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攻坚克难守匠心 倾囊相授育新秀

今年是朱荣生参加工作的第26个年头 , 从事航空航天等关键件、重要件的腔体类、天线类、微波器件类零件机械加工工作的他 , 总是用心对待每一件零件、每一个产品 。
“还记得第一次接到一批高精度航天结构件加工任务时紧张的心情 。 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这类结构件 , 也没有相关加工经验 , 在听取专业工艺老师的意见及注意事项讲解后 , 我战战兢兢地完成了第一次单独试验 。 当产品高质量通过检验合格后 , 身心倍感轻松 。 ”这次经历也让朱荣生给自己定下了要坚持做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 在日后的工作中 , 他先后从事普铣、数铣、加工中心操作岗 , 并取得数控铣工高级技师、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头衔 , 并先后完成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关键件加工工作 , 主导完成的技术攻关、技术革新20余项 , 牵头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11项 。
作为四川省数控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班人、所级高级技能带头人 , “传承”是朱荣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 。 “技艺需要传承 , 匠心更需要传承 。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 , 在加工过程中提取精华 。 在日常工作中 , 朱荣生主动将自己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对青年员工倾囊相授 。 除了传统“一对一”培养外 , 他还积极搭建技术交流平台 , 开展多种培训活动 , 探索并初步建立了“基于技能要素的多能工培养机制” 。
“作为产业工人 , 我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没有最好 , 只有更好’ , 因为你加工的产品要对他人的生命负责 。 ”朱荣生告诉采访人员 , 家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支持 , “我的父亲、爱人都是在本单位工作 , 深知其工作性质 , 我父亲到现在还经常教导我对待工作不得有半点马虎 , 要做就必须认真对待 。 ”在他看来 , 家人的支持是最坚强的后盾 。
“执着 , 于是不断改进 , 积土为山;精进 , 于是创造革新 , 无惧挑战;为匠心敢于坚持 , 有志者 , 事竟成 。 ”朱荣生的笔记本上 , 写下了不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 “不仅需要沉下心去 , 还要开放思想 , 提升眼界 。 作为技工人才 , 要保持精湛的生产工艺、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思维方式 , 让每一个产品都成为精品 , 让‘制造’变为‘智造’ , 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 。 ”
【匠心|攻坚克难守匠心 倾囊相授育新秀】本报采访人员 侯初初 李菲菲 黄骏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