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 , 两个航天器的对接被形象地称为“太空之吻” , 近年来 , 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从天宫到天舟 , 我国航天器在太空上演过一次次令人难忘的交会对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两器分离的过程可谓“步步惊心” 本文图片均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
而在5月15日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落火”大戏中 , 令人难忘的却是“两器分离” , 它的成功上演 , 确保了着陆巡视器得以完成后续一连串完美的落轨、下降、悬停、避障、落地动作 , 在火星表面第一次留下中国印迹 。
这次在火星停泊轨道上的“两器分离”是如何完成的?风险点在哪里?降落中又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过程?上海航天八院的专家透露了个中细节 。
分离前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周期为两个火星日的停泊轨道上运行 , 在到达近火点前约6小时 , 八院抓总研制的环绕器4台120N发动机点火约两分多钟 , 实施降轨机动 , 进入火星大气进入轨道 , 之后转为两器(环绕器、着陆巡视器)分离姿态 , 并执行两器分离动作 。
据八院专家介绍 , 两器分离经过了“降轨、分离、升轨”三步曲 , 可谓步步惊心 。
首先 , “天问一号”要实施降轨机动 , 环绕器上的发动机点火 , 降低探测器近火点高度 。 然后 , “天问一号”在距离火星表面约125公里前 , 实现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的分离 。 两器到达安全距离后 , 环绕器点火提升轨道至中继轨道 , 环绕器升轨的同时 , 实时拍摄监测着陆巡视器的下降过程 。 接着 , 着陆巡视器调整姿态 , 防热大底朝前 , 沿着进入火星大气的轨道滑行 , 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窄窄的进入走廊 , 着陆巡视器与火星大气层形成的这一夹角非常关键 , 角度太大会导致与大气摩擦温度升高过于剧烈 , 角度太小又实现不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目标 。
专家指出 , 如果降轨偏差过大 , 会影响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时进入角、经纬度等参数 , 最终影响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后的着陆过程 , 遇到此情况 , 地面可以终止分离流程;分离有问题 , 探测器能够自主判断取消分离 , 继续携带着陆巡视器飞行 , 等待后续着陆机会;分离成功 , 但环绕器升轨近火点高度不够 , 会有进入火星大气坠毁的风险 , 这些都是两器分离及着陆过程的风险点所在 。
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分离后 , 继续沿火星大气进入轨道飞行 , 分离后再经过3个多小时进入火星大气 , 依靠气动外形减速、降落伞减速、发动机减速、悬停避障 , 最终安全着陆在火星表面 。 环绕器则在分离半小时后进行升轨机动 , 返回停泊轨道 。
文章图片
进入火星大气时 , 着陆巡视器的速度可达每秒4.8千米 , 相当于子弹出膛速度的6倍
文章图片
在着陆巡视器距离火星10公里左右时 , 打开携带的超音速降落伞
据专家介绍 , 着陆巡视器进入气动减速段是最主要的减速阶段 。 进入火星大气时 , 着陆巡视器的速度可达每秒4.8千米 , 相当于子弹出膛速度的6倍 。 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后 , 要进行升力体制导和展开配平翼 , 以便更好地利用火星大气的阻力 , 使陆巡视器防热大底和火星大气的不断摩擦来减速 。 经5分钟的减速之后 , 着陆巡视器的速度下降到每秒460米 , 速度降低将近90%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 , 降落伞就基本完成了使命 , 此后着陆巡视器把大底和背罩抛掉 , 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
在着陆巡视器距离火星10公里左右时 , 打开携带的超音速降落伞 。 在降落伞的帮助下 , 着陆巡视器的速度下降到每秒100米以下 。 在这1分多钟的时间里 , 火星大气层中风的速度和方向 , 对落“火”的精度影响很大 , 有些时候甚至影响落“火”安全 。
文章图片
在距离火星高度100米的时候 , 借助降落发动机进行悬停
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 , 降落伞就基本完成了使命 , 此后着陆巡视器把大底和背罩抛掉 , 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 。 平台上的7500牛变推力降落发动机开始点火工作 , 进一步减小着陆巡视器的下降速度 , 它用80秒把速度减小到3.6米/秒 , 同时保持姿态稳定 , 对地雷达随机开机 , 并展开着陆缓冲机构的四条着陆腿 。
在距离火星高度100米的时候 , 借助降落发动机进行悬停 , 同时对火面进行成像 , 然后挑选相对平坦的区域进行降落 。
文章图片
在最后的落“火”瞬间 , 利用四条着陆腿里的缓冲吸能材料 , 把着陆时的冲击力缓冲掉 , 确保着陆巡视器平稳着陆在火星表面 。
在最后的落“火”瞬间 , 利用四条着陆腿里的缓冲吸能材料 , 把着陆时的冲击力缓冲掉 , 确保着陆巡视器平稳着陆在火星表面 。
在整个落“火”过程中 , 由于地火距离非常遥远 , 使得地火通信延时单程超过17分钟 。 在落“火”过程中着陆巡视器和地面“指挥部”处于“失联”状态 , 它需按照事先制定的预案 , 自主完成进入、下降和着陆的这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动作 , 不能有半点失误 , 因为这个过程无法依靠地面进行实时的控制和干预 。
文章图片
蝴蝶状的火星车——“祝融号”
落“火”短短的9分多钟 , 着实让人惊心动魄 , 后续 , 随着火星车展开深蓝色的翅膀 , 缓缓驶下着陆平台 , 蝴蝶状的火星车——“祝融号”将带着国人的期望与寄托 , 在火星这颗红色的星球上展开科学探索 。
【大气|两器分离如何完成?航天八院专家解密“完美落火”背后风险点】(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大豆|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低钠高钙零大豆过敏原豌豆分离蛋白研究及产业化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公告
- 神经元|大脑模式分离机制有了新发现
- 降水|你听说过“悬在空中”的河流——大气河吗?
- 大脑|大脑模式分离机制有了新发现
- 神经元|为什么你会亲近黑猫而逃离黑豹 大脑模式分离机制有了新发现
- 手机|华为推8988元“翻盖”折叠屏手机,黄牛嫌弃:不大气,不感兴趣
- 大气|国际一流!就在青海冷湖
- 华为|华为智能眼镜 6 款镜框曝光:可分离式设计,12 月 23 日发布
- 风险|商业化学品在大气中反应物的毒性可能更强
- SpaceX|马斯克:SpaceX将提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为火箭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