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虎牙斗鱼合并案被叫停背后:中国反垄断走向“事前监管”

作者/白杨
编辑/李清宇
7月10日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宣布 , 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和《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 , 决定依法禁止由腾讯牵头的虎牙和斗鱼合并案 。
对此 , 腾讯回应称 , “公司将认真遵守审查决定 , 积极配合监管要求 , 依法合规经营 ,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 ”
2020年10月份 , 虎牙和斗鱼联合宣布 , 双方已签订“合并协议与计划” , 由此拉开了合并序幕 , 在这背后 , 腾讯是最主要的推动者 , 在虎牙和斗鱼启动合并之前 , 腾讯拥有前者51%的股权 , 后者38%的股权 。
公告显示 , 2020年11月16日 , 市场监管总局收到腾讯提交的斗鱼和虎牙合并案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 。 经审核 , 市场监管总局认为该申报文件、资料不完备 , 要求申报方予以补充 。
直到2021 年1月4日 , 市场监管总局确认经补充的申报文件、资料符合《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 才对此项经营者集中予以立案审查 。
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 市场监管总局从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集中对下游用户企业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等方面 , 深入分析了此项经营者集中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
经审查 , 市场监管总局认为此项集中对中国境内游戏直播市场和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市场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
合并案为何被禁止?
对于为何做出这样的认定结果 , 市场监管总局也给出了详细的分析依据 。
首先是在中国境内的游戏直播市场 , 市场监管总局认为虎牙和斗鱼的合并将进一步强化腾讯的市场支配地位 。
从营业额看 , 虎牙和斗鱼市场份额分别超过40%、30% , 合计超过70%;从活跃用户数看 , 双方市场份额分别超过45%和 35% , 合计超过80%;从主播资源看 , 双方市场份额均超过 30% , 合计超过 60% 。 虎牙和斗鱼是市场上前两大游戏直播平台 , 市场力量远超其他竞争者 。
交易前 , 腾讯已具有虎牙单独控制权和斗鱼共同控制权 , 但虎牙和斗鱼之间尚存在一定的竞争 , 而本项集中将彻底消除这种竞争 , 进一步强化腾讯市场支配地位 。
市场监管总局认为 , 游戏直播市场进入壁垒高 , 短期内出现新进入者可能性不大 。 而游戏直播市场进入门槛较高 , 主要体现在著作权使用许可、资金和主播资源等方面 。
同时 , 此项集中还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 。 因为交易将彻底消除市场上两家最大游戏直播平台之间的竞争 , 进一步减少消费者选择权 。 集中 后实体有可能利用其市场力量 , 降低产品质量 , 提高服务价格或者降低用户体验感受 , 损害消费者权益 。
集中也可能损害游戏直播从业者利益 。 因为交易将完全消除虎牙和斗鱼之间的竞争 , 进一步减少主播平台选择权 , 降低主播和游戏主播工会议价能力 , 损害从业者权利 。
另外一方面 , 市场监管总局认为虎牙和斗鱼的合并 , 将使腾讯在上游中国境内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市场和 下游中国境内游戏直播市场拥有双向封锁能力 , 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
在上游中国境内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市场 , 腾讯市场份额超过 40% , 排名第一 。其他竞争者市场份额远低于腾讯 , 难以对其构成有效竞争约束 。 在下游中国境内游戏直播市场 , 合并后的实体以营业额、活跃用户数和主播资源计算的市场份额均超过 60% 。
而且和游戏直播市场一样 , 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市场进入壁垒高 , 短期内出现新进入者可能性不大 。 进入市场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较高 , 且需要取得有关资质、获得游戏版号 。 宣发渠道对游戏推广具有重要作用 , 游戏直播是网络游戏的重要推广渠道 , 交易将进一步提高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市场进入门槛 。
因此 , 市场监管总局认为 , 腾讯在上下游均拥有较强的市场控制力 , 有能力和动机对下游游戏直播市场的竞争对手实施网络游戏著作权许可封锁 , 对上游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市场的竞争对手实施直播推广渠道封锁 , 在上下游市场形成闭环 , 排挤现有竞争对手、扼杀潜在竞争对手 。
反垄断走向“事前监管”
公告显示 , 在审查过程中 , 市场监管总局将本案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审查意见及时告知了腾讯 , 并与腾讯就如何减少该经营者集中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多轮商谈 。
腾讯也提交了多轮附加限制性条件承诺方案 , 2021年4月22日 , 腾讯提交了最终承诺方案 。 但是 , 在对承诺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及时性方面进行评估后 , 市场监管总局认定 , 申报方提交的承诺方案不能有效减少集中对中国境内游戏直播市场和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市场竞争的不利影响 。
经过近10个月的审查 , 虎牙和斗鱼合并案最终被叫停 , 这对于中国互联网反垄断工作而言 , 无疑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 因为这是近十年以来 , 国内互联网领域第一起被监管机构强制叫停的投资并购案 , 对规范企业经营合规性意义深远 。
有分析认为 , 虎牙斗鱼并购叫停 , 是继阿里“二选一”后 , 监管部门有意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方面树立的标杆性案例 , 也是对“掐尖式并购”的一次前置性监管手段 。 两起案例背后 , 是监管部门灵活运用“事后处罚”和“事前纠偏”两种执法模式 , 体现了监管工具箱丰富多样性 。
目前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披露了几十起经营者集中“应报未报”程序违规案 , 涉及20余家各行业企业 , 均顶格处罚50万元 。 其中 , 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美团、滴滴等互联网企业都曾多次被罚 。
不过 , 不同于上述“应报未报”案例 , 虎牙和斗鱼合并案早在去年12月已经履行了申报程序 。 但是 , 申报并不意味着通过 , 这也是市场监管总局此次给市场释放出的信号 。
在虎牙斗鱼合并案之前 , 监管部门从未对互联网企业在投资并购审批环节下如此“重手” 。 北京市立方(广州)律师事务所曾统计 , 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至2020年11月30日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公示了3300件经营者集中审查案件 , 其中无条件获批占比99% 。
所以 , 虎牙斗鱼合并案被叫停 , 也将打破了市场上流传的“未申报的投并案件只是程序性问题 , 最高也只有50万罚款”的旧有认知 。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表示 , 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监管一直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 , 市场监管总局此番阻止“虎斗”并购 , 也警示互联网企业要更重视反垄断合规 ,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
2020年双十一前夕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 其中 , 反“二选一”不正当竞争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两大监管重点 。
不同于对阿里“二选一”不正当竞争的事后追溯性罚款 , 此次监管通过行政禁令出手“敲打”腾讯 , 是对细分市场经营者集中事前“喊停” 。 在业内看来 , 这也表明 ,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将是反垄断监管中预防不正当竞争的重要“前哨”把关 。
从业务的角度 , 合并被叫停 , 对斗鱼和虎牙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 因为二者此前一直独立发展 , 即便去年提出合并方案后 , 两个公司的团队也并未进行整合 。 所以 , 接下来斗鱼和虎牙的竞争关系会延续下去 , 只不过从腾讯的角度 , 作为两家公司的大股东 , 尤其还是虎牙的实控人 , 如何权衡两家公司的关系 , 将是腾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
【21世纪经济报道|虎牙斗鱼合并案被叫停背后:中国反垄断走向“事前监管”】而从监管层面来看 , 互联网公司过去依靠资本无序扩张的发展思路已经行不通 , 未来 , 重视反垄断合规 , 在监管视野内规范发展将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