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综艺版《鱿鱼游戏》,这么快就有爆款了?( 二 )



智斗节目 , 群众戏称为“撕X大赏” 。 参考大逃杀模式 , 即所有参与者最终只能“存活”一人 , 赢家带走奖金 , 输家一无所有 。 而为了制造冲突 , 激化参与者之间的智力battle , 谁能存活的选择权也被交给了参与者们 。
“奖金”的存在是个关键 。 大家都是社会人儿 , 没人愿意莫名其妙露出阴暗面与人斗智 , 除非有足够的利益驱使 。
《血之游戏》的奖金高达3亿韩元 , 而《决胜21天》 , 大概考虑到国情及审查需要 , 并没有“最终大奖” , 只是反复强调博弈水平高低决定你在生活中能走多远 。 但也因为没有最终奖励的问题 , 看《决胜21天》 , 硬糖君总有一种“不知他们在斗什么”的割裂感 。 不拿钱还要一通撕只为学知识?可以 , 但没必要 。

嘉宾和奖励尚能甩锅给外部因素 , 但节目本身还是体现了国综与韩综的差距 。
智斗类节目的推进 , 嘉宾之间关系的催化 , 是靠一个又一个游戏来驱动 。 既然名为实景博弈综艺 , 《决胜21天》的所有游戏都围绕“博弈”展开 , 而游戏规则颇为复杂 , 时不时要按个暂停消化一下 。
韩综在这方面则更直接 。 游戏规则简单 , 即使对智斗综艺不甚了解的观众也能通过直白的规则明白——就是看几方势力如何抱团 。 在观看过程中 , 观众的注意力就能放在嘉宾如何“斗”这件事上 , 而不是总琢磨着“规则是啥意思” 。

在淘汰环节的处理上 , 国综也略逊一筹 。 《血之游戏》的创新后文再详述 , 先说《决胜21天》的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 , 这档节目中懂得博弈的人并不多 , 好几个嘉宾就是单纯搞宫心计罢了 。 可因为上星的问题 , 这些人性阴暗面又不能都剪进去 , 看点还是要落回玩游戏这件事上 。
但经过几轮淘汰 , 节目中懂博弈的人基本走得差不多了 , 只剩下火树老师还在兀自支撑 。 博弈游戏变全员修罗场 , 却又不能在剪辑上过分呈现 , 导致节目正片越发稀碎 , 可看性持续下滑 。
全员智斗 , 如何创新
《血之游戏》成为黑马 , 一方面得益于嘉宾的豪华阵容 , 10名参赛者中有多名曾出演过其他智斗节目 , 且表现亮眼 , 豁得出去 , 可看性远胜菜鸡互啄 。
另一方面 , 则在于《血之游戏》对于智斗题材的种种微创新 。 以往的智斗节目 , 还总有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 由节目组划定不能触犯的规则 。 而这一次 , 节目组不要底线了 , 全员恶人让节目的不确定性与对抗性进一步加强 。
其次是节奏加快了 。 一般来说 , 智斗综艺会有几天缓冲期供参赛者们彼此熟悉 , 而后才是残酷的内投淘汰 。 《血之游戏》第一个小时就有人被投淘汰出局 , 并带来了节目中第一个高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