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三四线共享电单车上热搜 两轮行业再“迎春”?

新浪财经 李诗韵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单车 , 一场互联网巨头的“出行”争夺战已浮上水面 。
近日 , “三四线城市共享电单车火了”这一话题顺势冲上了微博热搜 , 网友热议共享电单车给他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 希望尽快推广;而也有评论认为 , 电单车的“乱钻乱闯” , 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
根据央视财经报道 , 近期部分三、四线城市共享电单车数量呈现猛增态势 。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数量已超过100万辆 。 未来五年 , 用户共享电单车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激发 , 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

新浪科技|三四线共享电单车上热搜 两轮行业再“迎春”?
文章图片
图1/2

下沉市场爆发
自2020年 , 江西九江市的魏女士接触共享电单车以来 , 她骑行的频率从每周两三次提升的每天两三次 。 据采访人员观察 , 九江街头目前主要有喵走、哈啰、青桔等10个共享电单车品牌 , 在市区四大高校、重要商圈及重点小区的投放量和使用人数明显较多 。
“区别于共享单车 , 这种骑行距离更远、更省力的电单车在九江已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 40至70公里不等的续航里程基本能满足市民的各种出行需求 。 ”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数量已超过100万辆 。 从需求端而言 , 迎接共享电动车行业的是千亿市场规模 。
随着各大平台稳步推进共享电单车投放布局 , 用户共享电单车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激发 , 尤其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 艾媒咨询预计 , 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车辆将超过800万辆 , 2019年到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4% , 收入范围将到达200亿元 。 据亿欧智库测算 , 当中国两轮共享出行渗透率达到25% , 市场规模将达到一千亿元 。
对比一二线城市 , 为何偏偏是三四线的“下沉市场”成为了共享电单车的发展摇篮?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向新浪财经表示 , 共享电单车是基于共享单车的消费升级 。 三四线城市较一二线城市而言 , 城区较小而交通便利性更差 , 共享电单车比汽车和公交车更有优势 , 所以获得用户喜欢使用 。 “而一二线城市范围大 , 适用性反而不如三四线城市广泛 , 用户选择打车或坐公交、地铁的可能性更大 , 电动车投放主要在高校、学校和地铁站等地方 。 ”
行业人士其实也持有类似观点 。 松果出行创始人兼CEO翟光龙认为 , 投放城市的选择更多需要考虑城市面积、人口数量、当地出行通勤平均距离以及对公共交通需求情况 。 相比之下 , 三到五线城市中 , 多数当地居民对3-10公里的出行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 共享电单车可以填补这部分空白 , 并且当地监管部门对共享电单车的接受度更高 。
美团方面向新浪财经表示 , 共享单车在一二线城市表现出明显的“地铁接驳”特征 , 特别是对于上班族而言 , 共享单车很好的满足了他们地铁和公司之间、地铁和家之间的骑行需求 。 而共享电单车在三四线城市可以较好的替代私家车出行 , 几乎可以满足城市范围内的出行需求 , 特别是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 。
监管趋严
与多年前共享单车初期爆发式发展相似 , 共享电单车行业如今也经历着一段野蛮式生长期 。 以长沙为例 , 共享电单车的数量从6万辆暴涨到近50万辆 。 去年年底监管的迅速介入 , 让部分火热的共享电动车市场瞬间进入了“回笼”寒冬 。
2020年11月 , 长沙出台《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指导意见》指出 , 12月1日起长沙共享电单车将“先上牌后投放” , 实行配额管理 。
据媒体报道 , 11月30日是企业自行清运无牌共享电单车的最后一天 。 而截至11月29日 , 长沙回收的共享电单车数量总数已超过34万辆 , 整体回收进度达到87% , 几家企业正在加紧回收最后的部分车辆 。
同年12月 , 北京市交通委发布消息称 , 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北京市网信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交管局等部门 , 共同约谈多家在京运营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 , 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 约谈的原因是相关共享电单车企业违规投放车辆 , 且未按照要求对电动车进行登记和信息披露等 , 扰乱了共享电单车的市场秩序 。
值得注意的是 , 北京市多个部门共同约谈多家在京运营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 , 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 并再次明确不发展共享电单车 。 至此 , 明确表示不发展共享电单车的城市已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国内主要一线城市 。
在此大背景下 , 翟光龙认为 , 部分一线城市约谈多家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 , 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 “在这样的城市治理氛围下 ,电单车带来的出行价值可能远不如城市交通治理带来的挑战更大 。 ”
玩家混战
共享电单车庞大的市场需求吸引着众多玩家入场 , 除了出行行业巨头美团、青桔、哈啰等 , 还包括松果、小遛、喵走、喜宝达、小靓、小彬等上百家企业 。 央视财经报道称 , 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 , 不同品牌也通过降低使用门槛 , 例如推出半小时内免费的骑行活动 , 以及提升使用体验、推出优惠政策来抢占客户 。
松果以及小遛都是三年前进军共享电动车行业 , 但跑马圈地之时仍不妨碍巨头们入场 。 2020年4月美团向市场投入30万辆电动车 , 其余的两家出行巨头滴滴和哈啰也加码投入共享电单车 。 一场混战在所难为 。
2020年3月 , 滴滴出行公布了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 , 包括以安全为发展基石 , 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 , 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 , 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 而1亿单目标中 , 两轮车(青桔单车和电单车)承担起了4000万份额 。
根据亿欧智库《中国两轮共享出行产业科技转型升级》报告 , 市场格局上 , 目前哈啰单车、美团单车、青桔单车三家领跑行业 。 两轮共享出行用户规模仍呈递增趋势 , 相关企业已具备造血能力 。 《2020中国共享两轮车市场专题报告》数据显示 , 2020年10月 , 青桔以订单交易指数42.5位居中国共享电单车行业榜首 , 哈啰和美团分别以37.6和18.6位列二三位 。

新浪科技|三四线共享电单车上热搜 两轮行业再“迎春”?
文章图片
图2/2

“赢家通吃”的局面是否一样适用于共享电动车行业?翟光龙认为 , 过去十年 , 互联网公司最核心的商业逻辑是用户思维、流量逻辑 。 但下一个十年 , 如果继续用流量逻辑去解决产业问题 , 就会完全文不对题 。
“而松果的优势在于想通了模式 , 用产业思维的策略去定位松果 , 去做区隔化竞争 。 去年松果与巨头全面交锋 , 目前来看竞争肯定存在 , 而且会长期存在 。 我们相信再过半年或一年 , 大家就能看到行业玩家排序会不一样了 , 玩家的数量又会缩小 。 ”
不过在伍岱麒看来 , 基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 , 且全国有2800多个县市 , 下沉市场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 但必须是大的互联网平台才有这样的财力人力推动下沉市场的发展 。 所以未来应该主要还是几个大平台之间的竞争 。
【新浪科技|三四线共享电单车上热搜 两轮行业再“迎春”?】共享电动车行业迅猛发展之时 , 一方面给用户带来了更为便捷高效体验 , 另一方面过量的投放、骑行者“乱钻乱闯”或者不戴头盔等乱象 , 为交通秩序埋下隐患 。 而“前辈”共享单车的败走让共享电动车发展模式备受质疑 。 可以说行业繁荣但尚未有序 , 在几轮洗牌后方能看清是否能摆脱“坟场”经济魔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