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2021全国CIO大会,多家企业CIO畅谈“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

(财见2021年6月12日讯)6月3日-5日 , 由企业网D1Net、信众智CIO智力共享平台和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共同主办的2021全国CIO大会在成都收官 。 全国CIO大会是目前国内甲方信息高管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个交流平台之一 。 本次大会吸引了超过500家大中型企业的CIO及行业优秀供应商代表 , 并同期评选和颁发了“2021全国优秀CIO个人奖” 。
2021全国CIO大会以“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为主题 , 以数字化过程中求“道”、问“道”、悟“道”为核心 , 分享交流了CIO在工作中的经验 , 探讨了数字化升级转型如何提质增效;数字化手段如何助力产品研发、营销、物流、服务等环节;以及云计算、大数据、AI(含RPA)、数据治理、信息安全、远程协作、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柔性供应链、数字化时代的领导力与创新力、CIO职业发展等相关话题 。
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求道、问道与悟道
原国药集团信息部主任及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理事长雷万云在2021全国CIO大会上介绍和解读了《2021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
《2021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从理论、趋势、难点、系统思维、逻辑思维、总体思维等方面综合性地展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路径 , 不论是CIO还是厂商 , 都可以从中找到和自身环境和条件接近的趋势和经验 , 从而打造自己的数字化生态 。 混合云是数字化转型的最佳解决方案 , 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完成三大任务 , 其中包括:企业内部集成:把传统的信息化系统集成起来 , 通过私有云集成 , 进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横向或者水平集成:实现和供应链及产业链的集成;在云平台上形成端到端的平台竞争:数字化转型经济的实现方式就是平台经济 , 在过程中端到端形成生态 , 把社会资源跨行业整合起来形成数字化 。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企业战略顾问张侠博士分享了创新文化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 。 张侠指出: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工具和方法 , 对企业的治理和文化 , 业务模式或流程进行改善或创新 , 来满足客户的期待、体验 , 适应变化的市场和业务需求 。 因此 , 数字化转型是激进、颠覆式地采用新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来创造价值的过程 。 这需要企业站得更高 , 直接敢面对客户 ,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这些技术作为着眼点 , 去研究所在行业的变化 。
张侠认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 企业创始人和董事长需要带领整个领导团队进行工作 , CIO则需要做好规划 , 告诉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具 , 什么样的文化 , 掌握什么样的技术 。 在谈到数字化的切入点时 , 张侠博士提出了四点建议:
1、改进客户体验;
2、提升多渠道的交付能力;
3、从数据中获取可行动的洞察力;增加灵活性 , 快速走向市场 。
4、IT技术整体提升和优化;
浪潮信息企业推进部总经理、集团客户部总经理刘志勇分享了云计算、微服务等背后基础架构的演变 。 刘志勇认为:未来五年 , 和企业办公相关的IT资源会慢慢降下来 , 和互联网相关的技术会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 , 最大的变化则会发生在商业、智能制造、智慧商业等相关领域中 。 未来将迎来“智算”时代 , IT底层将向智慧计算和多元计算演变 。 浪潮的“智算”中心解决方案 , 不仅解决CPU、GPU和FPGA等计算单元问题 , 而且可对运算、存储、网络进行统一的池化管理、场景分类 , 分成可重构的硬件资源 , 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把整个的运算单元、IO和存储组织起来 。 按照逻辑上异构、多元、软件定义的方式去管理池化的运算资源 , 最后以服务的形式把计算资源分配到各种各样的场景应用里 , 最终通过融合结构的计算系统 , 把整个算法统一起来 , 以AI模型的方式把AI算法放进来 , 最后以服务的形式服务于用户 。
新希望集团数字科技部部长程振林分享了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体会 。 新希望经过40年的发展 , 在农业生产数字化基地、智慧农业、农业装备、智慧畜牧、智慧工厂、智慧环境、智慧社区、智慧冷链、智慧水厂、厂域物联、普惠金融、新零售、数字治理、智慧医疗等方面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布局和智慧方案 。 程振林认为:商业和科技要从相对分立走向融合统一 , 需要从注重单维度产出走向重视能力体系建设 , 这是业务和IT能够达成共识的两个基础 。 如果站在经营、运营和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 拥有了业务、商业、经营、换位思考的思维和能力 , 就容易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 , 而达成共识是做成项目的基础和关键 。
苏美达集团CIO田政分享了对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以及苏美达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 田政认为:数字化转型应该成为企业的战略 , 围绕客户的需求 , 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 同时 , 要站在产业的视角思考问题 , 为产业提供价值;要以业务为主导 , 将技术做为支撑;要做好组织优化 , 培养数字化的人才 , 同时 , 使业务人员数字化 , 数字人员业务化;要开放和打造生态 , 形成核心竞争力 。
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在2021全国CIO大会上分享了工业互联网如何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 。 宁振波认为:了解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 是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 。 发展数字经济 , 就要构建大数据的治理体系 , 首先要明确数据是资产 , 明确了数据是资产 , 才可以定价 , 才可以交易 。 因此 , 工业4.0的第一步是解决企业的内部问题 , 第二步是研究数字商业模式 , 一切皆服务 , 让数据驱动基于平台 , 重构商业模型和生态系统 。 人类社会要走向智能 , 第一步要连接 , 要连人 , 连生产要素、设备和设施、物料、软件 , 其中 , 软件是影响产品研发的核心要素 。 第二步 , 可以采集工作现场的所有数据 , 包括设备运行的数据以及制品的状态模型 , 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模型等 。
齐心集团副总裁、齐心好视通CEO王化福分享了好视通云视频如何推动新基建时代新变革 。 王化福说:“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让视频会议的应用得到了爆发式增长 , 视频会议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和医疗的一部分 。 成立于2009年的好视通 , 2010年正式在国内推出基于云计算的云视频 , 连续多年在市场占有率中排名第一 , 且比Zoom的推出时间还早了两年 , 比腾讯会议早了10年 。 好视通是业内唯一把AVC和SVC应用在一个解决方案里的厂商 , 掌握着AVC和SVC双引擎 , 把智能超分扩大到大屏 , 能够输出1080P的效果 。 好视通推出的信创解决方案上 , 适配了所有主流芯片厂商、主流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中间件 , 并且拥有众多案例落地” 。
Commvault中国区技术总监李可分享了Commvault如何护航企业数据就绪 。 李可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几个核心能力 , 其中包括更具差异化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透明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供应链环节的优化;足够的市场洞察能力以及多渠道、多触点的电商能力 。 因此 , 企业做系统优化和创新时 , 需要围绕三方面展开:夯实现有企业基础架构 , 加强传统企业级应用优化以及集成能力;打造新型的数据化平台 , 包括各种类型的分析应用来引入和提高业务洞察的能力;在构建了企业洞察能力之后 , 通过协作类、电商类和社交应用类软件来更实时地接触到广大用户 , 获取更多的渠道接触 , 满足客户响应需求 , 提高用户体验 。
Commvault智能数据服务平台可保证客户的业务和数据的完整性 , 解决客户业务碎片化和数据碎片化的问题 , 通过一体化的安全、防勒索病毒的方案来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攻击;通过有效的数据合规和治理集成在数据管理平台上来确保数据有效性和符合监管的要求;满足灵活的数据转换;通过对有效数据的搜寻和抓取 , 来解决数据管理上、自动化所存在的问题等 。
安徽省投资集团信息中心主任杨大寨分享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体会和实践 。 杨大寨认为:数字化转型 , 实际上也是信息化工作的延续 , 还是需要扎扎实实去做 。 要建设一个具有核心架构的自主研发水平的 , 具有发展和业务特点的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新型IT架构模式 。 并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推进集团各业务系统的应用 , 加快形成集团及数字技术赋能平台的建设 , 建设一个新的自主可控的数据中台的新型数字化架构 。
第二:推进集团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 , 通过业务过程的数字化、业务规则的数字化打通整个业务的管控链条 , 实现整个集团业务数字化的闭环管理 。
第三:构建数据治理体系 , 建立完整的主数据、源数据的管理体系 , 建立数据融合的分析和共享的交换机制 。
第四:强化集团对各个信息化的赋能 , 让IT部门从后端走向前端 。
第五:信息化组织的转型 。
海尔CosmoPlat副总及总架构师刘安分享了CosmoPlat(卡奥斯平台)工业互联网的探索与实践 。 刘安表示 , 工业互联网是IT和OT融合发展催生的新事物 , 通过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方式 , 构建一个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新型工业制造体系 , 最后形成生态 , 成为加速产业转型、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 卡奥斯平台是以海尔三十多年的商业逻辑和最佳实践为起点 , 以用户为中心 , 以新工业革命为目标 , 拥有高度差异化的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知识、工艺、流程为一体的行业平台 , 是提供数据力、仿真力、定制力、开源力、安全力、生态力的新工业能力平台 , 为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智能化、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的新工业服务平台等 。
网红CIO王歆分享了数字化下的业务协同 。 王歆认为:CIO应利用IT技术 , 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及外部的数据、行业数据和跨界数据 , 再和业务融合 , 从而发现新的市场 , 引领市场 。 如果把供应链上面的设计、采购、生产、物流、零售、客户服务这一系列环节串起来 , 进行科技化 , IT将不再是普通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引领 , 将引领商业 。 王歆建议:数字化建设必须同步强集成 , 任何一家公司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做完所有的IT系统 , IT的主要职责是做集成 , 不仅要把数据打通 , 而且要做到整个基础的数据源统一 , 数据治理统一 。
菲尼克斯CIO江世民分享了他在数字供应链方面的思考 。 商业模式的多元化和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 , 推进了数字供应链的建设 。 通过IT、OT和DT技术的融合 , 来应对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 , 这需要运营系统更加柔性 。 江世民认为:区分传统企业和现代企业的重点是在计划层 , 因为计划性的战略层决策需要有更多数据作为支撑 , 而数字供应链要从未来看现在 , 从数字世界来看自身的供应链该如何创新 , 有哪些可以颠覆 。 数字供应链一定要有IT的支撑和基层开发的支撑 , 并推进要素的数字化 , 其中包括人、物、知识的数字化 , 管理全场景在线化和业务全场景在线化 , 只有在线才能产生数据 , 在数据基础上才能推进智能 。 在集成供应链方面 , 从流程卓越 , IT、OT和DT技术融合系统的集成、数据驱动和组织协同这四个维度推进 。 最终使供应链实现可感知、可预测、可调解 。
中新赛克副总经理卢云川做了OceanMind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 。 卢云川按照业务转型方向和价值空间大小 , 把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为生产运营优化、产品服务创新和业态转变三个阶段 。 在第一阶段 , 企业需要基于数据中台构建统一的数据资产 , 来打破原有职能IT系统的数据壁垒 , 通过企业运营健康洞察能力把家底摸清 , 再通过DBPM的数据工作流程 , 降本增效 , 用数据辅助决策 。 在第二阶段 , 企业需要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 产品创新是通过数字孪生将现实世界数字化 , 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模拟、预测 , 提高效率、降低产品服务创新成本;服务创新是以数据为导向进行客户服务、制定营销策略、实现对客户的竞争分析和对市场变化的灵活应对 。 第三阶段 , 企业通过数据内外部流动 , 基于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 , 可以推动上下游生态合作与创新实现业态转变 , 带来业务的创新增长 。
中新赛克OceanMind数据中台秉承生态理念 , 以开放的架构 , 链接生态伙伴 ,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有温度的数据中台产品 。 以“轻量”、开放、智能、多元的产品特点协助企业围绕核心战略快速建立数据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 , 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的“痛点” , 能提高企业数据处理效率60%以上 , 帮助企业构建统一的数据资产和数据服务能力 , 充分发挥数据价值 , 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
目睹产品管理总经理羊劲松指出:企业直播的本质是企业数字化活动 , 是线上虚拟活动和线下面对面活动的融合 。 针对企业级直播 , 目睹提出了企业视频媒体中心也就是企业直播中台的理念 , 通过直播中台去使能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 , 从而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直播应用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的问题 , 同时也满足企业安全稳定和灵活部署的要求 。 基于上述 , 目睹推出企业直播3.0业务模型——PACWISE模型 。 该模型由宣、入、采、看、互、存、评七个环节构成 , 其中 , 宣是宣传 , 入是准入 , 采是采编 , 看是观看 , 互是互动 , 存是存储 , 评是评估 。 “PACWISE”模型中“采看互存”是目睹的核心能力 , “入”和“评”目睹会在自有开发的基础上融合合作伙伴方案 , “宣”主要是依赖生态合作伙伴 。 目睹和生态合作伙伴一起 , 通过4层服务体系(现场执行、saas、apaas、视频云) , 来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交易、数字化培训、数字化协同四大场景应用 , 从而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
天士力首席数字官李福生分享了天士力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 李福生认为:未来的数字企业一定是数字技术+实体的结合 , 用户体验则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 从业务转型角度来言 , 产生全新的产品、业务模式才能叫真正的数字化转型 。 天士力集团采用了“1+5+N”的数智化战略 , 1是智慧云 , 5是企业内部的5个管理领域和管理场景 , N是指和生态合作伙伴的N个场景 。
李福生指出:“企业必须是要智慧的 , 如果不智慧 , 将来企业便没有核心竞争力 , 但智慧是要基于场景 , 基于数据 , 基于算法的智慧 。 而且数字化也不能一步到位 , 要实现小步式的三步跑:跟着跑、并肩跑、带头跑 。 具体做法是:要实现数字化变革 , 必须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率先跟上 。 形成数字化前台、数字化中台和数字化后台 , 也就是活前台、强中台、稳后台 。 后台必须要有 , 中台必须要强 , 前台必须快速、敏捷、灵活的满足业务需求和诉求 。
重百电器数字化顾问、独立CIO叶茂认为:熵增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内 , 如果没有外力做工 , 其混乱程度就会不断增加 。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孤立系统、不断增加 。 企业避免熵增主要有两个方向 , 一是做开放系统 , 二是进行外力做工 。 开放系统需要企业不断跟外界交流;借助外力是指企业需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主次是什么?如何改变现状?这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方向 , 并同时拥抱创新和变化 , 不断的与外界交流 , 不断创新 , 不断试错 。
王戈钧是国内CIO转型CEO的成功代表 , 在CEO的岗位上已经八年时间 , 他以CEO的视角对CIO 提出了如何避坑的建议:信息化不等于成功的数字化;CIO所做的数字化规划应与企业的顶层设计、与战略目标实现贯穿;要真正做好数字化集中的工作;CIO要特别小心对CEO许诺 , 以免造成恶性循环;CIO要与CEO保持良好的沟通;技术对业务的支持要讲究时效性;学会管控风险问题;要敢于用跨行业的人来拯救这个行业 。
灵智CTO(原意尔康CIO)吕洋认为:所有的数字化转型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 而非制造问题 。 这是CIO必须要理解的战略意图 , 这个问题一定要思考透 , 不思考透后面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是错的 , 思考的方式是聚焦 , 聚焦到每一个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 CIO如何才能做好自身企业的数字化战略?主要有三个视角:一是竞争合作优势 , 需要能随时随地关注到竞争对手的动态吗;二是业务场景;三是基于数据驱动价值模式的创新 。
亚明汽车CIO 肖庆阳详细分享了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实践 , 亚明汽车是一家以压铸件生产以及压铸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企业 ,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模式 , 作为一家汽车零部件的配套厂 , 需要准时交付、零缺陷及每年降价 , 这迫使亚明汽车不得不进行数字化转型 。 亚明汽车的数字化转型内容分为九个方面:
首先引进数字化和柔性化的自动化生产线;再对一些老旧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集成;用数字化关键技术进行自主研发;物联网的建设与数据采集;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的建设;基于5G视觉缺陷建设;数字化生产管控平台建设;数字卵生与大数据应用;AI工业检测工具应用 。
天瑞集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俊峰分享了传统流程制造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经验 。 流程制造特别是传统型流程制造 , 由于这种行业都是重资产行业 , 设备贵 , 要求高 , 需要设备管得住、过程控制好、数据说得清、问题看得见、成本省得下等特点 。 天瑞集团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通过传感器的安装 , 在系统内制动建模 , 通过数据智能化后台的分析来检测是否具有故障 , 实现对高价值的设备实时监测 , 准确定位故障信息 。
【数字化|2021全国CIO大会,多家企业CIO畅谈“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此外 , 美云智数、石墨文档、慷孚、长城电商、卓豪中国、天维信通等IT厂商也各自展出了自己优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