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正雅联合泰康拜博沈刚正畸团队发布隐形矫正技术“主动型颌位保持器S17”

中国隐形正畸行业的Top1是谁?
把这个问题放在三年前和现在 , 或许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 2021年4月15日 , 正雅集团正式发布与沈刚正畸团队联合研发的“正雅主动型颌位保持器S17” , 标志着正雅隐形正畸产品形成一个相对的闭环 , 从颌位重建到一般矫治再到保持器均有了完整、科学的治疗体系 , 换而言之 , 正雅集团和沈刚正畸团队用创新拓展了隐形正畸治疗范围的边界 , 加速中国隐形正畸的发展脚步 。

畸形|正雅联合泰康拜博沈刚正畸团队发布隐形矫正技术“主动型颌位保持器S17”
文章图片
颌位型保持
正雅 , “唯一”的闭环产业链
在探讨正雅为什么是“唯一”的闭环产业链之前 , 我们需要先了解正雅的技术体系 。 从正雅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 , 目前正雅技术体系被称之为“Smartee Solution临床解决方案系统” , 它包含正雅独立原创技术和正雅与沈刚正畸团队合作研发技术 。 正雅将紧抓自主技术创新的方向 , 力求未来正雅隐形正畸能涵盖所有错颌畸形的70-80% 。
正雅独立原创技术为S1-S7 , 可提供临床普遍面临的错颌畸形综合性治疗方案 , 包括分步拔牙、关闭间隙、推磨牙等 。 正雅与沈刚正畸团队合作研发技术则分为颌位性因素治疗装置(S8下颌前导颌位重建装置、S9平导颌位重建装置、S10颌垫颌位重建装置、S17主动型颌位保持器)和非颌位性因素治疗装置(S11腭部装置、S12隐形固定融合装置、S15正雅钩牵引装置、S16隐形前方牵引装置) 。 需要注意的是 , 正雅与沈刚正畸团队合作的技术体系不能简单理解为正雅S1-S7的技术延伸 , 依托于正雅颌位重建技术 , S8-S17之于整个隐形正畸行业都起到了颠覆性的革命意义 , 它几乎涵盖了国人错颌畸形的大部分需求 , 以创新增加了隐形正畸治疗的适应症范围 。

畸形|正雅联合泰康拜博沈刚正畸团队发布隐形矫正技术“主动型颌位保持器S17”
文章图片
颌位重建
一方面 , 正雅在颌位重建领域拥有颌位性因素治疗装置S8·S9·S10 , 这也是正雅形成“唯一”闭环产业链的基础 。 从中国隐形正畸行业的现状来看 , 绝大多数隐形正畸品牌的治疗范围局限于牙列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建 , 而正雅是“唯一”一家能够实现双期融合 , 即颌骨矫形与牙槽咬合纠正同时进行的隐形正畸品牌 。 目前 , 正雅S8·S9·S10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且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疗效 , 从治疗开始到结束均有大量完整病例作为支撑 。 不难看出 , 正雅S8·S9·S10在颌位重建上有着无可取代的优势 , 尤其是S8-SGTB上颌装置粘固固定的方式 , 可以让下颌颌位前导所释放的肌力几乎没有损失地传递至上颌 , 颌骨矫形作用非常明显 , 对于伴有突面、凹面、偏颌等问题 , 想采取非手术 , 且不拔牙或减少拔牙的患者来说 , 隐形正畸行业仅正雅S8·S9·S10能满足需求 。
另一方面 , 针对隐形正畸环节常见的临床困难 , 正雅集团也拥有S11·S12·S15·S16四类非颌位性因素治疗装置 。 其中 , S11腭部装置突破性地将隐形正畸的作用机制扩展至腭部组织 , 对于无托槽隐形技术在治疗上颌宽度不足 , 特别是骨源性突面畸形非拔牙病例具有重要意义;S12隐形固定融合装置的技术核心则为GS附件 , 在实现常规附件功能之外 , 承担固定片段弓技术中托槽的任务 , 有效提升矫治效率;S15正雅钩牵引装置通过在隐形矫治器的任意位置上灵活的放置 , 提供全方向的多样化牵引方式和牵引力度 , 更好地实现临床正畸治疗目标;S16隐形前方牵引装置则提供凹面畸形系统性、综合性隐形技术解决方案 , 再一步“攻略”了隐形正畸适应症版图 。
《成人口腔正畸学》中有提过:稳定只存在于尸检报告中 , 只要我们还活着 , 生物学的变化就一定存在 。 因此 , 错颌畸形矫治结束后的保持一直是正畸治疗学的重要组成 。 传统意义上的保持方案 , 其目标是通过稳定牙周改建来稳定牙齿位置与牙列结构 , 其保持器装置 , 如基托式Hawley及压膜式Trutain , 都是通过被动环抱或覆盖来控制牙齿的复发性移动趋势 。
对于含有颌位因素的错颌畸形 , 主要包括骨源性突面髁突吸收下颌后退或偏斜(突吸退、突吸偏)、骨源性凹面髁突增生不对称下颌偏斜(凹增偏) , 以及颌位性、混l、混ll突面畸形 , 正畸治疗结束后的疗效维持目标不仅是牙齿与牙列 , 更重要的是通过稳定关节改建来稳定下颌位置以及上下颌骨与牙列之间的关系 。 据悉 , S17目前含有解剖式平导型颌位保持装置、SGHB颌位保持装置与组合式颌位保持装置 。 它的存在帮助正雅集团完成隐形正畸全流程的相对闭环 , 这对拓展隐形矫治的边界有着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