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阿里巴巴反对阿里巴巴


文/张信宇
编辑/杨轩
充满敌意和恶意的舆情足以证明 , 阿里巴巴女员工指控男领导性侵犯事件是这家公司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 , 且至今没有看到任何扭转的迹象 。 即便后续的警方通告可能会与目前信息未必完全吻合 , 可阿里暴露出来的问题却远不止于本次事件 。
需要用很字斟句酌的用词去简述事件的经过:一名阿里巴巴的女性员工称 , 上个月底 , 直属领导逼迫她在台风天出差前往济南招待客户 , 被客户灌酒猥亵后还在昏迷中被自己的领导强奸 。 她醒来后第一时间完成报警 , 寻求了家人的帮助 , 报告给了公司 , 希望至少能先在公司层面讨回公道 。
她尝试了各种自救手段 , 也给了她层层上级数次纠正错误的机会 , 但最终被逼无奈选择最后一搏:以自己终身名誉为代价 , 在阿里巴巴的公司食堂和公司内网将此事彻底公开化 。
她将这些经历亲手写在了一篇贴文上 。 随着社交网络的传播 , 市值超过五千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娇子阿里巴巴 , 迎来了海啸般的公众愤怒 。 在事件公开化后 , 包括CEO张勇在内 , 阿里发布的数次回应、承诺与事件处理结果都没能平息这一切 , 反而越来越多阿里及其它互联网公司的阴暗面被暴露出来 。
人们不能理解的是 , 在历史中、在一些极度男尊女卑的国家中可能发生的故事 , 怎么就出现在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上 , 出现在了先进生产力和现代科技公司的代表阿里巴巴 。
【36氪|阿里巴巴反对阿里巴巴】位于浙江杭州的阿里巴巴得东部城市开放之先 , 从创业之初就着手设立了一套超前高配的企业价值观体系 , 为此数次劝退、开除自己的高管与员工 , 并冷酷无情地将其中一些涉嫌违法犯罪的同事送入了监牢 。 十年前 , 由于客户欺诈 , 阿里巴巴让它高薪聘请来的CEO引咎辞职;五年前 , 由于写程序抢购公司月饼 , 阿里巴巴辞退了四名精英程序员 。 这些行为都被阿里认为是踩了价值观的红线 , 更别说不定期发生的普通员工贪腐案件 。
阿里巴巴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 , 这套价值观被凝练为: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 崇尚武侠文化的阿里将之称为“六脉神剑” 。
这套价值观是早期以中供铁军的销售文化为基石打造出来的 , 每个品质都是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所应该做到的 。 其中 , 尤以“诚信”最为关键——阿里巴巴给自己定下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生意就是买卖 , 买卖自古以来最重要的是诚信 。 缺失其它品质最多让你无法升迁或者被同事排挤 , 但如果被发现不够诚信 , 才会招致从失业到坐牢不等的惩罚 。
由于高压价值观的存在与宣扬 , 阿里巴巴在价值观上栽的跟头尤其引人注目:去年 , 刚升任集团合伙人的85后淘宝天猫总裁蒋凡 , 被自己的妻子指出跟如涵公司的老板张大奕有染 。 而如涵公司与阿里有非常深入的生意往来 , 也就是说跟蒋凡存在利益关系 。 这件事情同样被社交网络放大 , 成为公共事件 。
蒋凡事件在阿里内部进行了一番复杂的博弈 。 最后 , 蒋凡虽然受到了降级与罚款 , 但他的业务权力没有一丝一毫的削减和动摇 。 当然 , 真正的代价是蒋凡自己和阿里巴巴的声望双双受损 。
越来越有表达欲的新一代阿里人颇为自嘲地笑道:低P碰红线 , 低P没了;高P碰红线 , 红线没了 。 “低P”代表基层员工 , “高P”则是拥有大量现金和股票的高级专家及管理者 。 这意味着 , 许多基层阿里员工认为 , 公司在进行奖惩的时候并没有按照统一的规则一视同仁 。 对下级的收入和去留 , 上级也拥有太过随意的权力 。
但近日这起涉嫌性侵犯的事件则不是一个职场玩笑所能消解的 。 第一次 , 一些阿里巴巴的员工为自己一度没有发出声音而忏悔 。 “沉默也是帮凶 。 ”一名阿里巴巴员工在社交网络写道 , 她无法宽恕自己最初的不发声不作为 。
事件中最令人愤怒的部分是 , 在当事女性员工的自述贴文中 , 她强忍着受到侵犯的巨大伤痛 , 规规矩矩、无可指摘地遵守流程 , 跟公司一级一级向上报告 , 直到事业群总裁 , 却没有哪怕一位领导或HR给予她任何实质及精神的援助 。 本应有应急员工关怀的现代公司组织 , 在这个事件面前全部失灵失语 。
在她的贴文中 , 其一名上级甚至回应她说 , 整件事情“是业务性质的问题” , 她所在的业务“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只招男生不招女生了” , “你觉得不喝酒 , 这个济南华联和一些北方的商户以后的业务能谈下来吗” 。 更高级的事业群领导则在钉钉上“已读未回” , 传达出一种明哲保身的冷漠态度 。 这位履新才一个月的高级领导在事件爆发后引咎辞职 , 以平息内外愤怒 。
但如果回头看阿里巴巴价值观 , 不聪明的管理者在此类事件中 , 似乎确实找不到一把衡量自己该如何决策的尺子 。 阿里传奇创始人马云常常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女性的尊重 , 阿里的高管团队里也一直有女性的重要角色存在 。 但即便是2019年经调整后的阿里巴巴价值观 , 也没有出现与女性权利、职场平等、反对歧视相关的字眼 。
对伴随着社交网络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来说 , 违背这些更具现代性的价值和权利 , 显然要更容易刺痛公众愈发敏感的神经 。 整体上 , 阿里的价值观会凝结出一种乐观到盲目的文化 , 这非常适合整个组织往前冲 , 分清主流和支流 , 力往一处使 。 然而 , 暂时被组织掩盖的阴暗一面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 正如一条阿里内网高赞评论写的:当你在阳光下发现了一只蟑螂 , 那说明暗处的蟑螂已经满得挤不下了 。
阿里巴巴很早就在倡导组织的年轻化 , 这为蒋凡这样三十岁出头的管理者提供了难得一遇的职业机会 。 但年轻的另一面是 , 年轻人对旧阿里价值观无感 , 对旧阿里的销售文化更加抗拒 。 马云之前称“996是福报”就没能在年轻一代面前讨到好处 , 童文红近日在内网回应“对此事以及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做 Review”更招致了大量批评 。
在此次事件已经很汹涌的时候 , 蒋芳一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 公关部转发“关你屁事”的阿里某员工个人声明 , 都是一种“阿里整体是好的 , 做坏事的人我们自会家法处置无需外人插手”的传统大家族叙事 。 然而 , 就好像早期的团队破冰文化 , 现在饱受争议的酒桌文化一样 , 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真的不吃这套东西了 。
那么年轻一代吃的是什么呢?由6000多名员工自发加入的一个钉钉群 。 尽管后来成文措施受到阿里官方认可并发出被当做是一次公关作秀 , 但这个组织本身是源起于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私力救济 。 这种私力救济因其初次尝试肯定不够完美 , 但必须承认确实是一种组织创新 。 至于能不能总结经验 , 持续运作 , 在每次公司发生危机、高管与员工撕裂的时候都顺利补位 , 则还受到包括监管在内的复杂因素影响 。
这家立志存活102年的公司正走在它的第22个年头 。 2018年以来 , 阿里巴巴没能成功遏制住美团和拼多多的发展壮大 , 而抖音和快手又从短视频直播切入电商业务抢食阿里的市场份额 , 微信小程序的去中心化电商也在诱惑着善变的用户和商家 。 为了保住蒋凡这样难得的人才 , 阿里已经冒着巨大风险稀释了此前严苛的价值观 , 但业务的成长仍不尽如人意 。 这个庞大组织此前被增长掩盖的弊端越来越多地冒了出来 。
高P们已经分享到了阿里增长的蛋糕 , 但数量众多的年轻员工 , 却很难再从增量业务里获得足够的回报 。 在规则和利益都没保险的时候 , 所谓的价值观就难以再聚拢人心 , 更何况这套价值观本身也不够现代了 。
阿里巴巴必须要爬出这个艰难的泥潭 。 现在的问题是 , 它的年轻一代还有多少人愿意再给这个日渐老迈的组织一次机会?阿里巴巴还能承受的住下一次由内而外的信任危机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