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论文图片误用?AI:这条路已被我堵死( 二 )


对于很多出版商来说,一篇已刊登的科学文稿里如果出现图像剽窃这种学术不端的现象,那么从调查、撤稿到后续的法律费用,平均每篇文章可能要损失百万美元 。
因此,很多出版商都乐意引入性价比较高的AI来和人工审查组一起工作 。
AACR的一位期刊运营总监就表示:

很多作者也很高兴能在出版前注意到一些“无意中的”图像复制错误 。而对于我们来说,严谨的数据是我们期刊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因此,这(Proofig)绝对是值得投入的时间和金钱 。
出版商们联合起来
其实,科学文稿中的图像重复或剽窃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
2016年,Nature上就有一篇文章对约2万篇生物医学论文进行人工分析后发现,其中4%的论文都可能包含上述问题 。
AI|论文图片误用?AI:这条路已被我堵死
文章图片

而通常每年只有1%的文稿得到更正,因此撤回的文章就更少了 。
因此,去年5月份,一些出版商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为解决论文中图像问题的小组,其中包括荷兰出版业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Wiley、Springer Nature和Taylor & Francis 。
爱思唯尔表示,小组最终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能够帮助我们自动识别图像变化的环境 。”
AI|论文图片误用?AI:这条路已被我堵死
文章图片

还有很多出版商试图自己解决问题,比如瑞士出版商Frontiers开发了自己的论文图像检查软件,作为自动检查系统AIRA的一部分 。
Frontiers内部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软件自2020年8月投入使用,标记的大多数论文都没有问题,只有大约10%的论文需要人工检查小组的跟踪处理 。
而有些尚未引入AI手段的出版商也展现出了对这种方法的怀疑:
在可靠性上,AI检查还没有大规模地投入使用 。比如爱思唯尔的软件目前的进度还是“正在测试中“,只对部分期刊开放使用 。
【AI|论文图片误用?AI:这条路已被我堵死】在成本上,AI软件偶尔的“误杀”依旧需要人工参与,甚至会引起其他的纠纷 。
不过有人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问题:
如果所有的论文都是开放存取的,那么图像误用/重复问题将更容易得到审查,训练AI也会更有效率 。
AI|论文图片误用?AI:这条路已被我堵死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