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折子是个什么黑科技,为何一吹就着?是什么原理制成的?( 二 )

其中火折子在人类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火折子体积小 , 方便携带 , 使用也方便 。 需要的时候不论在哪里 , 拿出来吹一吹 , 很方便就可以点火 。

火折子的发明在生产水平低下的古代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 火折子虽然是小小的一支 , 但也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

据说火折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宫女发明的 , 她利用的是复燃的原理 , 复燃就是指已经燃烧的东西与空气隔绝 , 就会属于一种不燃但是又不熄灭的状态 , 等到再遇到氧气的时候 , 就会燃烧起来 , 直到如今 , 这种原理还被人们运用在各个领域 。

在古代 , 火折子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的是用纸卷成的非常紧密的小纸筒 , 用火点着后再把它吹灭了 , 然后用纸筒盖将它盖住 , 注意要留一些空隙 , 在吹灭的纸筒上面残存着火星 , 非常容易着 , 只要在需要的时候轻轻的吹一吹就可以使其再次燃烧 。

另一种相对高级的火折子 , 工序相对复杂得多 , 首先工人将红薯浸泡在水中 , 然后泡一定的时间后取出 , 捶碎然后加上一定的棉花继续捣 , 再加点芦苇的种子 , 然后将这些捣碎的混合物晒干 , 加上硫磺等易燃的东西 , 然后塞在小竹筒里点一下 , 没有明火 , 但是火星不灭 , 等到用的时候 , 用嘴一吹就会燃烧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