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WIFI”即将上线,太空经济新风口来了

3月25日 , Space 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进行了本月的第四次星链卫星发射任务 , “猎鹰九号”搭载着60颗星链卫星飞向近地轨道 , 马斯克计划完成的4.2万颗通信卫星再添新军 。
这项发射卫星互联网的“星链计划”启动于2015年 , 曾多次被业界质疑为“骗子计划”或被指责为是骗取投资的行为 。 然而 , 随着通信卫星大军越来越庞大 , 截至目前已经发射了1380余颗星链卫星 , 新型卫星互联网的蓝图将逐渐部署完成 。

|“全球WIFI”即将上线,太空经济新风口来了
本文图片

简单来说 , 卫星互联网就是通过卫星星座把网络搬上太空 , 再将电波撒向全球 , 让无线网络可以覆盖天地各个角落(比如海洋、沙漠、极地等偏远地区)实现真正的“全球互联” , 其商业价值不可限量 。
Space 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说 , 希望通过卫星互联网的构建将会彻底改变全世界 , “星链计划”拟以6G网络和太空数据为载体 , 打造下一代卫星网 , 带领地球进入天基互联网时代 , 并预计在今年对全球互联网服务进行公开测试 。
很多人都以为Space X主要是发射火箭、建造星际飞船等项目 , 但实际上“星链计划”一直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 , 根据卫星产业链调查 , 卫星的运营和服务占比最高 , 达到了45.7% , 而诸如”猎鹰九号“之类的火箭发射和回收其实是为星链卫星做的后续配套服务 , 卫星互联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
对于网络的建设 , 很多人会不禁疑问 , 为何不用目前的通信网络逐步完成覆盖呢?其实从成本来看 , 卫星互联网的成本并不像多数人想象地那么昂贵 。
根据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表示 , 最终实现的成本大概只需要它的十五分之一 , 在马斯克的设想中 , 该计划一年的盈利大概在300亿美金左右 , 相比起利润来说 , 它的成本可以说是低很多的 。 同时 ,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卫星互联网的建设 , 在这样的合作之下 , 建设卫星互联网的成本被进一步降低 。
笔者认为 , 其实5G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万物互联” , 比如通信、人工智能、工业制造、公共交通等领域 , 在未来都会被纳入到5G的范畴 , 从现在已有的状况上来看 , 低轨卫星网络速率实测已经可以达到5G的上网速率 。

|“全球WIFI”即将上线,太空经济新风口来了
本文图片

银河航天首发星卫星互联网测速结果 , 下载速率达382Mbps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 , 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地面通讯网络的消失 , 两者之间其实是一种融合与协作的关系 , 卫星互联网的建立和完善也需要依靠地面网络的配合 , 才能真正实现全球无缝连接 。 运营商需要将空天地等技术手段进行有机融合 , 以满足各类用户的用网需求 。
【|“全球WIFI”即将上线,太空经济新风口来了】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将成为未来通信网络的重要发展趋势 。 未来同一座铁塔上可能既有5G基站也有卫星互联网终端 , 用户可能无法感知 , 但卫星互联网的引入节省了运营商一部分铺设地面光纤的成本 。 只要能够提供好的网络体验 , 并且成本足够低 ,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卫星互联网依然可以融入 。
有英国学者提出 , “卫星+5G”将是6G系统的重要特征 , 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 , 未来空天地一体化的卫星互联网有望成为5G/6G的重要解决方案 。 因为相比于5G系统 , 6G将在传输速率、网络容量、传输时延等关键环节实现巨大提升 , 同时也将实现天地互联 , 网络覆盖和连接范围将不再局限与地面 , 还包括了天空和太空 。
卫星互联网的未来应用
1963年 , 世界上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美国“同步2号”卫星发射成功 , 卫星通信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 在越洋电话和海底电缆不够成熟的时代 , 卫星通信是当时能提供洲际间通信的唯一手段 。
在过去的2G-3G时代 , 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通信基本是靠地面设施实现 , 卫星通信更多是作为一种商用和军用的手段 。 然而随着4G网络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 人们对数据流量的需求与日俱增 , 对网络的带宽和覆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

|“全球WIFI”即将上线,太空经济新风口来了
本文图片

如今 ,随着5G时代的到来 , 如何实现高带宽、低时延的泛在网络覆盖 , 兼顾经济性和成效性 , 为大众提供优质低价的网络服务 , 成为新一代网络亟需解决的命题 , 卫星互联网也因此逐渐步入了大众的视野 。
当前一些偏远地区及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 , 人口分布相对分散 , 进行地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 且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 , 同时在海洋、航空这类高附加值场景中 , 地面网络往往无法触达 。 卫星互联网凭借高带宽、部署快、广覆盖等特点 , 通过天地一体化的设计 , 成为地面网络的有效补充 , 成功弥合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 。 卫星互联网作为未来网络建设的重要一环 , 将驱动巨大的潜在应用市场 。 未来 , 在飞机、高铁、游轮上顺畅看视频直播将成为现实 , 商业航天可进入的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
卫星互联网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受到广大用户的关注 。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 2019年全球航班有3800万架次 , 共运送旅客45亿人次 , 其中超过90%的客机后舱仍未实现网络覆盖 , 由此可见 , 全球机载通信仍处于起步阶段 。 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为机舱内提供优质的宽带网络服务和应用体验 , 让我们在万米高空之上也能观看直播、与家人联络 , 实现网络时代真正的畅通无阻 。
除了飞机 , 卫星互联网还能应用在高铁和船舶上 。 中国高铁每年大约有十几亿的客运量 , 拥有100万艘以上的船舶 , 目前各种类型的远洋船只都无法接入常规地面互联网 , 而卫星互联网则可以和地面网络形成互补 , 为高铁和船舶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 。 除此以外 , 涉及到的可能的应用场景包括了车联网服务、自动驾驶汽车系统的云端传输 , 以及石油开采、金融等全球时延要求高的企业网市场 。
当下 , 国内外已经涌现出一批致力于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与运营的企业 , 受益于卫星高频通信、小型化等技术发展 , 及可复用火箭、卫星批量化生产等产业进步 , 巨型星座的低成本快速部署已逐渐成为可能 , 低轨卫星通信星座正在迎来发展热潮 , 另外 , 商业航天也能够在卫星研制与发射、电子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凭借广覆盖、低时延、高通量等特点 , 低轨卫星互联网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 为全球用户提供网络通信服务 。
2015年 , SpaceX开启“星链计划” , 1.2万颗通信卫星将被发射到轨道中 , 同年 , 我国的“长征六号”创下了一箭20星的好成绩 , 2018年底 , 航天科工集团的“虹云计划”以及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计划”分别发射了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 国内民营航天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第一只“独角兽”企业银河航天 , 在2020年1月16日成功发射银河航天首发星 , 该卫星是中国目前通信能力最强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 随着技术的进步 , 商业航天正在为卫星互联网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去年年底 , SpaceX已经在美国北部、加拿大和英国等高纬度地区对这种空基互联网服务进行了广泛公开测试 , 并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全面的商业推广 , 根据马斯克的说法 , 卫星互联网的全球服务计划将推迟至2021年 , 不仅仅是这些商业航天企业 , 国家政府也开始和航天巨头开展多项合作 , 致力于将卫星互联网早日惠及民众 , 总体而言 , 根据多方数据显示 , 卫星互联网的全民普及大概还需要5-10年的时间 , 万物互联的6G时代就在不远的将来 。
现代宇航学奠基人 , 著名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 ,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 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 , 迈向太空 , 建设空间基础设施 , 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 可以想象 , 在可预见的未来 , 卫星互联网将成为人类社会关键的太空基础设施 , 在多领域多场景发挥重要作用 。 将至已至 , 未来已来 , 期待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能够将科技的进步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 让连接创造价值 , 用“星光”播撒幸福 。
本文首发自:腾讯新闻空天计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