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电动自行车“起火病” 能治吗?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于8月1日起施行,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广泛关注 。一方面,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约为3亿辆,电动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另一方面,全国每年发生约2000起电动自行车火灾,暴露出较大的安全隐患 。
“禁止上楼”的新规落地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如何做到疏堵结合?
01 堵:人防加技防
今年5月,成都某小区内,一名男子推电动自行车搭乘电梯时,车辆起火自燃,火焰3秒就吞噬了整个电梯间 。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让很多人心有余悸 。
根据新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上海从5月1日起就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 。目前,上海的小区普遍采取了人防和技防的手段堵住电动自行车“上楼” 。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东园第一居民区委员会,半月谈采访人员在联勤联动微平台上看到,视频实时监控街道和车棚,如果电动自行车进楼就会发出提醒 。“这就是技防,我们小区内已经覆盖了34个监控探头 。”东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海侠说,人防主要是通过小区的社工、物业人员、志愿者巡逻监督 。
此外,贵州贵阳、安徽芜湖、山东潍坊等地部分小区在电梯中安装了电动自行车阻车感应系统,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
02 疏:小区配套跟进
上海市奉贤区消防救援支队工作人员表示,总体来看,电动自行车起火多发生在充电过程中 。因此,电动自行车进行集中停放和充电十分必要 。
“我们东园一村小区里设置了2个智能车棚,一共有156个非机动车车位,安装了4个集中充电桩,共40个充电非机动车车位 。”周海侠说,“但还是能接到居民反映停车、充电资源不足 。我们不断挖掘资源,第3个智能车棚马上投入使用 。”
文章图片
改造后的小区停车棚,既可以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也可以监控消防安全 。采访人员 王辰阳 摄
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共有4200余个住宅小区新增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并同步做好配套消防设施建设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张立新表示,今年计划还要为500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对于老旧小区无地面集中停放场所的,推进建设露天零散充电桩或充电柜 。
【IT|电动自行车“起火病” 能治吗?】换电模式是另一个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方法 。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20家电动自行车换电运营企业,不少小区出现了换电柜,类似于共享充电宝和智能快递柜的组合,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扫码,以充满电的电池更换没电的电池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