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推荐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内容社区?】
文章图片
作者|咸鱼鱼
编辑|吴怼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互联网社区产品的建造哲学开始向着人类城市靠近 , 以至于《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这本书 , 几乎成了产品经理们的必读书目 。
当然 , 上述发言不是说这种类比没有意义 , 而是单纯感慨 , 为什么即使到了5G时代 , 打造一个虚拟社区 , 还会像建造一个人类宜居的城市一样复杂 。
现如今 , 关于社交与社区 , 几乎成为了中文互联网上足以引战的话题 。 上至天涯、贴吧等初代产品 , 下至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 , 再到2020年的B站 , 2021年的CH , 互联网风口迭代 , 热点频出 , 但一落到与内容社区相关的讨论上 , 总是会绕回原点 , 呈现出莫比乌斯环般的命运 。
这是为什么?
答案的指向可能很简单 , 一个虚拟社区的建构与现实城市发展的逻辑并不总是相似 。 很多时候 , 它没有给定的约束条件 , 这就导致社区内容的生长和平台用户所获得的体验 , 不能够总是处在同一水平线 。
那么 , 新的问题来了 , 在这个赛博的推荐时代 ,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网络内容社区?
01
没有永恒的理想社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中文互联网所诞生的社区产品 , 大多都没有自根本上脱离BBS范畴 。
而放眼看去 , 时下成型的社区环境 , 也大多由BBS演化而来 , 不管是豆瓣鹅组和知乎这些话题类的UGC , 还是和今日头条一样的资讯类UGC , 更或是B站这种典型的创作者UGC , 其实仍然遵从着内容本位的逻辑 。 要说变化 , 只不过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舆论广场的增多 , 社区内容讨论与生产更加细化了而已 。
当然 , 这也导致 , BBS时代曾存在的一些致命问题 , 在现在的一些社区产品身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 甚至隐隐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 比如 , 当年天涯发生过的头部KOL的相继出走 , 后来在知乎、B站等平台身上也曾复现 , 至于内容焦虑和社区做大之后的氛围水化 , 则贯穿中文互联网每个社区产品始终 。
而且 , 很大概率 , 这些社区产品所面临的内容窘境依然会在下一代社区身上重复 。 但即使是这样 , 社区产品也还是互联网世界最具魔力的产品类型之一 , 上至投资人及产品经理 , 下至用户和内容生产者 , 都对此充满表达欲 。
文章图片
但同时 , 社交和社区也一直是互联网创业者们想征服但常常折戟的领域 , 前赴后继涌进来的人很多 , 最后大多都被现实教做人了 。 至于跑出来的产品 , 大多都有那么点奇异的运气 , 要么口碑好 , 像即刻这样做到了小而美的极致 , 要么身家厚能砸钱 , 或者像B站这样人缘爆棚 , 有源源不断的内容吸引用户进来 。
说到这 , 得明确 , 社区和社交虽然只差了一个字 , 在很多时候功能也相似 , 但本质上是两种驱动 , 前者是弱关系 , 后者是强关系驱动 。 尤其是在社区里 , 用户间的关系很弱 , 大家基本通过内容产生交互、连接 , 但社交产品不是 , 它往往有着很直接的点对点的沟通需求 。
落回到社区 。 我始终认为 , 没有永恒的理想社区 。
这就像人类城市 , 总会面临人口、经济、资源等方面的起伏 , 对于社区来说 , 用户、商业化考量 , 甚至内容池的构建 , 这些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 哪个方面是短板 , 有朝一日必然会显现出来 。
但这恰恰也是社区产品的魔力所在 , 用户与之共同经历的失落与失去 , 有时反而令这种短暂的精神寄居会异变出更深的联系 , 比如80一代对BBS时代的集体怀念 , 更比如当年二次元老宅誓死守护的小破站 。
02
推荐时代的两面性
时至今日 , 聊网络内容社区 ,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大前提 , 那就是 , 所有的自我选择背后 , 其实已经隐藏了一个推荐时代 。
而推荐的背后 , 是算法 , 是机制 , 这是一个反复推演的过程 。 一般来说 , 功能细节未必能决定社区产品成败 , 但推荐背后的激励机制却可以 。
比如B站 , 它的内容推荐机制一度被认为很迷 , 但事实上 , 跟流量型平台比起来 , B站算做得还可以了 。 一方面 , 视频化的内容有着极高的创作门槛 , 另一方面 , 得益于社区内已经成型的文化认同 。
科技媒体和一些行业观察者以往在提到B站的时候 , 总是喜欢用「路还很长」这句话来做结尾 , 包括我自己也这么说过 , 但我从来没有细想过 , 这种感知背后存在一种什么样的认同 。
现在来看的话 , 可能是一种微妙的平衡 。
我们知道 , 内容生产者最原始的需求有两个 , 一个是认同 , 另一个是金钱 , 大多数平台都是金钱导向的 , 但设计者一旦习惯用金钱来刺激 , 就很容易让内容生产者走入套路化表达 。
B站也有收入激励 , 但排第一的 , 还是认同 。 之前有人扒过B站代码 , 分析过B站的内容推荐机制和内容推荐的加权算法 , 最后发现 , 设计思路基本可以理解为用户付出的动作成本越高 , UP主视频的价值越大 , 触发加权推荐的可能性也越高 。
文章图片
其实这个加权算法的前台表现 , 就是B站用户都很熟悉的一键三连:点赞、投币、收藏 。
其中 , 点赞的行为是最简单的 , 而投币这个行为要用到的硬币 , 需要用户参与社区互动才能获得 , 譬如投稿、正式会员的登陆等 。 而收藏 , 不同于其他平台 , B站的收藏夹有分类上线 , 用户收藏就得自己归类 。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 除非对视频很认同 , 或者视频本身很高质 , 否则很难触发用户的收藏行为 。
所以 , B站一键三连这个设计 , 其实也有在测试用户对视频内容的认同程度 , 收藏高、投币高的内容 , 更容易触发二次推荐 , 获得加权 。
这似乎是B站独有的特色 , 因为流量型平台基本是一刀切 , 要么按照大V咖位和粉丝数来分配 , 要么纯靠博主慢慢积累 。 而B站的这个设计 , 在避免头部板结的同时 , 也让真正优质的内容有更多曝光机会 。
总结来看的话 , B站通过这些算法设计和推荐规则的设计 , 让社区有了自动甄别、推动好内容的能力 。
我有一个在B站做UP主的朋友 , 曾这样描述她对一键三连的渴望 , 在她看来 , UP主收到投币的心情和当年写同人文收到读者长评一样 , 是「三伏天喝冰镇酸梅汤 , 躺平了也要起来加更填坑的」 。
03
沉淀属于社区的价值观
在很长一段时间 , 业内人士对社区产品的前景都保持审慎态度 。
原因很简单 , 做社区实在不是容易事 , 可能一直做不好 , 也可能一时做得好 , 但总归免不了有出问题的时候 。 复盘简中的社区产品史 , 从来没有哪个产品是没有遭受过舆论风波的 , 要么内容出问题 , 要么用户出问题 , 要么产品自身出问题 。
但其实 , 纵使过程充满脏苦累 , 可人们还是需要社区 , 一方面 , 社区对内容创作来说 , 是最长期、健康的载体 , 另一方面 , 我们需要在数字世界里找到一些切实的共振 , 这是点对点的社交产品难以赋予的 , 只有沉淀了内容的社区才能实现 。
文章图片
尤其是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短视频时代 , 时间的厚重感被拂去 , 从快手的57秒行业标准 , 到头条系的四分钟准则 , 被feed流狙击的人们 , 很少有选择权 。 所以 , 做社区也往往做得粗糙 。 于是 , 在时间熔炉之外 , 年轻人开始自造社区理想国 。
翻看当前的社区产品 , 很轻易就可以发现这一点 , 比如 , 他们把即刻这种RSS订阅工具逼成了兴趣社区 , 也把B站和网易云音乐赶向了社区化之路 。 甚至还自发形成了知乎的谢邀体 , 小红书的姐妹氛围 , 以及B站的一键三连文化 。 看起来 , 是社区产品依靠内容聚合用户 , 但其实 , 二者是相互成就 , 好的社区也会反过来让有表达欲的用户去生产内容 , 一来一去 , 社区氛围就自然成型了 。
要知道 , 我们未必总是能和社区中的其他用户发生共振 , 但都有着一个趋同的、基础的价值判断 。 就好像提到小红书 , 你会觉得这里女性用户更多 , 以好物分享为交流要点 , 而提到虎扑 , 则是直男天堂 。
这是我们对一个社区的认知 , 这貌似只是内容调性不一 , 但其实内容层面就匹配着社区的价值观了 。
这里面最典型的 , 可能要数B站 。 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案例 , 在社区文化认同和价值导向方面 , 可以引发我们很多思考 。
市面上可能没有哪一个社区产品可以达到B站这样的浓度 , 既有自成一派的黑话体系 , 同时又有着广泛的年轻认同 。 在B站成型之初 , 其实很多人是为番剧而来 , 但最终却为社区而留 。
在这个创作者源动力向「钱」看齐的年代 , B站UP主们还能单纯为一键三连而加更 , 想想就有点可爱 。 当然 , 也有创作者是想来流量洼地捞一笔 , 但大多都动作走形了 。 尤其这段时间 , 很多公号作者开始尝试文字转视频 , 甚至把第一站选在了B站 , 但可惜的是 , 一上来就搞「工业化生产」 , 反而有点反B站了 。
之前我们总结过B站和网易云的社区氛围有哪些共同特征 , 重点提到了三方面 , 一个是小众与长尾的力量 , 一个是三连背后的互动文化 , 还有一个是视频+社交的延伸 。
就B站而言 , 它之所以能接住这一代年轻人 , 除了踩中视频红利以及对内容创作者的友好 , 还因为它本身就是年轻文化的结晶 , 它的成长之路其实对应着这一代小朋友的成长之路 。
所谓内容层面就匹配着社区的价值观 , 不外如是 。
最后 ,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 在这个信息丰沛但嘈杂的线上世界 ,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网络内容社区?因为赛博流浪汉们需要一个栖身之所 。
推荐阅读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Microsoft|微软推Viva Insights插件 定时邮件可根据时区推荐发送时间
- 最新消息|宁德时代再投240亿元扩产宜宾基地
- 硬件|一个时代落幕 佳能:1DX3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转向|时代落幕,佳能:1DX3 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
- 消费者|华为、安踏、蜂花、鸿星尔克与曹县汉服:“新国货”的觉醒时代
- 功能|网络教学哪个平台好-机构专用的线上教学软件系统推荐
- 汽车|Apollo迎来7.0重大升级,百度自动驾驶开放平台迈向工具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