁受到重创 , 管带因担心问责而服毒自杀 。
没有与日军有任何接触 , 人心已经象雪崩一样在溃散 。
不管朝廷怎么严令 , 李鸿章如何紧催 , 丁汝昌都已无法再组织进攻 , 只能被动防御 。
(电视剧《走向共和》 , 李鸿章对丁汝昌期许很高)
随着日军的水陆夹攻 , 连防也防不住了 , 在1895年2月发生的威海海战中 , 北洋水师已全无一点招架之功 , 连最后一艘“定远”铁甲舰都受了重伤 , 多艘军舰被击沉 。
就在这期间 , 管带们有的还在红灯区没回来 , 有的则驾艇跑了路 , 仿佛一个赶一个地在把不要脸进行到底 。
丁汝昌传令炸毁已经搁浅的“定远” , 以免资敌 。管带刘步蟾当晚服毒自尽 , 这位留欧学生的翘楚毕竟骨子里还有一股骄傲之气 , 知道作为一个舰长 , 失去军舰便失去了所有 。
(威海卫炮台)
可是更多的人连这一点点志气都没有 。
得悉日军已经围住威海卫 , 当地居民赶来请求丁汝昌罢兵 , 以免像旅顺一样遭到屠城 。
百姓是无辜的 , 他们确实没有必要再蒙受被屠的命运 , 但遗憾的是 , 那些管带们也夹杂其中 , 并鼓动官兵喧嚣 , 向丁汝昌不断施压 。
丁汝昌本想继续固守待援 , 然而事到如今 , 也知道人心已变 , 势不可为 。
他把管带们召集到一起:“炸舰吧 , 不要留给敌人 。”
话一出口 , 管带们都哭了起来 , 没人肯听令去炸军舰 , 他们怕这么一炸 , 投降日本人就没了资本 , 万一对方发火 , 会让他们身首异处 。
(日本画家画的甲午海战)
丁汝昌又提议驾舰突围 , 刚才还抹眼泪的这帮孙子却恶狠狠地拔出了腰刀:“鬼才愿意跟着你出去拼命呢!”
【了解历史:当年的北洋水师为何会失去招架之功?】老提督长叹一声 , 明白了一切 。
他戎马一生 , 并不怕死 , 但决不愿意死在一群只敢举刀向己 , 不敢提刀朝敌的懦夫手中 。
在管带们聚众投降的前夕 , 丁汝昌也选择了服毒自杀 , 曾经号称远东第一的北洋水师以惊人的速度走到了终点 。
(被日军俘获的镇远号)
有一个幼童自始至终经历了这一悲剧性的场面 , 他叫吴应科 , 在“定远”舰上担任作战参谋 。
丁汝昌自杀前 , 特地报请李鸿章嘉奖一批作战有功的将士 , 吴应科被授予“扬勇巴图鲁”勋章 , 巴图鲁是满语 , 意为勇士 。
捧着国家颁发的勋章 , 吴应科的内心却只有难以抑制的愤懑和惆怅 。他走到海边 , 将勋章连同制服上的阶章一起束成一个包裹 , 然后扔进了大海 。
对于军人来说 , 胜利没有替代品 , 它使所有褒奖变成多余 , 连勇士称号都化为了一种讽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