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架构新动能,64核心的EPYC处理器有多香( 四 )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处理器架构示意图 , 左侧的是老版本右侧的是新版本 。 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 , Zen架构从第一代的“四海一家”变成第二代的“八星伴月” 。 这更体现出了AMD在芯片设计思路上的转变 。 在Zen2上 , AMD使用了Chiplets小芯片的设计思路 , 通过模块化来组合不同核心的处理器 。 与以往我们常说的“胶水”不同 , Chiplets设计本质上是把不同工艺、不同架构的芯片电路按需搭配 , 比单纯的胶水封装更有灵活性 , 当然复杂度也更高 。
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AMD将IO核心单独整合成了一个Die , 整合了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等IO单元 , 使其独立化 。 因为相对于计算核心来说 , IO核心处于辅助的地位 , 所以在电气性能和功耗要求上更低一些 , 所以在这部分AMD采用的是14nm的工艺实现 。 这种7+14的搭配就为Zen2架构提供了良好的灵活性 。 一方面 , 大小核心的设计使得处理器的制造工艺不必全部拘泥于7nm , 在生产工艺和难度上的要求进一步降低;另外在分离之后 , 核心数量的增加就变得更为灵活 , 这一代产品提供了从8核心到64核心的超丰富选择 , 也正是得益于此 。 如此看来 , 7nm无疑是第二代EPYC(霄龙)处理器的最大亮点 , 也是64核心得以实现的物理基础;而借助于7+14的搭配 , AMD在保障工艺提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兼顾了生产工艺、价格和扩展性等诸多问题 , 也具备了更多的灵活性 , 这也足以证明在制程上“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 强大性能打造140多项世界纪录在谈到处理器的时候 , 性能自然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 , 也是评判处理器价值的关键指标 。 对于企业级应用来说 , 如今云计算已经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潮流 , 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亦或是混合云 , 在这其中VMware都是重要的存在 , 而针对VMware虚拟化的支持也是我们考察处理器的重要指标之一 。
推荐阅读
- 英特尔|落后台积电、AMD?英特尔推新CPU架构,7nm芯片将提升60%
- 麒麟9000|麒麟9000终于发布了,颇为遗憾的是它采用了落后一代的架构
- AMD|ZEN 3架构的5600X处理器发布,3600用户需要换吗?
- AMD|AMD正式发布ZEN3架构锐龙5000系列!游戏性能爆增,全面领先无短板
- AMD|AMD Ryzen 5000系列发布!全新ZEN3架构,苏妈这次有点飘了
- 芯片|麒麟9000跑分全球首曝光!芯片架构被确认:性能媲美A14?
- 芯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企收购芯片核心架构,国产半导体雪上加霜!
- 芯片|中科院加入“芯片大战”!全面弃用美国架构技术,启用龙芯
- 阿里资深架构师:讲讲我对JVM架构的理解
- 任正非出手,华为这一架构让谷歌措手不及?网友:熬过去就是春天