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田间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二 )

2 病原菌

苹果炭疽叶枯病为真菌病害 , 该病是由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spp.) 引起 , 有性世代 为 子 囊 菌 门 围 小 丛 壳Glomerella cingulata , 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菌属 。

3 发病规律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一种高等真菌性病害 ,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及子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 , 也有可能在病僵果、果台及枝干上越冬 。 第 2 年产生大量病菌孢子 (子囊孢子及分生孢子) , 通过气流 ( 子囊孢子) 及风雨 (分生孢子) 进行传播 , 从皮孔或直接侵入为害 。 一般条件下潜育期 7 天以上 , 但在高温高湿的适宜环境下潜育期很短 , 发病很快; 在试验条件下 , 30℃仅需 2 小时保湿就能完成侵染过程 。 该病潜育期短 , 再侵染次数多 , 流行性很强 , 特别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常造成大量早期落叶 , 导致二次发芽、二次开花 。

连阴雨易造成该病大发生 , 特别是 7—9 月的降雨影响最大 。 苹果品种间抗病性有很大差异 , 嘎拉、金冠、秦冠、乔纳金最易感病 , 富士系列、美国 8 号、藤牧 1 号及红星系列品种较抗病 。 感病品种若处于地势低洼、树势衰弱、枝叶茂密等情况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