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让科技领域中的“她”力量充分释放

【环境|让科技领域中的“她”力量充分释放】新闻背景:
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承担科技计划项目;为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科研环境……7月19日 ,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 提出在“十四五”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 为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环境 , 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女性科技人才 。
人才难得 无关乎性别
人才难得 , 无关乎性别 。 但是 , 之所以要特别提出“支持女性科技人才” , 就如措施中提到的“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仍较为缺乏 , 女性科技人才在职业发展中仍面临一些瓶颈问题……”归根结底 , 是当前两性平等仍未完全实现 , 特别是在职场上 , 一些针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仍然存在 , 这使得女性无论是在求职还是职业发展的过程中 , 都很可能遭遇到本不该遭遇的困境和阻碍 。 【详细】
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 她领导团队发现了抗疟新药青蒿素 , 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 争分夺秒研制出疫苗;“北斗女神”徐颖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 , 负责研究复杂环境下、辅助北斗系统实现连续高精度定位的多源融合导航增强技术;2016年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的清华学霸万蕊雪 , 26岁时就已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6篇文章……她们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证明 , 女性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 科技进步需要女性科技者的杰出智慧 。 【详细】
更好发挥女性科技人才优势
事实上 , 无论在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 , 女生占比都很高 。 数据表明 , 2010年全国女硕士数量首次超过男生 , 到2012年 , 全国143万余硕士研究生中 , 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 。 可这些求学阶段的女学霸最终成为顶尖学者的并不多 。 为什么?这当然不是因为女生不适合做科研 。 事实上 , 大多数女性具有的细致、敏锐、有韧性和想象力丰富 , 正是女性从事科研工作的优势所在 。 而之所以会出现科研领域女性“高位缺席”现象 ,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 , 囿于传统观念 , 女性科技人才承担着更多家庭责任 , 怀孕和哺乳期还面临职业发展暂时中断和产后回归岗位等难题 。 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 以至于成为制约女性科技人才进一步成长和上升的因素 。 【详细】
科技人才是重要的智力资源 , 女性科技人才的“消失”与不被“看见” , 不仅关涉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公平议题 , 而且还是巨大的战略资源浪费 。 女性科技创造力的被抑制 , 不仅不利于学术共同体的利益与发展 , 而且也利空一国研发竞争力的发展乃至以创新为基础的经济繁荣 。 也由此说 , 前述“若干措施”的出台 , 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 相比10年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意见中首次提出“在各类项目评审中 , 注意把握在同等条件下女性科研人员优先的自主政策” , 此次新政显然走得更远、覆盖更广、牵涉利益更多 , 也势必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 【详细】
推动科技领域性别结构趋向合理
关注女性科技人才因生育而招致的职业发展难题与困境 , 进而提出延长评聘考核期限、鼓励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改革建议 , 是一个有力的切入点 。 不过 , 女性科技工作者也并非生活在真空中 , 无论是生育成本和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分担 , 还是移除科技管理及相关政策中的其他性别歧视或盲视 , 都需要整个社会系统及机构有所改变和作为 。 我们乐见这样一个社会:政策干预下深化的改革推动科技领域性别结构不断趋向合理 , 女性科技人才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 更多女性站上学术金字塔的塔尖 。 【详细】
相信只要创造更平等的社会、职场环境 , 女性科技人才必然日益涌现 , 并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 科研创新领域的“她”力量亦可散发更耀眼的光芒 。 【详细】
微言大义:
@前面的猫咪:聚焦女性科技人才 , 棒!
@余生403:鼓励更多女性加入科研团队 , 能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出现 。
@chenliukun123:致敬“她力量” , 愿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女性科技人才!
@喜气牛牛:应该提升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条件 , 保证她们能一直留在科研岗位上发光发热 。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在科研领域中 , 女性科技人才不可或缺 。 尤其在科研时 , 女性所具有的细腻、坚韧、耐心、统筹兼顾等品质 , 更是重要的学术品格 。 此次措施的提出 , 有助于科技领域涌现出更多杰出女性 , 让女性科技人才不再缺位 , 让学术教育、研究与应用中的“她”力量充分释放 , 从而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