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规范销售误导行为 互联网人身险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三 )


《通知》明确互联网渠道所售人身险产品须为专属产品 , 实行独立核算 。 专属产品范围包括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保险期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保险期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险 , 以及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人身保险产品 。
究其原因 , 一方面 , 互联网人身险产品上线即可进行全国销售 , 突破了传统保险产品的经营区域限制 , 专属管理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敞口 。 另一方面 , 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运营和风险与传统保险产品不同 , 具有细碎化、精准化 , 运营快 , 以及小、专等特点 , 这导致在实际运营中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 比如“首月0元”等销售误导问题 , 专属管理可以相对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
互联网保险仍有较大空间
自2020年以来 , 一系列旨在规范互联网保险发展新规新政相继出台 , 包括《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短期健康保险续保表述备案事项的通知》《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等 。
互联网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 , 任重道远 。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 , 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 , 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 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99.7% 。 与此相比 , 中国互联网保险用户2亿多人 , 可见互联网保险仍具有较大的潜在增长空间 。
不仅如此 , 互联网保险场景碎片化、交互频次高、交易时效强、业务峰谷波动大等特点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行业的应用 , 使保险公司建立起更加全面的业务流程、更加完整的业务监控体系 , 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化运营 。
从长远看 , 保险机构需要借助新兴技术带来的强大计算资源和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 对用户数据、保险业务场景数据和外部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快速适配 , 并建立起应对多元化场景需求、多样化产品类型、多层次产品运营、多维度风险监控要求的智能化保险运营体系 。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 《通知》着力规范互联网人身险领域的风险和乱象 , 统一创新渠道经营和服务标准 , 旨在支持有实力、有能力、重合规、重服务的保险公司 , 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 , 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保险服务 。
在2021第一届前海数字保险大会上 , 慧择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马存军认为 , 中国保险业转型叠加了数字化浪潮 , 必然会走一条不同于发达市场保险转型的道路 , 而中国特色的保险数字化道路 , 必将以协同生态的方式实现 , 实现这种生态需要行业各主体的共创、共治、共享 , 最终实现行业与用户、社会共赢的终极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