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这台亲体肾移植术,供肾来自五旬老父,取肾的是一条机器臂

【腹腔镜|这台亲体肾移植术,供肾来自五旬老父,取肾的是一条机器臂】近日 , 广东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实施了一台特殊的亲属供肾移植取肾手术 。 28岁的儿子突然查出尿毒症 , 50岁的父亲毅然捐肾给儿子 。 手术供肾获取由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完成 。 该例手术的顺利实施 , 标志着广东省人民医院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亲属活体供肾切取领域已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 至此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 。

腹腔镜|这台亲体肾移植术,供肾来自五旬老父,取肾的是一条机器臂
文章图片

给儿子第二次生命
五旬父亲为尿毒症儿子献出一个肾
50岁的明叔是梅州五华人 , 在东莞做点小生意过日子 。 去年年初 , 28岁的儿子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头痛、血压升高等症状 , 到医院一查 , 被确诊为尿毒症 。 得知检查结果 , 一家人深受打击 。 为了让儿子今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 老钟一家慕名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肾移植门诊求医 。
泌尿外科余玉明主任医师告知老钟:肾脏移植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最佳选择 , 但由于肾源稀缺 , 等待时间较长 。 不过 , 有个减少等待肾源时间的办法 , 就是亲属活体肾移植 。
了解清楚情况后 , 明叔决定捐出自己的一个肾 , 移植到儿子体内 。
经过一系列检查 , 明叔符合捐肾条件 。 手术时间定在7月9日 , 取肾手术由刘久敏主任主刀 。 考虑到明叔是家里生活上和经济的支柱 , 刘久敏教授团队采用达芬奇机器人为其做供肾取肾 , 将手术损伤尽可能降低 , 余玉明主任同步进行修肾及肾移植手术 , 争取将移植肾的缺血时间压缩到最少 。
取肾手术中 , 医生在老钟腹部开了四个微小的穿刺孔 , 再将达芬奇机器人机械臂通过这四个创口伸到供肾者腹膜后间隙 , 让血管及组织等结构通过其中一个机械臂上的摄像头 , 放大20倍后显示在操控台的监视器上 。 随后 , 刘久敏主任娴熟操作机器人灵活自如、精确无误地做了肾脏游离及血管分离等步骤 , 最后通过腹部不到10厘米的切口取出肾脏 。 接着 , 余玉明主任即刻进行肾脏修整 , 并将肾脏移植到明叔的儿子体内 , 血流一开放 , 马上就有新的尿液流出 , 手术非常成功 。
经过手术后精心治疗 , 父子俩恢复非常顺利 , 并于近日都康复出院 。

腹腔镜|这台亲体肾移植术,供肾来自五旬老父,取肾的是一条机器臂
文章图片

父子俩康复出院(右一为刘久敏主任 , 左一余玉明主任)
手术机器人参与这场温情手术 , 更为精准
广东省人民医院自引起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以来 , 疫情影响下半年内已经完成手术约200台 , 取得满意的效果 , 患者也在手术器械升级中受益 。 但运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做活体供肾取肾手术 , 还是第一次 。
刘久敏主任介绍 , 活体供肾切取的手术方式共有3种: 开放手术、 腹腔镜供肾取肾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供肾取肾术 ,开放手术和腹腔镜下供肾取肾术开展时间比较早 , 技术成熟 , 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 供肾取肾术式的选择原则为采用术者最为熟悉的手术方式 。 目前大多数移植中心已采用腹腔镜获取活体供肾 , 相比开放手术其优势更加明显 , 供者创伤小、疼痛轻、切口美观 , 术后可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生活及工作状态 。 然而 , 传统腹腔镜器械活动自由度小 , 不符合人体工程学 , 操作不灵活 , 技术复杂 , 学习曲线较长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微创领域的又一次飞跃 ,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外科手术机器人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按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医生操作系统;拥有四臂的床旁机械臂系统;高清晰三维视频成像系统 。 与普通的腹腔镜微创手术相比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技术优势主要包括:
成像清晰 。 高清晰三维视频成像系统的裸眼3D技术使医生无须佩戴3D眼镜 , 即可看到具有真实景深感的三维立体图像 , 同时提供放大10倍的高清视野 , 超越人眼极限 , 而且医生可以随心所欲调节镜头 , 看到平时难以观察到的深层位置 , 减少术中误损伤、确保手术安全 , 克服了普通腹腔镜2D成像的缺陷 。
机械臂自由度高 。 拥有7个自由度的可转腕的手术器械 , 极大程度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 , 其弯曲及旋转程度远远超越常规腹腔镜和人手极限 , 可以触及传统腹腔镜器械无法到达的部位和角度 , 特别是在狭窄解剖区域 , 能够进行比人手更加游刃有余的操作 , 最大程度地减少周围脏器的损伤和减少术中的出血 。
极高的精确度 。 机器臂的颤抖自动滤除技术可以滤除人手的生理性震动 , 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 从而实现精细解剖和精准缝合 。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王道斌 实习生 叶 影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叶楚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