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蹭华为的流量能变现?
点石成金 。
头图来源 | 未来汽车日报
作者 | 秦章勇
编辑 | 王妍
自带流量体质的华为正在汽车圈接二连三上演热点事件 。
自华为联合极狐发布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纯电轿车北汽阿尔法S(华为HI版)以来 , 华为造车的消息开始频繁刷屏 。 与此同时 , 当华为与赛力斯深度绑定开始线下卖车 , 也成为引爆资本市场的又一个爆点 。
和华为沾亲带故的汽车股也开始了“一点就炸”的模式 。 包括北汽蓝谷、小康股份在内的多个华为汽车概念股 , 几乎都尝到涨停飙升的滋味 。 以北汽蓝谷为例 , 今年4月 , 即便其总销量仅为一千余辆 , 但股价仍然累计上涨63.24% 。 而赛力斯汽车母公司小康股份也在2021年以来股价大涨200%以上 。
一再强调不造车的华为 , 似乎成为汽车圈增加竞争力的砝码 。 “华为牌汽车”成为一个性感的标签 , 几乎所有传统车企都开始向“华为系”靠拢 , 进入华为的朋友圈 。
“华为汽车概念股”究竟能火多久?借助华为 , 这些传统车企能否真的焕发第二春?
【36氪|蹭华为的流量能变现?】1
背靠华为好乘凉
对于不少车企来说 , 华为似乎有着点石成金的魔力 。
自牵手华为以来 , 赛力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缘品牌 , 直接跃升为“顶流” 。
“每天来店里看车的人很多 , 现在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的订单辆已经接近一万台了 。 ”5月18日 , 华为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工作人员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因为厂家是按照订单生产 , 现在订车 , 最早也要等到9月份才能交付 。
更直观的数据来自于和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上的冠亚军的对比 。 根据乘联会数据 , 今年4月 , 宏光MINI EV销量为26592辆 , 特斯拉Model 3紧随其后 , 销量为6264辆 。
这意味着 , 如果赛力斯的预订量全部转化为交付量 , 那么自华为4月19日宣布在线下店销售赛力斯汽车以来 ,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 , 赛力斯就能跻身销量榜前列 , 甚至可以和特斯拉Model 3一较高下 。
可以预见的是 , 这个数字还会随着入驻华为线下店数量的增加而上涨 。 根据华为官网信息 , 5月30日前 , 可以试驾的城市还将新增北京、广州、重庆以及济南等超过10个城市 。
5月18日 , 华为在北京金地中心旗舰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实车在近两天就会到店 , 在北京地区 , 先期会有两家华为旗舰店销售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 除了上述店铺 , 还有位于大兴的荟聚中心店 。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 原本名字拗口的赛力斯就成为炙手可热的汽车品牌 。 事实上 , 早在2019年4月 , 赛力斯就发布了车型SF5 , 有纯电动和增程式两个版本 , 彼时在车圈内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 。 数据显示 , 2020年赛力斯累计销量仅为一千余辆 , 2021年1-2月的累计销量仅有179辆 。
曾经惨淡的销量则让小康股份损失惨重 。 2020年 , 小康股份的净利润亏损达到了17.29亿元 , 较2019年的0.67亿元出现了大幅亏损 。
牵手华为则彻底扭转了这个局面 , 并为小康股份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资本回报 。 自4月初以来 , 小康股份涨幅超过150% , 顺理成章地成为“黑马股” 。 去年11月期间 , 其股价还在10元上下徘徊 , 如今股价已经涨至近60元 。 截至发稿 , 小康股份的市值为750.30亿元 。
不止赛力斯 , 华为也让北汽蓝谷实现“逆势增长” 。 4月17日 , 北汽蓝谷正式发布阿尔法S华为HI版 , 随后在19日-21日 , 连续三个交易日内 , 北汽蓝谷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 截至发稿 , 北汽蓝谷的股价从4月16日的12元 , 涨至如今的18.87元 , 总市值达到659.25亿元 。
和高市值对应的是北汽蓝谷惨淡的业绩 。 2020年 , 北汽蓝谷子公司北汽新能源销量仅为25914辆 , 同比下滑82.79% , 同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4.82亿元 , 同比下滑高达7145.36% 。 今年第一季度 , 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扩大一倍 , 达到8.54亿元 。
除此之外 , 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车企股价均借助华为实现了上涨 。 当传统车企遇上华为 , 似乎总能引发“枯木逢春”的效应 。
“华为不造车 , 但会帮客户造好车 。 ”华为的态度和定位 , 奠定了其在车圈的地位和好人缘 。 于是我们看到 , 各大车企纷纷向华为抛来橄榄枝 , 在比亚迪、长城汽车以及吉利等车企的合作伙伴中 , 总能找到华为的身影 。
和其他的科技企业相比 , 华为的“疗效”显然更为显著 。 徐直军透露 , 华为将和北汽、长安、广汽三家传统车企以“Huawei Inside”方式合作 , 分别打造三个子品牌 。
2
华为救急不救命
不过牵手华为带来的利好和热闹 , 并不意味着传统车企能够高枕无忧 。
按照华为官方的说法 , “不碰整车”的逻辑在于 , 产业界需要华为ICT的能力 , 而不是华为这个品牌 。 目前华为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HiCar同时具备了芯片、操作系统、感知硬件等方面的能力 , 可以跳过硬件集成直接化身Tier 1厂商与整车直接合作 。
以北汽极狐为例 , 上海车展前夕 , 搭载了华为自动驾驶方案的北汽极狐阿尔法S的实际路测视频率先引爆网络 , 也让行业看到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能力 。 在此次合作中 , 华为提供了包括联网能力、芯片、操作系统以及车云管理等一条龙的解决方案 。
华为希望凭借自己在软件方面的优势 , 和更多车企合作 。 不过对于这种合作模式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却提出并非长久之计 。 “(车企与华为合作的)这种模式以前我在UC做过 , 后来死的很惨 。 ”4月19日 , 何小鹏在上海车展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 。
在他看来 , 车企依赖华为 , 就像是手机行业把操作系统交给别人做一个道理 , 这种合作方式挑战很大 , 而苹果的垂直整合模式拥有软硬件一体化的优势 , 这就才能把核心竞争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
自动驾驶领域发展潜力有多大 , 市场竞争就有多激烈 。 早在2019年 , 国内就有40款车型采用了博世的ADAS技术 。 今年以来 , 小米、滴滴以及360等科技公司均开始把触角伸进智能汽车领域 , 大疆以及其他科技公司也开始接连涌入 。
在这场自动驾驶的贴身肉博中 , 新造车们率先抢夺了智能的高地 。 在何小鹏颇为看重的硬件方面 , 华为参与的并不多 , 和北汽新能源极狐的合作也主要在软件层面 。
“对于造车这件事 , 华为在硬件方面还没有太大优势 , 一些弱势车企也担心沦为代工厂 。 ”在一位自主品牌高管看来 , 在华为与车企的合作过程中仍存在互相博弈的过程 。
此次赛力斯与华为合作 , 虽然短期内收获了关注度和销量 。 但从长远来看 , 能否延续这个势头 , 仍取决于其本身的产品力和接下来的竞争力 。 与此同时 , 当赛力斯过度依附于华为 , 但未来华为卖车却不会只有赛力斯一个品牌 。
在近期华为大中华区渠道峰会上 , 华为透露 , 2022年华为智选汽车目标销售30万台 。 未来其他华为赋能的品牌汽车也会进驻华为智选平台 , 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将发布两款SUV车型 。
按照华为的规划 , 未来的店面里至少要展示2-3辆华为智选汽车 。 当更为强势的品牌入驻华为智选平台后 , 赛力斯的优势和关注度也将被稀释 。
如今的智能汽车市场 , 早已经巨头林立 , 各个新晋选手同样是摩拳擦掌 , 在刀刀见红的市场中 , 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 对于一些弱势品牌来说 , 单凭华为显然难以笑到最后 。
推荐阅读
- 硬件|吉利品牌极氪和Waymo合作 在美国开发无人驾驶的士
- 产品|河北首家极氪空间在石家庄万象城开业
- 地图|极氪汽车宣布今日起“极分”可抵扣充电费:10 极分可抵扣 1 元
- IT|极氪001车机再出奇葩BUG:3分钟0功能耗跑51公里 车速高达874公里/时
- 实验|你以为的“师姐”,其实是博导……
- 计划|36氪独家 | B 站也要认真对待直播带货了,一周内将上线“小黄车”
- IT|极氪001电动门被曝伤人 车主指甲盖被夹掉
- 市场资讯|36氪宣布任命爱奇艺前高管为新任CFO
- 物质|“星际邻居”物质组成比此前认为的更多样
- 雷达财经|极氪汽车又双叒被维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