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征|绿孔雀走向濒危的主要驱动因素

科技传真
本报讯(采访人员 季征)近期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相关研究单位合作 , 深入研究了绿孔雀种群衰退的原因 。 研究发现 , 人类干扰是绿孔雀走向濒危的主要驱动因素 。
绿孔雀素有“百鸟之王”的美誉 , 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 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全球性濒危”等级 。 绿孔雀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至爪哇的广大区域 , 后经剧烈的种群收缩 , 目前仅片段化分布于云南及东南亚的局部区域 。
【季征|绿孔雀走向濒危的主要驱动因素】科研人员在组装首个绿孔雀基因组 , 并开展种群基因组重新测序的基础上 , 综合使用多种分析方法揭示了自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的绿孔雀种群急剧衰退过程 , 种群缩减幅度达200倍 。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显示历史气候变化对于绿孔雀的分布变迁没有显著影响 , 而人类活动强度则与其有效种群数量以及当前的存活状态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 研究表明 , 自史前以来的人类干扰是绿孔雀走向濒危的主要驱动因素 。 同时 , 绿孔雀的现存种群存在严重的近交现象 , 迫切需要加强栖地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 , 以维持其应对未来环境变化的进化潜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