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黄明明:理想汽车处在超长雪道上 连投七轮一股没卖


|对话黄明明:理想汽车处在超长雪道上 连投七轮一股没卖
文章图片
图1/1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冷泽林
来源:光子星球(IDTMTweb)
8月12日 , 理想汽车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2015) , 本次上市将在香港公开发售1千万A类普通股 , 按发售价美股118港元计算 , 本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约115.5亿港元 。
在刚刚过去的7月 , 造车新势力迎来格局变化 。 腰部势力奋起直追 , 交付量大举提升 , 头部势力调换座次 , 理想凭借8589辆理想ONE的交付首次跃居第一 。
理想汽车从最初SEV项目流产 , 调转方向开发增程式SUV , 到如今凭借一款车型引领造车新势力 , 其中路途不算顺利 。
理想早期投资人、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在与光子星独家对话时说 , 早期的理想因为增程式和新能源市场不被认可 , 使得融资十分困难 。 “之前我们几乎见了中国能见的所有投资人 。 ”
在蔚小理中 , 理想汽车第一款车型上市最晚 , 车型数量最少 , 融资金额也无法与其余两家比拟 , 以至于外界对理想总是不看好 , 而黄明明则是从一开始就坚定理想汽车能够成功 。
“我们是第一个投资人 , 且后面连投七轮 , 到现在一股没卖 。 ”黄明明说 。
对于为什么这么看好理想汽车 , 黄明明说 , 这家公司赢在极致爆品策略上 , 同时李想是少有的能看到终局的企业家 。 “李想刚出来的时候就跟我聊 , 他说可能互联网圈还知道有我李想这么一号人 , 但你真的放到汽车市场面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老百姓 , 谁知道汽车之家 , 谁知道李想?我做一个理想汽车 , 中国的国产全新品牌 , 我要跟世界上最顶级的汽车品牌去竞争 , 他说我只有一个办法 , 就是把所有的资源、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一款产品上 , 去做出一个极致的爆品 。 通过这款极致的爆品 , 去撕开一个市场的缺口 , 理想才能够快速成为新能源智能电动车里面的一个头号玩家或者顶级玩家 。 ”
以下是光子星球独家对话黄明明的主要内容:
提问:理想从去年上市到今年回港有什么变化?
黄明明:因为李想不是第一次上市了 , 它几乎是在10年前 , 就已经带领汽车之家在纽交所上过市 , 他算是比较顶级的企业家 。 所以从整个的心态上 , 我说实话 , 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很大的变化 。 而且当晚我就跟他说 , 五年 , 一路过来真不容易 , 没想到我们这次能这么顺利 。 他特别平地回了“继续继续”就这么四个字 。
对他来说 , 去年美国IPO , 今年港股上市 , 这就是一个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环 。 我原来是在私募市场融资 , 现在到公募市场去融资 , 仅此而已 。 这是发展的一个中间步骤 。 好多人觉得上市就代表革命成功了 。 我觉得在他这儿 , 心态上你看不到任何变化 。 我们见面 , 过去一年见面还是聊产品 , 聊公司组织架构 , 聊整个新能源车的未来的发展 。 你看不出他说 , 我又做了一家上市公司 , 有什么变化 , 他没有任何变化 。 今天他还跟我讲:“这个行业必须有耐心 。 ”
提问:为什么对理想汽车的未来这么笃定?
黄明明:首先这个赛道是一个超大超长的雪道 ,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 , 智能电动车都是未来十年一个最大的结构性机会 。
这里面又有优秀的中国公司 , 无疑有非常好的机会 。 如果我们已经有幸投到了这里面最优秀的公司 , 我想不出来有什么理由要急着去卖出 。
我早就说过 , 他们一款车一定能干过其他家几款车加起来的总和 。 当时很多人觉得 , 这是在说胡话 , 痴心妄想 。 结果7月在交付量上理想果然成功登顶造车新势力第一 。 但如果你看6月份真正的上险数量 , 理想已经是第一名了 。 到7月份 , 我们交付数量也是绝对的第一了 。
提问:当初你就断言理想一款车可以匹敌别家的几款车 , 为什么敢下这样的论断?
黄明明:这个其实很有意思 。 一年前、两年前 , 你说现在这样由初创公司生产的一款中大型的SUV , 不光是超过了所有新能源车 , 把传统的世界最顶级的 , 像X5这样在中国最畅销的车型 , 也把它的销售数据远远地甩在后面 。 两年前大家想一想 , 都是不敢相信的一件事情 。
但是把时间点往回拨到五六年前 , 李想刚开始出来只有一个人的时候 , 他跟我讲他的产品和公司发展的策略 , 就是这样的一个极致爆品策略 。 我现在回想 , 这五六年下来 , 整个公司和组织在按照他当时想的这个策略、战略 , 和他的产品的定位 , 一步一步地坚实执行 , 这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 所以想到这一点 , 我觉得又不是很吃惊或者很惊讶了 。
李想刚出来的时候就跟我聊 , 他说可能互联网圈还知道有我李想这么一号人 , 但你真的放到汽车市场面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老百姓 , 谁知道汽车之家 , 谁知道李想?我做一个理想汽车 , 中国的国产全新品牌 , 我要跟世界上最顶级的汽车品牌去竞争 , 他说我只有一个办法 , 就是把所有的资源、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一款产品上 , 去做出一个极致的爆品 。 通过这款极致的爆品 , 去撕开一个市场的缺口 , 理想才能够快速成为新能源智能电动车里面的一个头号玩家或者顶级玩家 。
就像当年苹果 , 不是做手机的 , 但要进入手机领域 , 它只做一款手机 。 他的竞争对手 , 诺基亚、摩托罗拉 , 每一家都是有上百款、几百款的产品 , 但是一款iPhone就把所有人都干死了 。 这是在六年前 , 他刚开始创业的第一天 , 就把这个战略想得很清楚 。
李想说传统的车企也好 , 世界品牌也好 , 在整个公司的规模 , 投入的研发力量上 , 一定比我强 。 我今天融再多的钱 , 他们整体的实力、盘子也都比我大几个数量级 。 但是你是分散在上百款车型 , 服务各种不同的用户 。 我是把所有的资源、资金、研发力量、产品团队都投入在一款车型上 , 那我一定在这款单一的车型上 , 比你整合的资源和集中的力度要大很多 , 所以一定能够做出比你更优秀的产品 。 这样才是一个新的初创公司能够活下来 , 能够杀出血路的唯一的方法 。
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 , 是一个豪赌 。
但是我认为真正的超级产品经理 , 可能李想是在汽车这个领域全中国最优秀的 , 放在世界上都是最优秀的超级产品经理 , 都是敢于all in一款产品的人 。 所以我们只投这种超级产品经理型的企业家和创始人 , 这就是这背后的核心原因 。
提问:为什么理想这个公司在外界看起来抠门 , 但从核心人员流失来看 , 它又是流失得最少的?
黄明明:我觉得产品策略 , 比如前面做增程后面做纯电 , 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 。 我和李想是十几年的朋友 , 我对他非常了解 。
所谓的“抠”和前期增程其实只是表面现象 , 我们需要去理解他最深层的逻辑是什么?李想这个人在他认为真正创造价值的地方 , 是一分钱都不省 , 而且敢花钱 。 但是在他认为不为用户创造价值或者不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地方 , 他又是不做任何妥协 , 一分钱都不花 。
所以 , 在普通人或者是外行看起来 , 可能会觉得李想很抠 , 但实际恰恰相反 。
我可以举几个例子 , 我们前年样车出来以后 , 参加上海车展 。 你去其他展台 , 不管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厂 , 展台的装修都显得高大上 , 请了不少帅哥美女车模 。 跑到理想那儿一看 , 我都快哭了 , 一帮理想自己的工程师 , 穿着一个小T恤 , 展台也是一个非常简单、朴素的展台 。
我就跟他说 , 兄弟 , 咱们又不是花不起这钱 , 请两个车模能有多少钱?
而他的逻辑就是用户真正到我这里来的 , 是来买车的 。 所以我配备的是我们真正的产品经理、工程师 , 是真的能够把这款车的特点 , 包括它可能有的一些问题 , 它的指标 , 给用户解释得非常清楚 。 这个是我认为对用户最有价值的东西 。 你要是来看来拍照的 , 来看高大上的展台布置的 , 来跟那些帅哥美女合影的 , 那你可能不是真正我的买车的用户 , 我没有必要在这上面多花一分钱 。
第二个例子 , 你可以看理想ONE前期上市 , 座椅有些问题 , 我们就全部免费给一批车主更换座椅 。 这就是给用户创造价值的地方 , 他是一分钱不省 , 而且坚决得花这个钱 。
以前车企是没有这样的情况 , 因为我们所有的产品的体验都是合规的 , 我可以不换 , 也可以说你要付费了我再给你换 。 但是我们全部免费换 , 在这种事情上他是不做任何妥协 。 但是在他认为不创造价值的地方 , 他是一分钱都不愿意花 。
然后具体说到员工这个层面 , 虽然财务回报很重要 , 但是最优秀的人才更关注的是我在一个高速成长迭代的机构里 , 在这里面我自己是不是能学到很多东西 , 能不能跟着这个组织一起高速成长迭代 , 这样的我一定才是未来市场上 , 最有价值的人才 。 所以李想在组织架构的建设上 , 花了非常大心血 。
在他最开始搭建这个团队的时候 , 我们就这个事情进行很多次的交流 。 我发现李想这次创业跟之前不一样 , 在一开始他就非常关注组织的搭建、组织的效率 , 什么是更优的组织建设方式 。 从OKR到Netflix的管理方式 , 包括跟头条的一鸣 , 美团的王兴去交流 , 去学习他们的更优的组织管理形式 。 我觉得这个他是花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 。
原因也很简单 , 今天他所做的新能源汽车跟以前做一个网站 , 最大的不同是他需要整合来自各种不同背景、不同大厂里面最优秀的人才 。 以前你就是互联网人才就可以了 , 现在你需要有供应链的人才 , 制造业的人才 , 还需要半导体的人才 , 人工智能算法的人才 , 互联网的人才 , 包括线下零售店的人才 。
并且在一个组织里面 , 大家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还能高效地合作、高效地配合 , 向前发展 。 这其实是对新型管理能力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
我认为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人能够在这样的组织里 , 让他觉得自己也跟着组织一起在快速地成长 , 快速地迭代 , 这才是对最顶级人才的吸引力 。
提问:大家都认为目前新能源车企应该是高投入去做研发 , 不要赚那么多钱 , 不过理想汽车去年第四季度却赚了1个亿 , 你怎么看?
黄明明:我觉得这个并不矛盾 , 我们要做一款极致的产品 , 因为一款极致的产品 , 优秀的产品就应该是一个能够帮助企业产生正向现金流的产品 , 这是没有矛盾的 。
我们今年采用更激进一些的策略 , 包括在研发团队的招聘上 , 在开店的速度上 。 因为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拐点 , 用户渗透率快速增长的到来 , 它可能比我们最乐观的想象还要更激进 。 在这个时候 , 我们可能就要更加速让更多的用户能够感知到我们的汽车 , 能够接触到我们的车 。 所以更激进的开店的策略 , 更激进的人才布局的策略 , 我觉得是跟这个相关的 。 但是依然这是一个极为高效极为追求效率 , 而且做事情非常讲究价值驱动的这样一个团队 。 所以这是没有变化的 。
提问:之前王兴预测理想将挤掉威马成为新势力前三 , 结果很快就实现了 。 你预测接下来两三年在这个赛道 , 理想将处于什么位置?
黄明明:现在来看王兴的预测还是太保守了 。 我认为是这样 , 就是从李想自己来说 , 他不会把超越谁当成一个目标 , 而是说我们自己要成为这个领域里面绝对的市场领导者 , 成为世界级的玩家 。 所以我也不讲国内的格局 , 我讲全球的格局 , 几个月前正好我们上海交大的校庆 , 我拉了理想汽车的沈亚楠师弟、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师兄还有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师兄 , 一起做了一个新能源出行的论坛 。 当时老曾有个预测 , 因为他向全球的电动车企供货 , 他认为未来的玩家跟我们的预测是一样的 , 也就是美国和中国 。
美国的玩家可能占30% , 70%的玩家来自于中国 。 所以我认为 , 美国很有可能就是特斯拉一家 , 但是苹果也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变量 , 最多就是一到两家 。 中国我认为可能也就是最后会有三到四家世界级的玩家 。 我认为最有可能进到中国的三到四家里面的 , 理想是一家 , 可能另外还有一到两家能够进入到这个名单里面 , 我说的是世界级的玩家 。
【|对话黄明明:理想汽车处在超长雪道上 连投七轮一股没卖】(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