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傅盛:我学会了忘记「摩尔定律」( 三 )
为了找到合适的激光雷达 , 我们在供应链端找了非常多厂家 , 最后找到一个以前做激光测距的公司 。 他正准备做一款激光雷达 , 我说我们不要那么高的精度 , 我们不要 50 米的探测 , 只需要 5-10 米 , 再通过其他传感器的整合 , 完成室内定位的精度 。 所有工程师本能地都希望做一个高精度的激光雷达 , 这个时候你得想清楚目标是什么 , 然后去和你的团队不断沟通 。
我们也是行业内第一个引进了成本很低的激光雷达的服务机器人厂商 , 这个举措使我们的成本能不断地降低 。
举这几个例子想说的是 , 我们今天讲科技 , 讲创新 , 其实是到一个无人区 , 从大家各自有不同的认知看法 , 到统一看法 , 找到一些标准的过程 。
以前张鹏跟我聊的时候 , 他说 , 我们过去总觉得创新就是一个好的点子 , 然后很快就能长大 , 但是今天很多创新好像已经变得非常缓慢 , 要做大量非常细节的事情 。
我做机器人的经验告诉我 , 其实魔鬼都在细节里 。 你应该去充分了解各个细节 , 并且把这些细节重新组合 , 深入打磨 。 这可能才是创新本来的样子 。
03
大爆炸不是常态 ,
日拱一卒才是
我有时候想 , 猎豹移动从我创办 , 到在美国上市 , 只花了四年的时间 。 但我回过头看 , 在创建猎豹前 , 我在雅虎中国和 3721 工作了 5 年 , 在 360 工作了四年 。 前面的十年时间里 , 我不断在做的事情 , 是做一个个非常小的工具 , 让这个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使用 。 所以 , 当我创办猎豹移动 , 去做一款全球的工具时 , 这十多年的积累 , 让我能充分了解一些细节 。
文章图片
傅盛在纽交所敲钟台拿手机照相
我们都是特别幸运的一波人 , 正好处在互联网技术大爆炸的浪潮里 , 好像创新飞速发展就应该是常态 。 做了三年机器人 , 我和很多其他行业的创新者、创业者沟通后 , 我发现互联网这种技术大爆炸并不是常态 。 如果我们认真回顾 , 互联网能发展地那么快 , 其实是由好多因素共同促成 。
从国家层面来看 , 我一直觉得我能够走到今天就是一个国家红利的享受者 , 我也经常跟一些同行说 , 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 , 是受益于这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 , 又正好碰上人口红利期 。 我记得第一次到美国时 , 发现硅谷要雇三五个工程师都非常难 , 而那个时候在中国 , 你可以轻松地组建一个上百人的技术团队去做某一个已经被论证的技术 。 其他因素还有中国加入 WTO、摩尔定律等 。
但当我做机器人 , 开始接触电机、电路板、机械臂后 , 才发现原来在别的行业 , 所有技术都是一个线性变化过程 , 每年改进 10% 就算是不错了 。 只有半导体行业除外 , 其他行业其实都没有摩尔定律式的增长 。
推荐阅读
- 生物|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为畜禽生物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 关键特性|5G超级频率聚变技术成功纳入3GPP R18标准立项
- 尿酸|专家呼吁制定食用玻尿酸国家标准
- IT之家|PCIe 6.0标准规范正式发布:带宽翻倍至64 GT/s,延迟更低
- 现状|浪潮集团:参编的《城市数字孪生标准化白皮书(2022版)》正式发布
- 技术|IEEE全票通过,首个隐私保护机器学习国际标准正式推行
- 技术|IEEE 全票通过,首个隐私保护机器学习国际标准正式推行
- 互联网货运|我国首个互联网货运安全运营标准发布
- IT|时隔三年,GM转变立场:承认加州有权制定汽车排放标准
- 技术|工信部:完善标准体系 促进充电接口及技术融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