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博|用《匠木》翻盘 田博海正在用传统文化构筑自己的游戏版图( 二 )


游戏上线后 , 有几所高校找到田海博 , 希望他帮忙开发专门的工程制图教学产品 。 但可惜的是 , 对方无法提供足够的费用 , 只得作罢 。 不过 , 学校最终还是将《匠木》作为演示用具 , 应用于课堂教学 。 “我们公司比较小 , 要是公司大一点 , 赔钱也给做了 。 ”田海博有些无奈地说 。
去年 , 还有一个刚刚结束高考的玩家留言说 , 就是因为玩《匠木》 , 他大学选了古建筑修复专业 。 这些反馈 , 让田海博觉得 , 自己5年多的坚持和近200万元的投入是值得的 。
虽然 , 眼下公司暂时还没盈利 , 但至少回本有了希望 。 “我们从几个人的小团队从游戏的红海里杀出来了 , 最起码杀出了一个口子 。 ”田博海笑道 。
文化是底气 先选文化再定玩法
现在 , 田海博更愿意把东极六感看作一家文化传播公司 。 他觉得 , 游戏是传播文化最方便的工具 。
《匠木》的上线 , 也让田海博坚定了做文化类游戏产品的决心 。 眼下 , 团队正在全力打造第二款文化类游戏——“二十四节气” , 立项半年后 , 已经完成了技术设计 。
之所以选择二十四节气 , 是因为田海博觉得 , 二十四节气也是值得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对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 很多民俗习惯 , 也与二十四节气有关 。 ”
而谈到游戏的玩法设计 , 田海博说 , 他对游戏与文化的理解与其他游戏厂商有很大不同 。 在他看来 , 当下许多打着文化旗号的游戏产品 , 只是把文化变成了游戏的包装 。 “明明游戏内容还是打打杀杀 , 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就好比吃饭时旁边放了一条蜀绣图案的湿巾 , 大家关注的还是这桌菜 。 ”
田博|用《匠木》翻盘 田博海正在用传统文化构筑自己的游戏版图
文章图片

“比如一家游戏厂商和博物馆合作 , 推出了一款游戏 , 最后发现 , 那些文物只是游戏中的边角料 。 ”田海博说 , 这种披着文化外衣的商业游戏 , 对游戏玩家 , 尤其是青少年玩家会造成误导 。
“问现在的孩子古代人物 , 他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游戏中的角色 , 这对于文化传承起到了负面作用 。 ”田海博说 。 东极六感从游戏立项开始 , 就区别于其他厂商 。 “我们从主题出发立项 , 先选一个值得传承的文化题材 , 然后研究这个题材的特点 , 在生活中的应用 , 以及对大家的影响 , 最后根据题材设计玩法 。 ”
如此一来 , 就避免了文化元素沦为游戏的“边角料” 。 拿目前正在研发的二十四节气题材来说 , 经过大量阅读、查找和碰撞 , “前前后后推翻七八次”之后 , 团队发现 , 所有二十四节气相关的道具 , 都与民俗活动有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