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栩锋|拒绝60万底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选择科技报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博士生廖栩锋 ,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检索论文3篇 , 其中2篇发表在行业顶级期刊 。 2021年博士毕业后 , 廖栩锋拒绝了某集成电路知名企业每年60万底薪的优厚待遇 , 选择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谈起为何选择留校 , 廖栩锋的眼神坚毅而笃定 ,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行业正面临卡脖子问题 , 我想以自己的方式来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 。 ”

廖栩锋|拒绝60万底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选择科技报国
文章图片

坚定信念 , 勇攀科研高峰
研二期间 , 廖栩锋在德州仪器上海分公司实习 , 随着不断接触学科前沿 , 他被国外先进的芯片设计技术而震撼 , 同时也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感到痛心和不甘 。 与此同时 , 他所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 也饱受行业卡脖子问题的困扰 。 于是 , 廖栩锋萌生了留校读博深造的想法 , 誓要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硕士毕业后 , 廖栩锋选择跟随导师刘帘曦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 对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等相关课题开展研究 。 有一次 , 廖栩锋在设计一款基于无线传感节点网络的无线收发芯片时 , 发现标准工艺库中并没有片上巴伦天线 , 需要自己设计 , 而天线对于他来说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 短短数月时间 , 他几乎是从零学起 , 每天都会废寝忘食地去查阅相关文献 , 请教天线所的老师和学长 , 以求尽快掌握天线设计理论 。 在软件设计和仿真的过程中 , 廖栩锋发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 他又开始分析原因 , 并不断地改进模型结构 。 最终 , 廖栩锋完成了满足各项项目指标的巴伦天线的设计 , 并将低噪声放大器的电源电压降低至0.2V , 使得整个无线收发芯片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三年创芯 , 终获耕耘之果
2018年起 , 廖栩锋开始向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发起冲击 , 该赛事每年举办 , 会从全国400多个参赛项目中评选出3个特等奖 , 并授予其创“芯”之星称号 。 2018年和2019年 , 廖栩锋所在的参赛团队连续两年与创“芯”之星擦肩而过 。 第三年 , 在导师的指导下 , 他带着团队成员查阅相关文献 , 分析失利原因 , 并不断地改进参赛项目 , 使得方案中的热电升压型转换器芯片峰值转换效率和平均转换效率都达到了现有文献最高 。 最终 , 廖栩锋带领团队“三年创芯梦”从48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 , 获得2020年创“芯”大赛第一名 , 并荣获创“芯”之星称号 , 其获奖事迹得到了CCTV1 , CCTV13 , 陕西电视台 , 学习强国平台和中国研究生杂志的报道 。 此外 , 博士期间廖栩锋还获得了第四届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等7个国家级赛事奖项 。

廖栩锋|拒绝60万底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选择科技报国
文章图片

“廖栩锋带领着团队成员仅依靠电路设计就实现了性能提升 , 如果选用先进工艺 , 理论上转换器的性能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 三年磨一剑 , 我在他身上能感受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西电精神和立志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坚定信念 。 ”指导老师刘帘曦教授赞许地说道 。
扎根母校 , 投身基础研究
作为实验室管理员 , 廖栩锋除自身科研外 , 还主动承担起各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 以保证实验室同学能够正常使用设备仪器 。 他精心准备了课件和电路设计实践项目 , 自发为实验室新生提供入门指导 。 廖栩锋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 , 报名参加本科生导学团队 , 从提高学习能力和科研实践入门等方面对本科生进行指导 。
【廖栩锋|拒绝60万底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选择科技报国】
廖栩锋|拒绝60万底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选择科技报国
文章图片

身为预备党员的廖栩锋深知“国运兴衰 , 系于教育” , 博士三年级时 , 某集成电路知名企业为他开出了每年60万底薪的优厚待遇 , 然而他在得知有机会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 , 毅然放弃了公司提供的优厚待遇 。 “我想 , 促使我做出这个抉择的原因更多在于我对科研的热爱和对西电微电子学院的眷恋 , 我希望自己可以牢牢扎根母校 , ‘芯’系国家 ,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 发挥科研育人使命 , 以实际行动回报十年来母校和学院给予我的养育之恩 , 为中国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 ”廖栩锋如是说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