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温不凉
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阿里的多引擎驱动成果 , 已显现 。
“经过20余年的发展 , 我们已经成长为一家横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 , 依靠多个引擎驱动长期增长的公司 。 ”8月3日晚间 , 阿里发布了2022财年Q1财季(2021年4月-6月)的业绩报告 ,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作出了一个“良好”的评价 。
财报显示 , 阿里巴巴2022财年第一季度 , 数据显示 , 营收为2057.4亿元 , 同比增长34%;营业成本为1240.97亿元 , 占收入比例提升至60%;净利润为428.4亿元 , 同比下降8%;摊薄每股收益为2.05元 , 同比下降6%;非公认会计准则自由现金流为206.83亿元 , 同比下降43% 。 阿里表示 , 主要是由于91.14亿元用于缴纳部分反垄断罚款 , 以及对关键策略领域及增长业务的投入导致盈利下降 。
透过财报数据 , 阿里巴巴究竟向市场释放了哪些值得关注的价值点?我们认为 , 至少有三大关键:核心电商基盘稳、多引擎释放增长力、活在未来创造增量价值 。
作为阿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 电商业务整体保持稳健;阿里云、菜鸟网络等经过多年沉淀 , 服务各行业数字化 , 已经成为驱动阿里未来增长的新飞轮;如今 , 又不断组建新引擎 , 今年新增利润和资本投入到技术和商家服务 , 新思维反作用于新模式新市场 , 助益阿里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价值增值 。
从这份答卷来看 , 阿里过去多年的布局 , 开始显现成果 。
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刘军都曾将企业转型或变道比喻为“空中换引擎” 。 大概意思是 , 企业就像是一架在空中飞行的飞机 , 当4个引擎需要更换时 , 先换一个 , 另外保持三个 , 换好一个再换一个 。 这样的好处是 , 飞机可以平稳过度 , 产生的问题是飞机将会减速 。
但对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来说 , 用减速来换取挨个换引擎的平稳过度 , 是致命的 。 这场竞争中 , 速度是较量的筹码 , 于是阿里选择了晴天修屋顶式的办法——选择了提前带上备用引擎 , 提前布局未来的现金牛业务 。 进入成长风格转换期后 , 他需要着手布局下一个10年或20年的未来引擎 。
稳定的基本盘
先来看核心的财务数据 , 稳中有增 , 是主要特点 。
2022财年1季度财报显示 , 阿里巴巴营收2057.4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34% 。 若不考虑合并高鑫零售的影响 , 营收为人民币1873.06亿元(约合290.10亿美元) , 同比增长22% 。
此外 , 公司季度净利润434.4亿元 , 超市场预期293.31亿元 , 去年同期475.91亿元 。 经营利润为人民币308.47亿元 , 同比下降11%;经调整 EBITDA同比下降5%至人民币486.28 亿元 。 第一季度调整后每ADS收益16.60元人民币 , 市场预估14.45元人民币 。
用户方面 , 阿里如此体量之下 , 仍然通过不同的端、不同的商品供给实现了用户增长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季度 , 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了11.8亿 , 较上一季度增加4500万 。 中国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达9.12亿, 以Lazada, AliExpress, Trendyol 和Daraz为主的海外年度活跃消费者为2.65亿 。
收入结构方面 , 阿里收入主要来源于商业业务、云计算业务、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及其他这四方面业务 。 分别取得了1802.41亿、160.51亿、80.73亿、13.75亿元人民币 。
文章图片
图2/5
其中 , 来自商业部分的收入依旧是阿里的核心收入来源 , 也是阿里最为稳健的基本盘 。 收入为1802.41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35% , 占总收入的87% , 主要来自中国零售市场、高鑫零售、盒马、1688.com、Lazada、速卖通、Alibaba.com、菜鸟物流服务及本地生活服务 。
从这些数据中 , 我们能看到延续十余年的基本盘稳定 。
如 , 我们熟知的淘宝天猫发挥稳定 。
本季度 , 中国零售市场GMV保持稳健增长 。 财报指出 , 服装和配饰、家居、消费电子等产品类目增长迅速 。 在天猫618期间 , 88VIP会员计划取得增长 , 约25万商家和品牌参与618 , 较去年增长一倍多 。 这些商家推出了超过100万款新品 , 它们在天猫618期间收获了千万级的店铺会员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平台和商家会员权益 , 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 这也使淘宝天猫得到了更好的用户留存 。
阿里的增长不只于淘宝 , 在业绩直播会上 , 管理层表示电商的思路由单一国民级APP(淘宝)变成了做矩阵 。 而除了淘宝App外 , 多个新兴客户端也表现抢眼 。
主打性价比市场的淘特 , 就是矩阵的重要产物 , 阿里以淘特为切口 , 把目光瞄准了下沉市场 , 用户增量也大量来自淘特 。 淘特通过与原产地制造商直接合作 , 设计和生产拥有更高品质与性价比的产品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12个月的年度活跃消费者(AAC)超过1.9亿 , 比3月31日的数据增加了4000万 。 淘特的优质优价心智 , 对性价比人群和下沉市场形成高效渗透 。
闲鱼也是财报中亮眼的业务线之一 。 闲鱼的移动月度活跃用户(MAU)也超过了1亿 。 通过闲鱼 , 消费者可以找到品类丰富的二手、回收、翻新、租赁和复古产品 。 闲鱼不仅成为阿里电商一个非常活跃的新兴板块 , 更是一个用户黏性极高的兴趣社区 , 强化了阿里对于年轻用户的吸引力 。
文章图片
图3/5
“多端策略”已见成效 。 截至2021年6月 , 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的移动月活用户(MAU)达到了9.39亿 , 较上一季度再增加1400万 。 阿里电商在超过9亿的用户规模上 , 继续保持MAU的增长 , 进一步强化了对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全覆盖 。
此前 , 张勇在致股东信中强调 , 成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 , 是阿里巴巴非常重要的定位和方向 。
另外 , 电商业务中较为欣喜的还有国际业务 。 阿里的lLazada, AliExpress, Trendyol 和Daraz非常给力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季度 , 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了11.8亿 , 较上一季度增加4500万 。 中国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达9.12亿, 以Lazada, AliExpress, Trendyol 和Daraz为主的海外年度活跃消费者为2.65亿 。 这种增长不仅体现在用户上 , 同样体现在收入增长上 。 得益于国际业务的发展 , 阿里全球零售、批发市场的增速一直维持在较高的54%和37% 。
走向聚光灯的“新引擎”
2008年9月 , 王坚加入阿里巴巴 , 而后成为一年忽悠马云“烧”10个亿的“大骗子” , 最后因为痴迷和坚持 , 带领阿里云走向成功 , 自己也逆袭成为院士的故事 , 一直在坊间为人津津乐道 。
阿里云就是那个一直为未来备着的引擎 。
本次财报显示:阿里云Q2季度收入160.51亿元 , 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 该季度利润达到历史最高值3.4亿元 。 考虑到该季度内钉钉财务业绩并入阿里云 , 这项尚处于投资期的业务拉低盈利率 , 让阿里云3.4亿季度利润体现出更加稳健的盈利能力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是阿里云连续第三个季度盈利 , 本季度调整后EBITA为3.4亿元 , 其规模效应或逐步凸显 。 据了解 , 阿里云计算板块是阿里巴巴四大业务板块中 , 除商业分部以外第二个实现经调整EBITA盈利的板块 。
数据显示:阿里云一季度实现营收160.5亿元 , 同比增长30% , 公司披露目前增长放缓的情况是由于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单一头部客户基于非产品原因不再合作 , 这一影响可能会持续到其国际业务完全脱离阿里云 。
自2009年阿里云上线以来 , 历经12年实现首次盈利 , 而这可能还只是开了个头 。
随着国内云计算逐步成熟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低成本、 高并发的公有云市场 。 未来公有云市场存在巨大机遇 。 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 ,预计2022年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 ,未来三年公有云市场CAGR将达到37.8% 。
阿里云已经成为新引擎 。
【|解读阿里财报:基本盘稳固,面对挑战坚持长期主义】据了解 , 战略上阿里云已经走出自己的路 。 阿里在财报中表示 , 增长主要来源于互联网、金融和零售等行业驱动 , 并且将钉钉财务业绩并入阿里云 。 这是去年6月首次提出“云钉一体”以来 , 经过组织和能力层面整合 , 云钉在财务层面终于合体 。
从被质疑这是否是一场骗局 , 到现在的主力 , 企业的战略定力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
战略定力是什么?就是指在错综复杂形势下 , 为实现战略意图与战略目标所具有的战略自信、意志和毅力 。 而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背后的自信、意志和毅力便是战略定力执行的关键 。
菜鸟是另一个“潜伏”已久的新引擎 。
财报显示 , 剔除与阿里巴巴集团关联交易收入后 , 菜鸟本季度外部收入116.01亿元 , 同比增长50% 。 经过长期布局 , 菜鸟坚持的产业供应链、全球物流、社区服务等领域 , 在增量市场获得较快发展 。
今年6月 , 菜鸟指出其发展目标是成为一家客户价值驱动的全球化产业互联网公司 。 在供应链服务方面 , 菜鸟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从消费供应链向产业供应链延伸 , 打造消费供应链与产业供应链并重的服务模式” , 从而更直接的帮助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
目前 , 菜鸟产业供应链已挺进全国30多个制造业产业带和农产品原产地 , 通过在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附近开设产地仓 , 让生产者与消费者无缝连接 , 大大缩短工业品和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环节 , 提高了生产效率 。
“物流+商业”模式 , 供应链的提效、下沉市场的升级 , 都将在这些毛细血管中变成现实 。
晴天 , 再修屋顶
7月2日 , 张勇发了一封全体信 , 再次宣布重要组织升级 , 这次的组织升级不同于以往 。
“同城零售事业群李永和接替王磊担任本地生活公司CEO , 本地生活、高德、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 , 由俞永福统一分管 。 同城零售事业群中的淘鲜达和本地生活新零售团队继续由李永和负责;天猫超市和天猫进出口事业群合并成立新事业群 , 由刘鹏负责 。 本次升级主要原因是希望推进板块治理模式 , 以灵活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此前 , 集团已在云智能、 B系推动实施板块治理建设 。 ”
传统组织升级理论中 , 将组织升级的方式分为两种 , 一是架构改革 , 以微软为代表 , 把基于业务的组织架构改成基于职能的组织架构;二是业务调整 , 将业务增加、拆分、解散等 。
阿里的这次组织架构升级 , 便属于第二种 。 这种调整升级背后 , 指向的就是战略和资源匹配 。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上 , 阿里方面还给出了一组数据 , 过去的一个季度里战略投资亏损规模达139亿元人民币 , 而这一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团购、淘宝特价版、本地生活服务和Lazada等业务开展 。
相比短期的财务指标 , 阿里选择了 , 以短换长 , 延迟价值变现 。
但是 , 想做时间朋友的人和企业太多了 。 没有规划就盲目高喊长期主义的人 , 往往收获的多数是打脸 。
在今年稍早的3月底季度及2021财政年度业绩的电话会上 , 张勇就强调:“ 阿里巴巴致力于通过平台产品的不断创新 , 来提升商家自主运营消费者的能力;通过平台商业政策的调整 , 来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 。
布局未来技术、以及为商家“减负” , 成为重点 。
2021年4月26日 , 天猫Top Talk 上 , 天猫副总裁吹雪表示 , 降低商家运营成本是天猫在2021年的核心战略之一 , 阿里巴巴已陆续推出超10项降本举措 , 以帮助商家获得更多确定性增长 。
事实上 , 在今年的618 , 已经开始通过简化流程、优化规则、加大平台投入反哺商家等多项措施 。
文章图片
图4/5
2021年618期间 , 高退货风险商家费用变化
5月份 , 阿里巴巴进一步落实了“专注于通过创新创造客户价值”的理念 , 并陆续推出超 10 项降本举措 , 包括生意参谋免费、降低运费险等等 , 为商家创造更好的平台经营环境 , 减负商家、提高经营效率 。
这一季度 , 阿里还加大了对本地生活服务、社区商业平台、淘特等战略领域的投入 。
投资后的成果如何?
先来看社区商业平台 。 本财季 , 阿里巴巴称 , 通过1小时达、半日达、次日达等全方位的高频物流履约服务 , 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 这有利于阿里继续扩大对下沉市场和农村地区用户的渗透 。 财报显示 , 本季度阿里社区商业平台业务的商品交易额环比增长约200% , 区域分拨中心(RDC)的建筑面积季度环比增长约260% 。
文章图片
图5/5
本次财报数据显示:Q1 , 高鑫零售线上订单同比增长28% , 主要来自天猫超市共享库存 。 同时 , 高鑫零售也是阿里社区商业平台的头部供应商 , 截至6月30日 , 高鑫零售在中国29省235市开设设了门店 。
同样受到关注的 , 还有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服务 。 今年7月份 , 阿里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 本地生活、高德和飞猪组成新的生活服务板块 , 由俞永福负责 , 明确释放了要加码布局本地生活矩阵的信号 。 这轮调整后 , 生活服务板块旗下包括了饿了么、口碑、飞猪和高德 。
在本财季电话会上 , 张勇首次对外公布这一生活服务板块的战略布局 。
张勇表示 , 饿了么和高德将分别成为本地服务“到家”和“到目的地”的主要用户入口 。 而飞猪作为旅游类垂直服务平台 , 将继续致力于组织好高质量的酒店、交通、景区的服务供给 , 并且将服务输出到高德、支付宝等用户平台 , 并依托于阿里国内超过9亿的年度活跃消费者 , 做好进一步的用户渗透 。
根据财报数据 , 饿了么本季度订单增长 , 年度同比达到50% 。 张勇称 , 阿里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加强对饿了么的投入 , 特别是增强非餐饮类到家消费的比重 , 并且继续不断提升运营效率 。
张勇也明确了高德从地图服务出发 , 正在演化成为向消费者寻找目的地周边服务的入口 。 目前 , 消费者已经可以从高德地图上基于目的地位置使用到打车 , 加油/充电、酒店、景区票务等多种服务 , “希望到本财年末至少有1亿用户在高德地图内完成基于目的地周边各种服务的交易 。 ”张勇解释到 。
有券商研报分析认为 , 阿里加大投入 , 以短期利润换取长期价值增长的做法 , 是应对当下新竞争格局(反垄断下平台经济体间隔阂弱化、电商新业态兴起)的主动出击 。
阿里在核心电商领域深化优势(产品矩阵化、优化货币化率结构)、欠发达市场强化竞争力(发力社区电商、淘特)、全球市场持续发力(支持全球商户)等措施 , 将助力阿里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价值增值 。
时间和精力在哪 , 未来就在哪儿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会议上 , 被问及如何看待近期的互联网互联开放时 , 张勇回答到 , 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 , 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 , 平台之间的大循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 , 一定远远大过在单一平台内的小循环 。 平台间如果能够互联互通 , 肯定会带来新的改革红利 。
此前曾有媒体畅想阿里、腾讯两大互联网平台向彼此开放后的场景 , 无论是考虑到新时期的监管环境或者从行业、社会角度出发的未来发展 , “开放”确实是当下中国互联网的破题之举 , 这需要从社会总福利角度出发的测算研究 , 更需要各方的付出和相向而行 。
推荐阅读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容器|技术向:如何通过阿里云盘备份群晖 NAS 数据
- 风险|筛选风险词、用实体类型推断限售商品,阿里安全夺冠知识图谱大赛
- 信息|财报识别系统教你怎样做好金融信贷审批工作!
- 时代|元宇宙时代数字安全怎么保护?专家解读
- 趋势|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 2022 十大科技趋势:硅光芯片等上榜
- 趋势|阿里巴巴达摩院2022十大科技趋势发布:人工智能或将解决风光电并网难题
- 量子|2021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 市场|“阴阳”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