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左边康恒;右边圆正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在日本,学习造园多是从学徒开始,差不多15岁左右就跟着师傅学,师傅也不具体教什么,只是让他们跟着做,“用身体去学习”。康恒师从「枡野俊明」——日本当代著名造园大师,「枯山水」风格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建功寺”第18代主持。
2014年,康恒回国后创立了“七月合作社”,陆续设计了几个庭院,如七月工作室的原址,贴近旧洋楼做了一处无水庭,方寸之地内叠石堆山、小径通幽、绿苔青葱,散发着日式庭院幽玄侘寂之美。而时隔数年,七月合作社从淮海路搬到了长乐路,再看康恒这些年的作品,发现风格和之前不同,往往不再是一个封闭式的庭院,而是一整片室外空间的设计,而且石组的运用变得丰富,也不只是单纯地选择立面或角度,而是以雕塑手法进行处理等等。日式形式渐淡而消去,日式美学的精髓则予以保留,显现出的是康恒个人建筑语汇和空间的现代性。
康恒在回国后攻读中国美院雕塑系博士学位,雕塑对于其造园启发颇多,这或许也是转变的原因。“将空间作为材料来进行雕塑,”于是,造园也变成了户外空间设计,变成了“当代的庭院”,他所设计的作品越来越多,如2016年为上海玉佛禅寺建造庭院,为安吉考古博物馆设计建造了境迁庭,为上海棋院大楼建造了清乐庭……
“读书身健方为福,种树花开总是缘”,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为康恒题了一联,就挂在康恒的办公室墙上,联中的读书、身健、种树、花开,也涵盖了康恒日常生活。他办公室里,有一橱柜,放置着各种日式陶烧,一个黑椒唱片机,边上的唱片最上面一张来自于Miles Davis。何为“当代的庭院”?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所谓的“当代”,就是当下日常正进行生活,那设计师的“当代”,自然也来自于他日常生活中关注,趣味和思考。
康恒说他喜欢设计师Maison Margiela的时装,而如果是造园,他更偏爱Dickies的工装,“在日本造园工作时,都穿这种连体裤。如果平时,我都穿Uniqlo。我觉得这样更自然。”
玉佛禅寺地处繁华闹市,通过庭园空间的布置,由人为向自然过渡是此次庭园的主线。入禅寺正门,第一进东侧为伽蓝殿,西侧为三圣殿,殿前各有九块石组共十八块代表护寺十八迦蓝神。乔木种植东西对称,灌木为修剪式样,体现寺院入口的严肃。
1.二进西侧是普贤殿庭园
此处庭园底下管道井盖较多,不宜大面积栽种植物。在此前提下,庭园通过十列相间排列的砾石与堆坡营造愿海之景象,表现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避开管道井盖处通过黑松与置石的相互呼应,由近及远展开,呈现出空间的纵深感,想象浩瀚之愿海。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2.二进东侧是文殊菩萨庭院
文殊菩萨是智慧之象征。庭园中有五座山峰代表文殊菩萨典故中的五顶胜地,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文殊庭通过较多的植物配置,使空间呈现出柔美意境,与西侧普贤殿形成一刚一柔的鲜明对比。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3.三进西侧是地藏殿
殿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处小景,黑松下巨大的卧石表现了地藏菩萨安忍不动如的“大地”;另一处是通过石与石之间的缝隙,表现了静虑深密的“秘藏”。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4.三进东侧是卧佛殿
殿前栽下两棵大树,表现了释迦牟尼佛双树涅槃的故事。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5.指月阁处小景庭园
通过用植物及石组驳岸的形式,懿旨心中的“彼岸”。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1.山松
内庭选择种植安吉本地自然生长的山松。三四十年前,知青在当地种下这些松树。选树时挑选了笔直向上、有姿态,但非妖娆刻意的松。野生松林的蓬勃美感无法复制,而我们在设计中所能控制的,是把握尺度,去尽力均衡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2.铺装
乱拼铺装由七八位石匠耗时2个多月完成,在爆裂现场制造无声细节。由于采用非规则自然形态的石材,厚度5~8公分,其中最大可达3.5米*1.5米,对工艺有着极高要求。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3.石组
冬天去山里看石头。河流冰封,时间静止。根据设计图的尺度,筛选出合适大小、肌理的原石。这里同样有一个反复过程,即推敲后挑选石材,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出调整。在山里和堆料场里,我们挑选出了近两百吨的石头。在内院放置的石块更圆润,能清晰感受到水流冲刷过的痕迹,到外院转为充满力量感的山石,更为原始,不同的面层表情更为丰富。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4.雕塑
内院与廊桥形成的框镜,需要一个视觉中心。后场则需要一个大的支撑点,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对雕塑的位置和体量进行推敲。雕塑高度不能高于廊桥,也不能过矮,定在6.8米左右。13块黄锈石堆叠成单体形态,巨石雕塑以绝对的存在感介入场地。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核心地带的一处办公,商业,休闲的广场,多栋现代高层大楼的围绕下一处清代建筑“大夫第”,有300多年历史的徽派建筑,是从江西九江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原样拆解,搬迁并复原的。而户外空间,则是在这样一个空间内,景观在设计上需考虑融合古建筑与现代商业环境之间的气氛差异;同时呼应建筑的功能设定,设计相对应的景观形式与空间氛围。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古建筑位于江西九江
1.整体
设计师提取涟漪的扩散形式,和弧形曲线元素,用不同景观材质表现在庭院空间之中。同时也是将文化发散具象化,形成分层、散开、过渡的景观效果,融合古建筑与现代商业环境之间的气氛差异。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2.入口空间
入口处的直线以及简约设计强调了建筑正门入口的仪式感,入口地面嵌入黄锈石石板荔枝面作为与古建筑形成过渡,以及与庭院周围景石进行呼应。福建茶树篱带作为建筑主入口的对景,营造出清新而开阔的景观氛围。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3.外摆空间
外摆区域减少植被种植,营造开阔气氛。石墙丰富了景观层次,黄锈石景石增加了体量感与雕塑感。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4.种植空间
由于古建筑西侧门较其他侧门更为私密,利用室外景观设计延长此处室外动线,营造景深感。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5.庭院空间
步行道较狭窄,利用古建筑周边景观将进入北侧门的动线偏移后延长。与地下衔接路口处,由于行人会通过电梯与楼梯进入设计区域,为避免此处直视到古建筑入口,失去神秘感与好奇心,通过植被加深空间层次,使庭院空间幽玄、静谧。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boll是园」,是七月合作社一个新的部门,希望通过植物的设计带给人们自然的生活方式及街道的温暖感,并在城市中孕育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主理人是康恒和圆正,而圆正就是那个用植物当画笔描绘出空间的人。
我见到圆正时,他脖子上戴着一串用动物骨头串成的项链,就像一个猎手带着他的战利品,他告诉我,这是驯鹿的骨头。他的办公室正中的沙发,披着人造羊毛的坐垫,上面有摆着两只动物头部毛皮,他说其中一只是狼,我摸了摸狼鼻梁间的毛发,手感硬又滑顺。周围一处墙上,贴着各种植物的枯叶,像一个个标本,我基本上一种都辨认不出。以上种种,让我有一种错觉,我正拜访的并非是一个设计师,而是一个生物学家。
说这个错觉,圆正还有些兴奋,带我去看院子,他在院子里做了几处植物的实验室。我问他实验什么?他说在这里试种各种植物,未必是当地植物,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去体察它们的种植和生长,以及一年四季中的生长状态。我忽然明白过来,实际上这些植物就是“活”的材料,就像建筑师运用原木和混凝土,而景观设计运用的就是植物。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亚麻的蒴果与亚麻籽
“在都市生活久了,就想要去看看山水”,圆正说他在数年前跑去川西,高原上开满了各种不认识的花,壮丽的自然景色令他着迷,“这和以往自己熟悉的不同,当然我们小时候也去苏州或杭州的园林,但那里的植物都是被人工干预的”,而自然界中植物是最原始的自然状态。与此同时,人的感官也被放大,不再局限于城市中工作生活的状态,圆正喜欢这种感受,想去更纯粹的自然环境,去徒步,也去考察植物。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甘南 红花绿绒蒿
有一次在四川徒步,行走在密林中,同行的人跟他说,你头上有一个棵鸽子树,他抬头看,视线穿过一片片枝叶,果然上面有一树“白花”,宛如一个个鸽子。“鸽子树的名字其实是珙桐,是中国古老的树种,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如今只在中西部偏僻山区中幸存”,圆正给我看他手机中“鸽子树”的照片,白色的“花”下藏着一颗杨梅般的果子。他说这白色的并非花朵,而是苞片,他说有次他和业主聊天,业主拿给他一套画册,一套两本,一本鸟一本花,“我翻开画册,一翻就翻到了珙桐,我就和业主说了我见到珙桐的故事。”
“RONG融·花园”是圆正的一个作品,原来的场地里种了许多乔木,长期疏于打理,植物生长得有些失控。另外,空间原本是餐厅的后花园,而现在变成了工作室,功能和动线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移除了一些树,又做了移动,根据空间私密性和动线的需求,重新用植物来进行分割”,完成后的“RONG融·花园”中,有一片区域日照强,圆正以松散与自然的方式种植地中海植物。通过籽播或地下根茎的蔓延形成自然群落,模仿植物在自然界的随机松散的分布状态,而非单一观赏花卉密植,因此显得生机盎然。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整个庭园的色彩以紫色为主,植物的花期有限,持续存在最长时间的是株形与枝叶,种植时不同形状、深浅、体量穿插搭配,使得花园产生对比与流动。一年中不同时节也能观赏到不同植物不同的色彩。
蓖麻中可以提取一种毒药,BBC采访人员乔治·马可夫就是被人用雨伞涂抹了蓖麻毒素而暗杀的。蓖麻最早是用来压榨工业油的,因为蓖麻出油量高。但它原来并非景观会用的植物。但是蓖麻结构好,颜色也非常漂亮。这颗蓖麻是从一颗种子种到现在这么大的。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我种了之后才明白它为什么叫马鞭草,因为它确实是往下生长的,蕙又像马鞭稍。开花时星星点点很漂亮,它也可以拿来泡茶。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不经意就开花了,开出的花是和树一样高的灯塔,用尽全力开花然后告别。这种植物带来的不经意的意外之喜,也是植物令人着迷的地方。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Credit: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金淼淼
【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园林|当代造园林的人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