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垄断阴影中的网文作者,受困于孤岛
文章图片
图1/1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原野 尚华
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长夜结束之前 , 有人已经死去 。 最残酷的是 , 连它们的死亡 , 也注定会是默默无闻 。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少年气 , 一直是网文热衷的主题 。 因为它足够热血 , 能成为照透浑噩现实的一束光 。
一年前的晚春 , 网文作者们上演了现实版 。 因为阅文集团更新了“霸王合同” , 毫不掩饰自己只想垄断“大神”作者、垄断IP、垄断行业上下游的野心 , 中小作者们联手 , 决定在5月5日集体断更一天 。 事态发酵后 , 阅文集团被迫5天3次回应 , 最终与作者代表召开恳谈会 , 拟定新合同 。
风波渐息之后 , 人们发现 , 作为利益既得者的头部作者们 , 依然春风得意马蹄疾 , 而中小创作者们 , 并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年 , 阅文的垄断地位 , 依然无人撼动 。
夹缝之中 , 有作者愤然离去 , 有作者被迫屈服 , 只在一年之后的5月5日再度断更 , 以示抗议 。 无一例外的是 , 这些声音 , 都彻底消融在阅文这头巨兽的身影之中 , 无人听见 , 亦无人在意 。
这是网文之外的现实世界 。 当资本生长到足够大 , 占据垄断优势 , 他们便自认为有了权力 , 可以有选择地看见和忽视 。 而这份骄傲 , 或许会将它带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
1
选择
时隔一年 , 还有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不断提问:断更节之后的阅文还适合签约吗?有经验的作者会劝他们“慎重跳坑” , 免得一入行就成为阅文的“码字包身工” 。
网文世界里 , 作者苦阅文久矣 。
有人不赚钱 , 有人遭遇不公 , 一年前的那个55断更节 , 成了很多人最后的那根稻草 。 多家媒体报道 , 阅文随后出现了中小作者集中出走的风潮 。 遭遇抵制后 , 阅文发布了新合同 , 根据不同作者的需求 , 制定三类四种版本 , 其中 , 最基础的版本相当于不与平台签约 , 作者不能得到任何资源 , 形同虚设 。
《北京商报》采访了一位网文采访人员王先生 , 他在风波后直接选择停更 , 转而疯狂投简历找公司 。 他无法接受自己对应的新合同 , “合同规定我要无条件将版权交给阅文 , 且他们运营版权无需我同意” , “就像明明是我自己生的孩子 , 养大了却要管别人喊爸 , 还得给别人养老 。 ”
作者“小安”看到新合同之后也选择了离开 。 自媒体“燃财经”援引了她的表述 , “当天就很迷茫 , 想不通阅文为什么不改合同 。 现在想差不多了 , 他们不太在乎中层以下的作者 。 ”
在阅文 , 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
【|阅文垄断阴影中的网文作者,受困于孤岛】阅文集团由腾讯文学收购盛大文学而来 , 而盛大文学的前身 , 又是吴文辉团队创办的起点中文网 。 十几年间 , 这些网站分分合合 , 作者们也跟随着兜兜转转 。 作者“金子”告诉略大参考 , 目前在阅文的创作者 , 大多是早前在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红袖添香这些地方落脚的 , 后来随着“原住地”一同加入阅文 。
对于作者 , 这是因为惯性 , 也是因为别无选择 。 如果说网文是武侠里的江湖 , 阅文早就占牢了光明顶 , 垄断了天下作者 , 坐收稳定利益 。 它在去年已经宣称拥有900万创作者——毫无疑问 , 这是江湖最大的门派了 。 何况 , 它还有QQ阅读、微信读书这些雄霸一方的同门师兄弟 , 联手形成垄断之势 。
阅文也重新制定了江湖规则 。 占据垄断优势的流量 , 成为决定作者生死的杀器 , 江湖人人爱之 , 惧之 , 向往之 , 但无人能以一己之力对抗之 。
在阅文 , 没有流量推荐的作品 , 只能独自枯死 。 拥有流量 , 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金钱与名声 。 这恐怕是世间最残酷的贫富差距 , 同样是写作累出颈椎病 , 有人分文不值 , 有人在爱马仕和百达斐丽的店里挥土如金——比如阅文白金作家唐家三少 , 七八年前就穿着爱马仕鞋子 , 站上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 , 2014年 , 他的版权收入是5000万 。
阅文每年会公布一张英雄榜:白金大神作者名单 。 名字能在其中出现的人 , 至今不过400多位 。 也就是说 , 2万多作者里 , 才能有一位上榜 。 这样的概率 , 堪比买彩票 。
这是一群被资本选中的人 , 光靠版权收入 , 他们每年收入少则百万 , 多则千万 。 而相比虚幻的公平与正义 , 他们更热爱人民币 。 于是 , 一年前的断更风波中 , 以唐家三少为代表的利益既得者 , 纷纷为平台发声 。
他们也被骂上了热搜 。 人们愤慨的是 , 原来 , 侠气只是网文用来骗人的皮囊 , 在利益面前 , 这些造梦者 , 不过也是趋炎附势的市井之徒 。
围观者的愤怒来得快 , 消得也快 。 但对于身处其中之人 , 故事就是另外一个版本了 。
阅文集团去年宣称有900万创作者 , 风波后 , 他们被合同分成了三六九等 。 即便失望与不服 , 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底气选择离开 。 网文作者“非黑即白”在知乎抱怨 , 就算稿费少之又少 , 还得顶着“狗饿了肯定会回来”的骂声 , 拿着自己的生命继续熬 , 然后不停被剥削 。
希望 , 是阅文集团素来擅长包装的产品 , 不管是面向创作者 , 还是面向资本市场 。
“在我们这行 , 处在金字塔尖的作家少之又少 , 大量的作者都是普通人 , 但大家都觉得自己的作品能有机会卖版权 , 都抱着能做影视游戏动漫改编的期待 。 ”自认在阅文属于中腰部的作者“橡像子”告诉略大参考 。
很多造梦者只能选择阅文给他们造的这场梦 , 因为他们的离开成本 , 远远高于阅文失去他们的成本 。 金字塔顶端的作者们贡献了阅文最想垄断的IP生产力 , 底部的流失 , 至少从短时期的商业意义来看 , 并不重要 。
走不了的中小作者们 , 只能在摇摆中继续 。 对于还没写出完整作品的底层作者们 , 唐家三少的故事只是悬在头上的那根胡萝卜 , 作为鼓励工作的诱饵 , 可望而不可及 , 他们在阅文的最大收益只是来自全勤——如果坚持每天更新4000字 , 作者可以拿到全勤奖 , 前面3个月是“蜜月期” , 每月能有1500元 , 从第4个月开始严格考核 , 只有每章内容平均阅读量达到500 , 当月才能拿到1000元 , 如果没达到 , 则为0 。
这就像没有合同的雇佣关系 , 老板开始的承诺是:只要每天来干活 , 就给你钱 。 员工慕名而来 , 努力干活 , 3个月后 , 老板开始加码:不行 , 你得创造成绩才能拿到钱 , 否则只能白干——整个过程中 , 老板履行的只有权利 , 没有义务 。
强大 , 是它所有放肆的底气 。
2
IP
每个网文作者创造的作品 , 都可以称为IP 。 好的IP在收割了网文的流量之后 , 可能继续被开发成影视、动漫和游戏 。 IP价值不断膨胀的同时 , 财富 , 也会像越滚越大的雪球 , 颤颤巍巍砸向创作者 。
当然 , 这样的幸运者 , 只会是少数 。
阅文不愁 , 它储备着1390万作品 , 只要实现优质IP垄断 , 东方不亮西方亮 , 作者们奋力更新 , 用秃头颈椎病写出IP , 而平台方 , 总是稳赚不赔的 。
去年播出的《赘婿》 , 就是阅文挖掘IP价值的极佳范例 。
《赘婿》让资本很开心的一点是 , 很多人都因此吃上了肉 。 这是衡量IP价值最重要的标准 。
这部剧改编自阅文集团作者“愤怒的香蕉”同名作品——相传阅文花4000万买下了这个IP , 于是 , 当它播出时 , 出现在名头的署名是:本片改编自阅文集团作品《赘婿》 。
阅文吃到了这口肉 。 它花4000万买下这个IP , 由自己投资的新丽传媒制作成影视剧 , 继而以更好的价格卖给了腾讯视频的竞争对手 , 爱奇艺 。
双方没有透露这场交易的具体金额 , 但龚宇曾在2020年底爱奇艺调整VIP会员价格时谈到 , “这是必然的涨价 。 我们投入大量成本” , “(现在)版权采购一集两百万起 , 大家基本上能够看得上的剧都得两百万起 , 如果独播的可能要到六百万、八百万 。 ”
《赘婿》最终在爱奇艺独播 , 36集 , 保守一点 , 按照每集600万计算 , 爱奇艺需要为之支付的版权费 , 也超过了2个亿 。
不过为爱奇艺花的这点钱心疼 , 它也是这场游戏里的吃肉者——《赘婿》以一己之力撑起了爱奇艺2021年Q1财报 。
龚宇在财报发布后的公开信中提到 , “不管是从收视率还是商业化效率来看 , 《赘婿》都是一个不错的标杆” 。 按照官方说法 , 这部爆款剧一度占领了约1.8亿台设备的屏幕 , 截至收官 , 追剧会员会员账号数超过6400万 , 让该季度的峰值会员数升至去年Q1末的水平——当时可是疫情影响严重 , 线上娱乐消费需求暴涨的时期 。
Q1 数据显示 , 爱奇艺订阅会员增长了360万 , 会员服务收入环比增长12% 。 受财报影响 , 爱奇艺股价当天大涨11% , 市值达到112亿美金——在这场一夜增值10亿美金的刺激游戏里 , 《赘婿》的贡献占了大头 。
一个IP , 从作家手里出售的价格 , 是4000万;从阅文手中出售的价格 , 是超2亿;在独播平台爱奇艺手里 , 它创造的间接收益 , 可能超过10亿美金 。
期间 , 谁在吃肉 , 谁在喝汤 , 一目了然 。
阅文只想扮演那个吃肉的角色 。 于是 , 强势管理网文作者 , 确保自己的行业垄断地位不动摇 , 并将优势延展到上下游 , 是它必须要做的事情 。
3
繁花之下
人人都爱优质 IP 。 稀缺性和能量 , 为它打上了最迷人的钻石光环 。
而触发“55断更节”的那场合同风波 , 本质上是阅文集团对能否持续垄断IP生意的焦虑 。
为了守住江湖地位 , 阅文也在迭代 。 风波之前的2020年4月底 , 此前掌管阅文集团的吴文辉团队被拿下 , 换成了腾讯的自己人程武 。 在业内 , 这被认为是网文免费模式之于付费模式的胜利 , 也是新模式对旧模式的胜利 。
吴文辉是网文江湖的鼻祖了 , 他一手开创的网文付费阅读模式 , 从2002年开始 , 掀起了浩浩荡荡的造富运动 。 唐家三少、猫腻这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作者 , 成为这门生意最好的广告牌 。 源源不断的新人涌入进来 , 他们在黑夜的电脑前独自码字 , 也期盼着自己有一天也名利双收 。
但这个模式 , 也在逐渐祛魅 。
阅文于2017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 , 此后 , 其平均月均付费人数就开始连续几年下滑 。 财报数据显示 , 从2018年至2020年 , 其付费人数分别为1080万人次、980万人次和1020万人次 , 几年的数据 , 都不及2017年上市前的1110万次 。
对于阅文来说 , 好内容的成本太高了 , 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 。 从2018年到2020年 , 每名付费用户向阅文贡献的月平均收入 , 从22.3元涨到了34.7元 。 有用户发现 , 唐家三少的热门作品《斗罗大陆》 , 700万字 , 付费阅读的成本 , 合人民币100元左右 , 比实体书店的同类产品贵出接近一半 。
对于用户而言 , 一边是持续上涨的网文阅读成本 , 一边是番茄小说等大量兴起的免费阅读平台 , 天平会偏向哪方 , 可想而知 。
阅文很聪明 。 觉察到时代变化的脚步之后 , 吴文辉团队对旧模式的坚持 , 被它甩在了身后 。 程武掌权之后 , 阅文加大对免费模式的探索 , 更高明的是 , 把自己变成腾讯“新文创”战略的一部分 , 更加高举高打——当网文行业的垄断者 , 得到“富一代”爸爸的战略性支持 , 江湖格局 , 便更难生出变数了 。
清华出身的程武 , 其身份不仅仅是阅文集团CEO , 还包括腾讯集团副总裁 。 毫无疑问 , 相比专注网文的吴文辉 , 他能挥动更粗的大棒 。
他对“新文创”概念的定义 , 简单来说就是:打通腾讯内部资源 , 最大程度挖掘IP价值 。
那家让阅文在今年Q1亏损44亿 , 又在去年12月背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50万罚单的新丽传媒 , 就是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 在腾讯的理想链路中 , 阅文孵化IP是第一步 , 新丽传媒的改编制作是第二步 , 由此开始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 电影动漫和游戏 , 就是由此衍生而出的多重形式 , 它们终将在“变现”的终点会合 。
这套链路一旦跑通 , 腾讯在文娱产业或将势不可挡:上游 , 控制内容生产 , 下游 , 控制分发和变现 , 所有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 都变成了一家之言 。
在这套隐隐透着垄断的打法之中 , 阅文被放在了冲锋陷阵的位置 。 它别无选择 , 只能去垄断更多好IP , 去更深地与作者捆绑 , 更多地拿到利润 。 修改合同 , 成为它加强控制和收割创作者的第一步 。
不得不说 , 这套打法收到了成效 。 阅文集团的2020年年报显示 , 其总营收达到85亿 , 下半年 , 也就是程武接管后 , 收入53亿 , 比上半年增长62%——当程武坐在他的宽敞办公室里 , 在数据中欣慰于阅文帝国的繁荣 , 底层作者的哭声 , 早已被深圳湾的海风吹散 。
即使 , 反垄断的春雷 , 已经在这个国家的夜空中轰隆作响 。
4
孤岛
“如果阅文集团真的打算将作者当作韭菜 , 那么还有什么其他适合的网站可以去吗?”知乎上一则提问获得高度关注 , “无他”的回答成为高赞答案 。 答主给出的解释是:“阅文压迫人了 , 可是市场上又没有替代者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 , 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0亿 , 占网民整体的46.5% 。 也就是说 , 我国目前的网民中 , 近半数都是网络文学的用户 。
社科院对这份数据报告的依据解释称 , “以国内知名数字阅读及文学IP培育平台阅文集团的年度数据和行业公开数据为主要分析蓝本而作出 。 ”
阅文的垄断地位 , 可见一斑 。
虽然阅文一直在讲IP故事 , 但唐家三少、猫腻、愤怒的香蕉 , 这些顶级作者创造的大IP , 只是支撑起阅文市值的小部分因素 。 真正构建起它的价值底色的 , 还是站在它身后的腾讯 。
网文作者“金子”告诉略大参考 , 多数创作者都没法拒绝阅文 , 它实在太庞大了 , “它就像一个大家族 , 从写文到影视剧、游戏、动漫等各种形式的版权收益 , 都能实现一条龙服务” 。 比如分发 , 阅文旗下的渠道爆款QQ阅读、微信读书、起点读书、飞读免费小说、潇湘书院、红袖读书等 , 由此产生的曝光和流量 , 对于作者而言 , 就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
更别提那些金光闪闪的 , 关于版权改编授权实现财务自由的美梦了 。
如今 , 这些美梦距离普通创作者越来越远了 。 阅文白金大神名单的最近一次新增 , 只加了24个人 , 他们是从几百万人中被选出来的“代言人” 。 当平台与创作者发生冲突时 , 他们便是更有说服力的发声器 。 而那些被困在阅文巨无霸体系中的普通创作者 , 只能孤勇奋战 。
而事实上 , 这些数量庞大的中小作者 , 才是阅文 , 乃至网文生意的真正根基 。 毕竟 , 人 , 永远是一切内容生意的核心 。
不管是站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 阅文都有足够的理由 , 去好好对待这群人 。
但或许 , 阅文也没有自由 。 在网文江湖里 , 它是处于垄断地位的老大 , 然而 , 置身于腾讯“新文创”的系统里 , 它也只是一枚棋子——这是嫁入富贵家的代价 。 钱、地位和资源都有了 , 除了自由 。
身在腾讯这套更庞大的系统之中 , 它只能无限放大自己的作用 。 具体到业务层面 , 就是垄断更多值得开发的IP , 为腾讯想要凿出的“新文创”这片湖 , 找到更多的水源 , 继而巩固腾讯在大文娱产业的地位 。
在这个过程中 , 绝大多数网文作者的权益 , 就成为了陪葬品 。
春节档电影《刺杀小说家》的男主角 , 是一位网文小说作者 。 阅文作者“倩儿”对此感触颇深 , 男主角的小说写了6年都没火 , “6年还在默默无闻坚持创作的 , 在网文界 , 是绝大多数 。 ”
这些默默无闻的创作者 , 就像立足于阅文的一座座孤岛 。 他们自生自灭着 , 除非某天挖出一座金矿 , 才会被更广阔的世界看见——当然 , 金矿所有权是要上交 , 或者切割给阅文的 。
在此之前 , 它们只能在孤独和穷困中 , 熬过一个又一个的漫漫长夜 。
而长夜结束之前 , 有人已经死去 。 最残酷的是 , 连它们的死亡 , 也注定会是默默无闻 。
那场在垄断阴影中虎头蛇尾的55断更节 , 或许就是最好的预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删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the|反垄断下狂“敛财”?美国五大科技公司年营收有望达到9万亿
- 电子|飞利信:电子阅文系统与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完成产品互认证明
- 数学|中考数学阴影部分面积计算方法总结
- the|亚马逊网络服务陷入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阴影中
- 视点·观察|段永平评腾讯“派息式减持”京东:避开垄断嫌疑,减轻影响
- the|美国司法部推迟对谷歌和苹果发起新的反垄断诉讼
- the|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亚马逊云计算业务展开新的反垄断调查
- the|住院率激增45% 笼罩在奥密克戎阴影下的美国圣诞假期
- Samsung|打破日本垄断 三星与东进半导体合作开发成功EUV光刻胶
- Europe|微软向NHS捐赠Teams被对手认为有垄断嫌疑 英国政府已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