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妥协or抗争?跨境电商卖家 困在知识产权“围猎”中( 八 )


“不是没有动摇过 。”林然说,“在谈和解的时候,当时被冻结的资金已经达到20多万美元 。我第一反应就是接受和解吧 。但我转念一想,这是敲诈勒索,就算4000美元不多,但我不想给这种人一分钱 。”他说 。
林然透露,如果接受和解,还必须接受他们随之发来的一份和解文件,文件条款不但要求林然承认侵权,还需要放弃后续起诉他们的权利,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 。
“对我而言,这等于抢了我的钱,还不允许我报警……我情愿花10万美元和他们打官司,也不想付这4000美元 。”林然至今气愤不已 。
林然的底气在于,他有足够证据,证明自己并没有侵犯相关知识产权 。
“我在销售这款产品的时候,中国的供货商很明确地告知我们,他们已经在2019年7月拿到了在中国的版权和专利,而原告是在2019年11月才拿到在美国的版权和专利 。特别是,我们是2020年5月才开始售卖该产品,当时已经确保了在中国的专利已经没问题了 。”林然说 。
在包括林然在内的5位卖家的努力下,5月18日,法庭少见地拒绝了原告提出的TRO的延期 。在两次听证后,法庭在美国时间当天早上进一步作出拒绝原告初步禁止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的判决 。判决中,法庭不仅同意被告律师提出的未侵权的抗辩,同时认为,原告的诉状没有达到提出禁止令所需要的法律标准 。
作为此案的代理律师,张宁提醒,各类以和解为目的的侵权诉讼常常存在各种法律问题,千万不要误以为禁止令就意味着美国法庭纵容原告无条件地勒索中国卖家 。
就“乌龟水垫案”,张宁表示,每个被告涉嫌商标侵权的依据不同时,法院一般不应当同意将那么多被告放在一个诉讼中进行 。但不幸的是,由于这些案件中的大多数被告从不应诉,而是和解或接受缺席判决——从本质上讲,等于是承认对他们的诉讼请求是合理的,这导致法庭也无法改变这种状况 。
“中国有句俗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或受这种处世哲学的影响,遇到问题有些商家比较倾向于花钱了事 。而草草和解只能助长对手的嚣张气焰,更加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商家进行‘割韭菜’” 。她说 。
曾在美国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达10年之久的律师粟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首先自身要正,不要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其次要不怕打官司,要斗争到底 。”
粟杨称,有些跨境电商卖家对平台有抵触情绪,一收到邮件就认为“他在整我”,这种情绪不利于实质性地解决问题 。
事实上,亚马逊的封号并不仅仅针对中国卖家 。就在8月27日,有新闻称,德国一家名为Mi.to Pharm的主营开发和销售医疗技术和化妆产品的家族企业,此前被亚马逊平台冻结了账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