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1(四川)报名正在进行 , 距离开赛还有两周时间 。 自开放报名的那天起 , 周燃每天都会关注四川赛区的情况 。 作为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首席技术官 , 周燃相信 , 每个新增的人要么是潜在合作伙伴 , 要么 , 很可能也会成为未来共事的伙伴 。
近年来 ,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 算力作为“生产力”要素变得尤为关键 , 而随着鲲鹏计算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壮大 , 吸纳更多的海内外企业加入 , 最终成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全球领先优势的计算产业 。
如今 , 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落地成都已近一年半 。 500多天里 , 中心团队规模从几个人增长到几十个人 , 而对接的合作伙伴数量 , 则从零暴增到556家——这里面 , 涉及应用软件、中间件、大数据、操作系统等产业 , 如今也被称作“成都鲲鹏产业生态圈” 。
创新中心的工作 , 就是增加通过认证适配、技术赋能、人才培养、方案孵化、行业示范等方式 , 不断扩大这个“圈” 。 目前 , 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已在全国24个地区布局 , 在去年 , 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综合运营指标的排名位列全国第一 。
成都鲲鹏产业生态圈的迅速建立 , 也是成都算力新赛道的一次“抢跑” 。 这种先导性产业 , 也将为城市抢占新赛道、培育新优势、迈向中高端带来窗口机遇 , 推动成都形成全球创新人才、企业、要素集聚的新高地 。
文章图片
01、为什么是成都?
在成都建“圈” , 源于几年前的一场大规划 。
两年前 , 鲲鹏生态创新中心 , 第一批选择了五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 , 旨在当地快速推动各行业构建合作共赢的鲲鹏计算产业生态 。
成都是当时入选的唯一一个西部城市 。 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政策支撑是选址的重要指标 。 此外 , 由于成都宜居宜业的城市特征 , 可以加速人才的积聚 , 且成本更低 , 这最后也被列为成都入选的“加分项” 。
2019年8月 , 成都与华为公司签订鲲鹏生态基地项目合作协议 , 华为鲲鹏天府实验室及鲲鹏生态基地正式落户四川天府新区 。
头一个要研究的 , 是寻找鲲鹏在成都适合发展的应用场景 。 “既要有产业规模 , 又要有发展潜力 。 ”周燃说 。
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日前透露 , 在未来赛道布局上 , 成都将围绕前沿技术 , 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区块链等15个新赛道进行战略布局 。 而按照创新中心的推进方向 , 鲲鹏恰好与成都在数字经济赛道发展的机遇不谋而合——在政务、公安、医疗、交通、园区、电力、金融、城管、教育等9大领域 , 该中心将通过开展应用示范 , 从而带动本地鲲鹏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 提前布局算力新赛道 。
文章图片
同时 , 借助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的实力 , 当地有实力的软件企业 , 已经基本跨入了成都的鲲鹏“圈” 。
比如 , 基于华为鲲鹏&昇腾提供的超强算力 , 鲲鹏联合华雁智科在电力领域打造了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 , 以前人工例行巡视要用70分钟 , 远程智能巡视只用20分钟 。
采访人员在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运营图鉴上看到了最新数据:截至7月22日 , 中心已对接生态伙伴556家 , 达成适配意向439家 , 完成适配应用531个 。
然而 , 由于鲲鹏系行业是“新生事物” , 想要在成都寻找熟悉鲲鹏的工程师也并非易事 。
“好在 , 这里既有高校 , 也有城市吸引力 。 ”过去一年多里 , 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前往了四川省内14所院校 , 开展了20余场鲲鹏开发者沙龙 。 值得注意的是 , 教育部与华为共同启动“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 已覆盖超过72所高校 , 其中四川已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共三所高校加入 。 同时 , 鲲鹏还在成都建立了鲲鹏产业学院等人才培养模式 , 与成都工业学院合作打造“华为云学院-长虹鲲鹏中心” , 建设国家一流专业 。
最新动作是 , 今年4月 , 鲲鹏计算产业提出了鲲鹏、昇腾众智计划 , 并发布了“鲲鹏优才计划” , 搭建企业鲲鹏人才需求与高校学子实习实践的桥梁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首批实习岗位中 , 四川本土企业华鲲振宇也将提供软硬件工程师的实习岗位 , 在成都“圈”内汇聚产业界的智慧和力量 , 加速基础软件创新突破 。
02、为什么要建个“圈”?
采访人员参观了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的专用服务器机房——里面 , 黑色服务器整齐排列 , 显示运行状态的各色灯光不断闪烁 。 据悉 , 这些服务器均采用鲲鹏处理器 , 且由华为和国内厂商共同研发生产 。
文章图片
过去一年半里 , 创新中心的工作就是引入更多环节、更多产业的合作伙伴 , 应用在城市里的更多场景 。
为什么要在成都建“圈”?采访人员了解到一个细节——起初 , 创新中心常常需要参加或举办各种会议 , 主动寻找潜在合作者;而后来 , 当市场逐渐了解并认可鲲鹏的产品后 , 不少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寻找合作 。
“最近 , 已经有外地企业来到成都 , 想通过成立子公司等形式 , 进入成都的鲲鹏产业生态圈 。 ”周燃说 , 一方面是因为成都本地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的优势 , 而其意义还在于 , “圈”的机遇 , 也为成都带来了更多产业“合伙人”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个“圈”也不只是鲲鹏的——
2020年9月 , 成都鲲鹏计算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 首批企业将入驻天府新区鲲鹏生态产业园 。 那一天 , 中心为30多家鲲鹏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颁发了四川鲲鹏生态伙伴证书 。
“这些生态伙伴的深度参与 , 加之产业链各环节的通力协作 , 正是鲲鹏计算产业在四川得以如此高速发展的动因 。 ”周燃说 , 凭借联盟组织的聚合力优势 , 成都的鲲鹏产业生态圈正在有效整合行业产、学、研各方资源 , 发挥各自优势 , 共建、共享鲲鹏计算红利 。
【四川|探索成都新赛道①丨鲲鹏建“圈”,抢跑算力新赛道】
文章图片
从政府 , 到产、学、研各领域 , 对鲲鹏计算产业所抱的兴趣 , 也已开始释放机遇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去年成都市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鲲鹏产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 该方案指出 , 成都将在2025年实现鲲鹏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 成为全国领先的鲲鹏软件生态基地、鲲鹏硬件制造基地和鲲鹏应用示范基地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一《方案》同时计划在整机、核心部件、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4个领域分别培育3至5家骨干企业 , 并培育不少于300家配套合作企业 。 其背后 , 是成都对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的期待 , 由此而配套出的产业环境也一如所愿地激励了参与企业 。
此外 , 本地企业还组建了华鲲振宇——公司定位为四川省鲲鹏硬件研制及产业化领军企业 , 将全面负责西南地区基于鲲鹏处理器的服务器、PC机、视觉等系列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及维护 , 推动基于鲲鹏技术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政务、公安、医疗、交通、园区、电力、金融、城管、教育等9大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
2个月前 , 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刚刚搬家 。 “新家”所在的地方 , 是鲲鹏百万平米产业园的A区 , 未来将容纳鲲鹏更多的产业伙伴 。 鲲鹏在成都建的这个“圈” , 不仅还在扩大 , 未来还将释放更多可能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邹悦 图据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低碳发展|四川做强清洁能源产业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 文化|【“用数赋智”系列宣讲】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传统工艺的跨界创新
- 处理器|AYANEO NEXT 掌机预热:拥有更好手感,探索掌机形体之美
- 月球|【年终报道?2021留声机】筑梦太空 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越迈越稳健
- 短片|马蜂窝推出《你咋不上天呢?》,每一次探索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 控股|共同探索未来出行新方式 吉利控股与Waymo达成合作
- 科技人才队伍|中国电信探索科技人才培养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